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然美不美?

 氧气是个地铁 2021-04-17

原创/氧气是个地铁(大梦)

自然美不美?自然美也不美,自然不美也美。意思是,自然存在美和不美,绝非二元论能概括的。自然的美体现在超越人类认知范围和现阶段技术上限的现象,在这方面更多体现为物理,像随便一个超光速难题就搞得最聪明的科学家都无济于事,乃至局限在地球本身,都具备让最富创造力的艺术家都叹为观止的杰作。生物本身从物理到化学哪怕再普通也都是无法原创的秀,人类的很多才华都来自于对宇宙的模仿。想跟上帝一样创造万物,也离不开来自“上帝”也就是宇宙本身提供的灵感和材料。人类克隆生命体,是没办法摆脱规则,所以不可能原创。
这就是自然的美。自然的定位非常广泛,可以从包括未知的宇宙到我们所接触的任何空间。以拍照和欣赏工作为代表的自恋,还有标注目的地为名胜的旅游,就是对大自然美感的最高崇拜。“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样的俗话,本身就是在诠释这个过程。无奈地球已经被污染得够呛,比如最近时事就有日本往太平洋倒核废料,当然还有很多案例,使得普通人可接触宇宙美感大打折扣。
其他地方,自然美还是不少。有些自然美也不一定绝对自然,另外还未必都能具象。比如孔雀开屏就具备动物意识,但又不需要人为控制,这就要归纳为自然美了。另外,动物也有亲情,还体现生命顽强和忠诚人类等传统美德,以及对应五禽戏或整个仿生学的动物基础科学,或者由“蝙蝠为什么会飞”提出来的十万个为什么激活的活跃脑细胞行为,等等,来自不同领域的自然美。
自然也有不美的地方,同样范围广泛,于是需要非自然美来修饰和补充了。一块丑陋的石头,在加以工艺改造后,就变得好看起来。人类创造出来的社会概念,还能增加其价值。赋予形象和时间,于是演变成奢侈品、古董或者文物。被名人接触,有时还绑定具体事件,于是价值暴涨乃至性质进阶。有个营销科普案例,就讲相同物品在不同情境下,待遇是好几回事。
严格意义上,人造秀同样属于自然美的一部分,因为人类本身就是宇宙截止至目前最伟大的杰作。星球等天体是一个层面,在这种解读下,人类和地球确实平平无奇。但人类启蒙后构建出来的文明体系和社会规则,却是新的宇宙运转方式,完全不同。所以自然美和人造秀是要区别的。
人类跟自然一样,也有美不美这最基础的两个范围。人类不美的地方也有很多,随便套上“肮脏”、“丑陋”和“违和”等词汇联系每个人具体到生活以及所认知的社会现状,就有方便理解的代入感。美不美有很多公认的人事物,但也有不少是主观意识和基于尊重给出的评价,标准有好几个来源,比如人性本能天生态度,还有传统意见,这些基本会统一,却不会永远固定。
对于美不美是否肤浅理解,不妨碍生活。感官美是延续祖先的习惯,最早为了适应生存继承的行为,早被写入基因。此外扩展的技能,就属于更高级别的生存方式了。美是一直存在的,有名言解释过: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