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远去的自行车 || 作者 雷雨田

 天南地北会宁人 2021-04-17


远去的自行车

作者    ‖    雷雨田

作者往期部分文字链接:

《腊月随想——灌蜡》《腊月随想——寒假》《腊月随想——杀猪》《海原地震遇难同胞安魂文》《尊重的渴求——由榆中小朋友的一份信所感所想》《戏曲情结》《父母的心在儿女上,儿女的心在石板上》《挨饿的记忆》《写信》《笃行自强,坚守工匠精神》《胡麻油》《罐罐茶》《火热的年代 难忘的征程——父亲的洮河记忆》《祭新冠瘟疫中遇难同胞文》《祭舅舅》《庚子春感怀》《皮影戏》《如坠太虚幻境——2018年世界杯观后感》《回乡记》《关爱老人》《老哥是主角》《王家坑坑》《一件小事》《清明时节祭张师》《刘玉霞》《八台泉》《车支书》《回乡偶书》《韩家妈》《怀念孟厨师》


仔细想想,离开家乡在外生活近三十年啦,闲暇之余,脑子里总是家乡的一些印象。亥沟山上那条人老几辈踩踏出来的路有几个弯都能清晰记得;阳山庄廓那些树木,大头湾里那条通往沙湾的路,喇嘛沟渠的险要,乌鸦在半崖筑巢,雷家山底下我的老家,庄前屋后每个土台阶的样子,每个房子里的陈设,厨房里的案板,后锅巷里的油盐酱醋,贴灶王爷像的架子,就连前檐下的燕子窝的样子都历历在目。填炕棚里那辆自行车,多少年已经没人骑了,自行车曾经是多么稀罕的物件啊!如今被多数人当垃圾处理掉。仿佛一夜之间骑自行车的人基本看不到了。

自行车也称作脚踏车,“铁驴”,现在城市里大多数叫单车。别看它现在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在并不遥远的过去的日子里,在我的记忆里,其身价之高,曾是许多人追求的梦想!曾经的三大件就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飞鸽牌,凤凰牌,永久牌当时是自行车三大品牌。

我上小学的时候,自行车还是很不普及甚至稀缺,庄里最多也是两三辆自行车,除了邮递员骑的公家自行车,私人拥有自行车的那都是家境好的惊人的家庭。要是赶上当今的社会,当时有自行车的家庭绝对享受不到精准扶贫或者低保的。就连娶媳妇嫁闺女这么重要的事,一般人是用不起自行车的。那时是骑驴出嫁,而且驴必须是灰色,偶见骑马的,那也算很风光了,无论是骑驴还是骑马娶亲,必须有一个押马的,大多是新娘子的弟弟。自从自行车普及后,新娘子都是坐在自行车上,行走速度大大提高,押马的也变成一种称呼,无马可押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自行车在家乡逐渐普及,我上初一的时候,上学路上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同学骑自行车,我每天和几位小伙伴步行去学校,晚上步行回家。半路上遇到骑自行车的同学,友好地放慢速度示意我坐上车,捎带一程。捎带次数多了,步行上学感觉越来越慢,路上遇不到骑自行车的同学甚至有点失望,一步三回头,看有没有骑自行车的同学从后面过来。若是坐男同学的顺风自行车,一般都是双腿骑在后座,手抓住同学的后衣襟,有说有笑往学校驶去。女同学的话先要征求人家愿意不愿意带,若回过头莞尔一笑则表示愿意,愿意的话用手抓住车座,屁股往上一抬,坐上去之后不能随意抓女同学的衣襟,老老实实侧着身子,手抓着后座,互相一言不发,快到学校门口时提前跳下来,以防说闲话。

我家拥有自行车已经是我初中二年级了,我有一位表兄举家迁到新疆,家里的一些家具包括一辆自行车便宜处理给我们。那辆自行车我记得是一辆黑色凤凰牌自行车,加重28车。自从有了这辆自行车,上学的路显得拉近不少。虽然是一辆二手自行车,但是父母要求晚上把车子推进上房里。上房里没有啥值钱的家具,自行车顺着窗子立在地上也算一件摆设, 为怕磨损了车上的油漆,弟弟还买了黑色专用塑料带,从三角大梁,到后座支架,再到脚踏拐子,缠了个严严实实,接头处用洋火点燃,粘在一起,大拇指烫的生疼,含在嘴里哈一下。


有了自行车就得学,弟弟似乎天生就是和机械化的东西有缘,没人扶没人教,没几天就骑上自行车不是去涧滩就是去侯川,快到我家的一段路左面是田地,右面是高达四五米的埂子,我推着自行车走那段路都有点担心,弟弟不但不怕,还速度很快,父母包括几个叔叔没少担心。而且大人越说他越得意,使劲蹬几下车跑起来,再倒个链,再蹬一圈,自行车便如一股风,链条清脆地响着,有时候还屁股离开车座,使劲蹬车,人和车左右摆动,看得人心惊肉跳,母亲更是担心的眉头紧锁,操心得恨不得把弟弟送人。话说回来,人家从小无论是驾驭自行车,到后来骑摩托,再到后来开车甚至修理都比我强得多,我分析是不是小脑好使。

我学骑车可是费了很大的劲才学会,车子推到场里,先是锻炼溜车,就是左脚踩在脚踏上,右脚蹬地,一圈一圈地溜车找感觉,溜到右脚离开地面车子不倒滑行才算会溜,然后右脚从三角叉里穿过去,后面一个人扶着,慢慢地学,有时候连人带车倒下去,人趴在车上,衣服被挂烂,干拐擦破皮,内心无比的生气,埋怨妈妈或者姐姐没扶好,所以帮我扶车最后成了大家的负担,不扶不行,扶又扶不起来,但是为了上学还得学,妈妈经常一只手扶着车,跟在后面亦步亦趋,二姐也帮我扶,弟弟感觉不可思议,很少扶,连指导几句都感觉没意义,也许他在想怎么会这么费劲呢?说来也怪,神不知鬼不觉突然就会骑了,起码不倒了。三角叉里骑上在场里转圈,慢慢地先把腿跨上去骑在车上再启动,也不倒;左脚踩在脚踏上滑行一段,右腿抬起从前面大梁上跨过去,左右摇摆几下也稳当啦。就是右腿从后面跨过去上车我感觉难度太大,很长一段时间不敢操作。恰恰前几年我骑车上下班时,右腿从后面跨上去,招致很多人笑话,说还这样骑车。也许是现在的自行车没有横梁的原因,没必要从后面跨上去。但是我认为,骑自行车最潇洒的一个姿势还是从后面跨上去,调整好姿势往前骑,还有一种姿势就是捏闸、倒链、停车,用一只脚支住车子,而人还骑在车子上,我身材矮小,腿短,很难完成这一系列的动作。


学会自行车,上学真的方便不少。早上书包一背,车子推上就去学校。开始胆小,遇到下坡路赶紧下来,一只脚踩在脚踏上,一只脚悬空,以备不测之时辅助刹车。遇上天阴下雨,烂泥把车轮和护瓦塞住,找一根树枝抠烂泥很是麻烦。掉链子,破轮胎,倒千斤的事也时有发生,圈不圆了买两根新辐条找四爸圆圈,轮胎慢气的话气门芯换一段新的鸡肠子。从家里到初中那条路上,也留下我骑车的身影,但是极其少见步行的同学,否则我会毫不犹豫地捎带一程。侯川街道深坑老窖颠得车子响声四起,那时每家每户的自行车,大多数是被学生骑坏的。上了高中,我也是把自行车骑到学校,回家取馍馍时方便一些。从新添堡梁上下来很舒服,基本不用蹬脚踏,只要手捏住闸控制好方向,风从耳边过,一阵功夫就到新添堡街道,再往县城一马平川。但是上去基本是推车步行,二十里山路推车上去需要时间和毅力,但是回家的激情压倒一切,不管不顾地往上推。回家时还不时遇到张校长,王老师他们也骑车回家,我们一起推车上山,半山腰累了坐下来小憩片刻,拿出炒面吃几口助个力。现在的学生,估计连这种经历都没有啦,我认为如果对生活充满期待,路再长、坡再陡也是有信心走上去的。

那个时候公路上跑的汽车速度都很慢,到了上坡爬行的更慢。有的同学为了省力,右手握着自行车把,左手拽住汽车车厢,跟着汽车滑行,不用脚蹬,但这个特别危险,汽车如果突然右拐,骑车人会被甩到阳沟渠里,尤其两辆车相向让车的时候。


还听老人讲,有人从新添堡梁上骑车往下行驶,车闸失灵,吓的大大妈妈地喊,路边干活的人无计可施,举起锄头瞅准时机连人带车打翻在地,避免更大的危害发生。更有调侃者说骑车人吓的魂飞魄散,大喊:老爸,刹不住了,抱住的十元,踏倒的五元。

推着自行车照相,衣帽挂在前叉上,摆个姿势照相,好比现在站在宝马奔驰前拍照晒汽车一样风光。甚至结婚都流行用新的自行车做背景。
大人们教育我们骑车走在路上遇到长辈要下车,张家爸王家爸地问候一声再骑车,谁家的年轻人骑车路遇长辈不下车,不问候,纸烟嘴里一咬,长头发甩来甩去,这年轻人在附近会很难找到媳妇,因为没礼行。

有一年一村民坐骨神经疼得哭爹喊娘,我有一位同学的爷爷会算卦,村民央求舅舅和我去算一卦是不是有迷信,舅舅是邮递员出身,骑自行车水平很高,我们下新添堡梁时我故意想和舅舅并排而行说说话,但是舅舅说骑车就要一门心思,要求我跟在他后面,并保持适当的距离,靠的太近刹车时容易发生危险。到柴门过河时鞋子脱掉,裤筒卷起,自行车扛在肩膀上过了河。算卦回来路上,舅舅再一次叮嘱骑车必须要保持距离不要太近。舅舅作古已经一年多了,言传身教犹在耳边。


再后来,大城市的自行车堆积如山,废旧场里成堆的自行车被压碎打包送进炼钢炉,自行车的历史使命逐渐完成。就我们村庄,拥有小汽车,摩托车或者农用车的家庭差不多一半以上,自行车要么当废品卖掉,要么在填炕窑窑里尘土合严。城市里出现了共享单车,马路上拿出手机扫码,自动开锁,骑车走人;到了目的地,放归车位。不怕偷,不怕丢,不怕掉链子,也不怕坏。方便实用,门槛很低。但是共享单车的使用频率和效率依然很低。修自行车,打气,顺便修修鞋,曾经是大街小巷的一道风景,如今这种职业很难见到。

我前十几年一直是坚持骑自行车上下班,表面上似乎不合时宜,但是骑车对身体的锻炼价值很大。一辆永久牌自行车骑得得心应手,后来为了赶时髦花了四千多元买了一辆变速的自行车,轻便快捷,每天上下班路上锁定前面一个目标加速追赶,自得其乐。坚持骑车对身体尤其下肢力量的训练和协调性大有裨益。后来骑电瓶车上下班,省力了许多,但是极大地养成了懒惰的习惯,想再骑自行车上下班已经感觉意志力不足。如今那辆变速自行车也停在楼道里,每次看到它暗暗下决心明天一定骑车上班。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敢说,大街上自行车如织,群体是体魄强健的,大街上小汽车拥堵,人心是焦虑的。我还听说,在生活压力相对较轻的丹麦等国家有自行车高速公路。骑自行车不仅仅是方便,更重要的是能够吸收新鲜空气,强身健体,释放负面情绪。
大家都在看

这个秘密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