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养结合服务人才策略探析

 快乐英平 2021-04-17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世界各国正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医养结合可以通过医疗和养老资源的有机整合,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此模式下,医养结合服务人才是直接提供服务的主体,也成为医养结合的关键。其人员的数量、质量和整体结构直接决定医养结合服务的质量和满足需求程度。

长期以来,我国医养结合服务业人员数量不足、人员受教育程度及文化水平不高、人员结构层次不合理,同时缺乏规范管理以及标准化的培训,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医养结合服务的质量,成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实现人口健康老龄化的短板。

老龄化形势严峻

我国人口老龄化规模大、增速快。2018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共计2.49亿,占总人口的17.9%;而65周岁以上的老年人El数量达到1.67亿,占总人口的11.9%。与此同时,我国老年人的失能率及慢性病患病率都非常高,对医养照护的要求更为迫切。农村老龄化超前于城镇,常住人口老龄化呈现东部放缓、中西部不断加快态势,同时,省际间人口老龄化进程存在较大差别。

其他国家老龄化的情况也不容乐观,2015年德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约为21%,根据预测到206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33%。需要长期照护的人数也将由2010年的240万增加至2020年的290万,预测2050年将达到450万。预测公共卫生支出将由2015年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7.0%上升到2060年占GDP的7.3%或7.8%。

日本的老龄化问题同样严重,根据其国内研究预测:到2025年,日本第一代婴儿潮出生人口均达到75岁,75岁以上人口占18%。到2040年,日本总人口将减少至1.1092亿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35%。日本总人口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将由2017年的27.7%增加至2030年的31.2%,而到2065年,这一比例将达到38.4%。日本在1980~2013年的33年间,老龄化率上升约16%,社会支出占GDP比增加约13%。

医养结合服务人才供给

一、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为人才的供给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1.我国涉及到医养结合服务人才培养的法律法规

199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后又经过了多次修订。2015年,发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构建以人才培养等为支撑的人口老龄化应对体系。2016年底,人社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强调从建设从业人员队伍、强化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保障从业人员职业培训补贴、建立可持续性的培养培训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政策完善。同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3部门印发首个国家级专项规划《“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老年医学、康复医学、护理学等专业的人才被纳入卫生系统急需紧缺人才的培训规划中,同时,强调对相关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鉴定。同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及定期培训。2019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民政部联合颁布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19年版)》,对养老护理员的培养培训和等级认定进行了规定。

2.德国通过立法保障养老服务人员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按照福利国家理论建立起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健全的医疗保险体制是其最显著的特点。1889年,德国颁布了《养老金保险法》,1975年颁布的《社会法典》成为当今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法律基础。德国联邦议院1994年颁布《长期护理保险法》。该法规定所有医疗保险的投保人都要参加护理保险,实行全国统筹,可为老年人护理服务提供部分资金来源。

3.日本发布各种法律法规保障老年人的权益1963年日本颁布实施了第一部关于老年人福利的专门法律《老年人福利法》。1982年出台《老年人健康法》。2000年日本开始施行长期照护保险制度,这是一项普惠性措施,针对因高龄而伴随的衰老以及特殊残疾需要照顾的人。

二、医养结合服务人才培养

1.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2019年8月发布了《关于加强医疗护理员培训和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医发[2019)49号文件,明确了医疗护理员的定义、培训对象及条件、培训管理以及规范管理。从修订相关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标准、规范人才评价机制、开展人才评价的职业等级认定以及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等多方面进行了相关要求。

2.日本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人才:(1)照护福祉士培养学校毕业生。(2)发现潜在的照护福祉士,培训无资质人员成为照护人员,对中老年无照护经验者进行入门培训,培训后帮助联系工作单位。(3)完善接受外国人的大环境,包括加大用于照护福祉士修学资金的贷款、在日常生活方面提供咨询等。

防止既有医养结合服务人才流失:(1)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人才薪酬。自2009年起,医养照护人员月平均收入提高2.4万日元;2012年、2015年及2017年,分别提高0.6万日元、1.3万日元及1.4万日元。计划未来进一步改善有经验和技能的照护人员的待遇,同时对管理层照护人员提供不低于其他行业的薪酬。(2)提升照护职业的吸引力。促进学生和家长、指导就业负责人等对于照护工作的理解。

3.美国与德国美国重视相关人才的分级培训制,旨在通过建立分级培训制度,培养不同级别的人才以达到满足多种岗位需求的目的,同时,强调理论结合实践。采用以养老机构为依托,对从业人员进行实践训练,提升其专业技能。除了常规培训方式,基于互联网的线上培训便利性,其也成为一种重要的培训形式。

德国开设老年护理专业,申请该专业的学生,需要先提交申请至相关养老企业,该养老企业为学生提供学费,相关从业人员若获得老年护理专业学位,可以增加获得更高酬劳的机会。同时,德国重视对老年护理培训的更新与改进,培训内容既包括职业发展的培训也包括相关的学术培训,同时采取了线上、线下等多种培训方式口。

人才需求

促进积极老龄化1987年,世界卫生大会第一次出现健康老龄化的概念;1999年在世界卫生日这天,WHO进一步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概念,提倡全球开展一场积极老龄化行动。2015年WHO正式界定了健康老龄化的定义,及维持和发展老年人的行为能力以提高老年人幸福感的过程。瑞士通过时间银行模式探索积极老龄化。该时间银行基金会倡导老年人居家自己生活,老年人在家所需要的医养照护服务是该基金会优先支持的。

我国在激发老龄社会发展潜力方面进行了多种探索:大力发展老年大学,完善老年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涉老组织和基层老年人协会的为老服务功能;大力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挥老年人在互助养老、社区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日本2005年开始提倡老有所为,通过老年人邻里间互相照料,使用日间照护服务以及有偿的志愿者服务等多种途径,促进健康老龄化。通过增加多样化的雇佣、就业机会,完善评价与薪酬体系,让有工作意愿的老年人发挥余热,做到每位劳动者都有用武之地。

应用智能科技当今移动互联网时代,随着智能科技在日常保健、医疗康复领域的应用,它已成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有效手段。信息化和智慧化养老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日本充分将智能科技应用于养老领域,根据老年人和照护一线的具体需求研发移动辅助器具,包括辅助人浴器具、辅助移动器具和辅助排泄器具。守护器具主要是代替定期巡回,判断查房的紧迫性,观测睡眠状态,掌握终末期的状况。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使用守护器具后照护者对人住者访问房间次数减少、照护时间的减少、危险照护事故减少。新加坡充分利用信息化与智能化开展智慧养老,如其国家建屋局开发了居家老人智慧警报系统,通过该系统可以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异常便能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启示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快速老龄化阶段,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剧,医养结合服务人才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建议政府主导,促进医养结合服务人才稳步发展。在政府层面上进行政策的引导,支持人才培养培训,促进全行业发展,增进该领域对人才的吸引。

加强校企合作,推动人才培养。加强院校与医养结合机构的合作,增加对医养结合机构深层次的学习,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引导学生对该行业进行深入了解,促进人才的提升以匹配行业发展的要求。

强化智能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可穿戴设备、医疗风险智能报警装置、手机APP等智能设备在医养结合领域的应用可以适度缓解日益庞大的人才需求。

来源:马慧芬,医养结合服务人才策略探析【整理摘编:时英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