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文故事 | 从公共支出视角看待财政制度与高质量发展——论文创作回顾

 liyu_sun 2021-04-18
图片

ISSN 1005-3425

CN42-1348/F

双月刊


本次为大家带来的是《经济评论》2021年第2期的第2篇论文《财政垂直失衡、公共支出偏向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者是来自暨南大学的韦东明、顾乃华和魏嘉辉。欢迎大家阅读!

 导读 




摘要:本文从财政垂直失衡、公共支出偏向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联系出发,基于2007—2017年中国286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从理论和实证层面考察财政垂直失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作用路径。研究发现:财政垂直失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负向的直接效应,而且财政垂直失衡通过公共支出偏向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的间接效应。财政垂直失衡通过降低技术效率渠道,进而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而技术进步渠道影响不显著。对公共支出分解后发现,公共服务与公共安全、科教文卫、环境保护等支出偏向在财政垂直失衡负向作用中存在中介效应,其中,环境保护支出偏向的中介作用最为强烈,表现出显著的“创新补偿效应”。此外,财政垂直失衡对公共支出偏向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因区域和发展水平的分化存在显著异质性。进一步拓展研究说明,财政垂直失衡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负向“质量效应”和正向“数量效应”。
关键词:财政垂直失衡;公共支出偏向;经济高质量发展;财政体制

2021-2

 论文故事

从公共支出视角看待财政制度与高质量发展

——论文创作回顾

韦东明  顾乃华  魏嘉辉

(暨南大学)

最开始有幸阅读过周黎安老师的《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一书,接触到财政体制与政府行为方面的研究,让我们对这一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此之后,我们开始长期主动关注财政体制方面的研究。因此,论文的选题也是来自前期较长时期对研究主题的兴趣。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分明的央地财政关系。完善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国财政制度的宏观调控优势,提高民生福利水平,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至为重要。在此背景下,我们团队也持续关注这一问题,并对经济新常态下中国财政结构问题进行深层次讨论。因此,我们以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为立论依据,由此找出现有的研究盲点和研究意义。写作灵感主要来自以下两方面的现实特征: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推动体制改革深化、完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已经成为中国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而财政体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因而财政体制改革能否得到深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决定着高质量发展目标的达成。另一方面,中国财政分权改革形成了地方“财权上收、权责下放”的财政发展格局,导致了地方财政收入自主权和支出责任的不匹配,加剧了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从而造成财政垂直失衡问题。而财政垂直失衡问题的恶化势必影响民生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区域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可能更偏向于将有限的财政资源投入经济建设领域,而公共支出结构可能由于“重经济”而扭曲。在中国式分权体制下,财政垂直失衡对于地方政府财政支出行为的异化问题越发严重,使其财政支出偏向于生产建设性目标,而降低民生性公共支出,最终降低了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基于这两方面的特征性事实,我们将财政垂直失衡、公共支出偏向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纳入统一研究框架,以考察三者间的内在联系。综合上述思考,我们决定主要解决以下问题:财政垂直失衡是否会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公共支出偏向在其间的影响机制如何?

在确定研究选题后,首先,我们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虽然以往文献关于财政垂直失衡和经济增长的研究较多,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但是较少文献关注财政垂直失衡、公共支出偏向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且关于财政垂直失衡对公共支出偏向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方向尚未形成定论,这也为我们下一步工作提供了研究空间。其次,我们需要重点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指标对中国的财政垂直失衡进行估算。经过查阅大量文献,我们最后确定了使用Eyraud 和 Lusinyan(2013)及储德银等(2019)的测量框架进行分析。最后,在解决了核心解释变量的设定后,我们完成了理论和实证部分的撰写,文章的计量结果与我们的理论预期基本一致。初稿完成后,顾乃华老师从财政体制背景、政府行为、影响机制等多方面提出了修改和完善建议。顾老师认为,中国财政垂直失衡的影响需要在当时历史背景下考虑,虽然地方财政收入与支出责任不匹配导致较大的财政缺口,但是地方政府财政纵向分配关系得以改善,获得了较大的地方财政自主权,对中国经济腾飞具有较大的影响。因而我们增加了对财政垂直失衡与经济增长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的考察。其间,魏嘉辉博士也给予了许多有益的意见,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参加了学术研讨会、学术沙龙等会议,与老师、同学探讨关于中国财政结构方面的问题,并收集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终稿投到《经济评论》。

论文从投稿到录用历时四个多月,经历了两轮外审。两位外审专家的意见非常全面,包括指标测量、模型选择、内生性问题、稳健性检验、估算结果可靠性、引言写作等,这让我们由衷敬佩《经济评论》评审专家严谨务实的态度。例如,财政垂直失衡的测量不准确,模型的内生性问题没有进行系统的探讨,基准模型使用的准确性难以判断,等等。其中,在研判中国财政垂直失衡时,审稿专家建议需根据央地政府间收入以及事权和支出责任等特点进行调整,我们查阅了多种财政结构的判别方法,进行了大规模数据收集整理和指标测算,以更为准确地反映真实的中国财政垂直失衡状况,这对于论文科学性和学术层次提升有质的帮助。我们尽可能修改好论文中存在的问题,论文质量得到较大提升。评审专家的意见使我们认识到了论文的不足之处,这次修改经历受益颇多。论文确定录用之后经历了多轮校稿,编辑老师的严谨和敬业负责令我十分敬佩。晚上八点多编辑老师与我打了一个多小时电话进行校稿,逐处讨论文章中可能需要再次确认或修改的问题,涉及语句表达、词汇运用,公式推算甚至标点符号和格式都反复推敲。令我们高兴的是,这篇论文已经刊出,与编辑部极高的工作效率和统筹能力密不可分。

本文的视频、论文简报和论文原文也在本日的推送中,可进入本公众号内页面查看,同时欢迎各位读者留言!

附本文题录:

韦东明,顾乃华,魏嘉辉.2021.财政垂直失衡、公共支出偏向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经济评论,2:23-43.
韦东明、顾乃华、魏嘉辉,2021:《财政垂直失衡、公共支出偏向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评论》第2期,第23-43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