分享

晓锦源: 古人的格局与气魄我们无法想象

 QDLF888 2021-04-17

          不佩服古人是不行的。子路勇了半辈子,对于勇的标准依旧有困惑。能用半辈子践行一个字,关键还不断的对勇进行自觉的反思。这是令人敬佩的。

               更令人敬佩的是古人写作的气魄,完全不是为了评职称、晋级等自我目标。而是开启未来的圣王之道。

      例如《中庸》,开篇就写天、命、性、道、教等大课题。且不是放在时空的平面中,是放在天地与时空的立体架构中。这气象与众不同。 

    以中字为例:中首先是关系。关系需要参照,没有某种场域作为参照我们很难理解什么是中。

   1、中的坐标是四方之中,东西南北的地理之中;

     2、天地之大我居其中;

     3、四方来,贯彻六方的道德标准需要文化的中。

         通读《中庸》几百遍以后,中就包含以上3各方面,或者更深。限于格局的狭窄依旧不能更深。

     《庄子》开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大宗师。。。。,看题目都知道是大格局。

      自己格局的狭窄,用自我视域的无知来读古典文献,怎么读都觉得难,不知道古人在讲什么。这实际难在自我精神的狭隘,若放大自我看《中庸》,我们会看到《中庸》是在探寻普遍性与根本性。普遍性要放之四海而皆准,根本性是要建立牢不可破的价值体系。中庸的作者是在思考这这个东西,已经他们的关系。

       再看当下的文章,无论是论文还是记述文不仅气象小、格局窄,里面充斥大量的描述性、比喻性语言,论题也是集中一点,东拉西扯,搞到最后形成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悲剧。

       最近我总在想,中国文化被所谓的精英层给破坏的乌七八糟了。为了在国外发表几篇学术论文,什么都不管不顾:文化底蕴、价值体系、普适性等都不在考虑范围。看问题也是尽量求小,求精。毫无气象与格局。

   我们的文化应该学学古人了。 殷商从东面把夏朝推翻了,但人家高度认可夏文化,西周从西面把殷商打败了,人家还是高度认可夏文华。 华夏文化自古就高度受到认可与传承。并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中。

    西方文化可以引进,但必须有个基本,以中学为本,西学为用,而不是打到自己的文化,全面西化。全盘西化的提法---那里是一个5千年文明古国该有的样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