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莱英2020年报阅读 周末花了点时间,看了下凯莱英的2020年报,还是一如既往的稳定,我做个简单的数据摘要吧。 一、基本情况 (一)行业基本情况 CRO行业真是持续处于高度景气的赛道,凯莱英年报显示,根据Frost & Sullivan研究显示,2019年全球药物研发支出达到1,824亿美元,2019-2024年预计将继续保持增长。中国研发支出由2014年的93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17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6.9%,预计2023年将达到493亿美元。 根据Pharma Intelligence统计数据,全球新药研发管线数量在2013-2019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51%,2019年全球新药在研管线数量达16,181个。2011年全球前25大药企的在研管线数量占比达18%以上,而2020年占比已下降到10%以下;仅有一种或两种药物公司占比则由2011年的15%提升至19%,大型制药公司选择CDMO外包已成必然趋势。 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国内CDMO行业规模从2017年的314亿元提升到2019年的441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8.5%;预计国内CDMO行业规模将从2019年的441亿元提升到2021年的626亿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9.1%。 目前已经上市的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康龙化成、药石科技、昭衍新药、美迪西、成都先导、九洲医药、博腾股份均是承接了细分行业高速发展的雨露,才有靓丽的业绩和股价。 各公司都在持续的招兵买马,A股上了再去H股,不断的融资扩大产能及人员,才能承接更多的订单,与客户形成长期的粘性合作。这也是各行业的趋势,头部化特征越来越明显,要是不增加产能,可能会被同行业超车,不进则退而已。 (二)公司基本情况 凯莱英是一家全球领先的服务于新药研发和生产的CDMO一站式综合服务商,截至2020年12月,公司累计服务全球客户超过800家,累计服务临床项目600余个,是多家跨国制药公司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与全球首选供应商之一。 ![]() CDMO行业的核心价值在于:在药物研发与临床研究阶段,帮助新药研发公司开发及改进工艺路线、提升研发效率与成功率、降低研发成本;在药物商业化供应阶段,通过不断的工艺优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保障产品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亦可以极大节省制药公司固定资产投资,将更多资源投放在研发环节。从商业模式上看,CDMO公司不承担创新药研发失败的风险,但可以分享创新药上市后的增长红利,具有较强技术能力、客户粘性和平台效应的CDMO公司可以保持较稳定的业绩增长和盈利能力。 相较于产品型CDMO公司,平台型CDMO公司具有高壁垒的稳定性、高附加价值的盈利能力。 公司重点服务的药物包括病毒、感染、肿瘤、心血管、神经系统、糖尿病等多个重大疾病治疗领域,累计服务的临床后期及商业化项目中,年销售或预测销售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突破性重磅药物17个,同比增长超过30%。 回到经营情况,2020年,公司在“做深”大客户和“做广”中小客户上进展顺利,收入稳健增长。通过新技术的应用与精益管理能力的持续优化,公司盈利能力有所提升,2020年毛利率相较2019年的45.48%提升至46.55%,剔除汇率因素,较2019年提升至46.92%,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1.50亿元,同比增长28.04%,剔除汇率差异,同比增长28.92%。其中,四季度单季度收入完成10.67亿元,为单季度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8.69%,剔除汇率差异,同比增长56.62%。 ![]() 二、公司经营情况 (一)业务整体概况 报告期内,公司共计完成686个项目,其中商业化阶段项目32个,临床阶段项目241个(其中临床Ⅲ期42个),技术服务项目413个,后期项目和商业化项目逐渐增多,为公司收入持续增长奠定基础。 ![]() 公司紧跟欧美大型制药公司,2018年-2020年,公司海外大型制药公司的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71.58%、69.25%、66.02%,略有下降。 公司2020年来自国内销售收入为3.71亿元,约占报告期收入的比例为11.77%,同比增长69.05%,2018年-2020年复合增长率达45.64%。 依托公司小分子业务多年积累的客户基础、技术底蕴和运营管理平台体系,持续推进制剂、生物大分子、化学大分子、ADC、生物酶等“研发+生产”服务新业务发展。2020年收入达1.70亿元,同比增长53.51%。公司来自化学大分子、制剂、生物酶、临床研究服务等新业务的收入占比由2017年的2.6%提升至2020年6.92%。 (二)业务发展 公司持续推进吉林敦化、辽宁阜新的产能建设,并且启动江苏镇江生产基地建设,预计2021年底公司反应釜总体积相较2019年底增长超过80%。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员工5,477人,海外跨国公司经验人员121人;研发及分析人员2,607人,占比47.60%。2020年,共引进高级人才共计88人,其中博士人才59人,高级主管以上人才10人,海归及外籍人才46人。 公司继续坚持以技术为驱动,保持研发高投入,为CDMO核心业务发展持续赋能,2020年研发投入2.5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50%,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达8.22%,较2019年增加0.39%。 公司以小分子业务见长,同时新业务开拓也持续进行,化学合成大分子业务继续发力,生物酶技术持续完善升级,制剂业务快速增长,生物大分子业务持续战略布局,临床研究服务不断拓展。 ![]() 亮点实在太多,简单摘录部分…… 1、化学合成大分子。2020年服务国内外客户30余家,50余个项目,涵盖多肽、多糖、寡核苷酸、毒素-连接体、多肽-药物偶联体等。在报告期内先后完成了第1个一期临床寡核苷酸原料药+无菌制剂生产项目、第1个多肽-药物偶联体工艺验证研究(PPQ)项目、第1个毒素-连接体工艺验证研究(PPQ)项目;签下首个国内多肽NDA订单,首个ADC drug linker NDA订单,另有10个项目推进或即将推进到临床II期。 2、生物酶技术平台。目前共有催化用酶16大类,酶库中酶的数量超过1,600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酶超过800个。公司累计服务客户接近30家,全年承接酶相关订单项目50余个。 3、制剂业务。2020年收入同比2019年增长183.07%,其中,1/3来自美国、韩国等国外客户订单,承接“API+制剂”项目28个。 4、生物大分子。公司在上海金山的生物大分子研发实验室,2020年重点组建了生物大分子的核心团队,建设了符合GMP要求的中试生产车间,现有一条200L和500L一次性反应器生产线和一条生产多种规格注射液及冻干粉针的西林瓶生产线,完成了车间的施工建设及设备调试,具备承接项目的能力。 5、临床研究服务。2020年公司临床研究及现场管理服务实现收入4,800.43万元。截至2020年末,临床板块累计服务客户数量达87个,拥有19个在执行的创新药项目,团队规模超过200人,与4家医院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三)未来展望及资本市场 1、H股融资 公司在年度股东大会即将审议H股发行事项,预计年中能够启动发行。H股融资也是CRO行业公司的常用融资方式,泰格医药、药明康德、康龙化成、昭衍新药均登陆了港股,所以凯哥也不会错过。参考融资计划对股价的影响,这是个不小的利好,更有利于公司H股融资。 2、股东情况 截至2020年底,中欧、招商中证、汇添富、广发医疗等基金均在前十之列,说明大型基金对其的看好程度,高瓴也持续加码CRO行业,只是股东户数也持续增加,还得再调整一段时间。 3、一季度业绩 从年度业绩来看,公司业绩持续稳定,从不放卫星,也从未让人失望,从2016年开始,每年收入均保持30%增长,净利润也大致保持在30%左右增速。 从2020年分季度看,公司业务在2021年可能出现惊艳,理由如下:(1)一二三四单季度业绩分别同比-0.21%、28.20%、25.79%、48.69%,增速呈加速的趋势,但净利润单季度增速有所下滑,不知是否有意为之,还需要持续关注季度业绩变化;(2)2020年公司毛利率略微上升,但4季度毛利率下降6个百分点,所以也有待观察。 |
|
来自: 百舸争流desdil > 《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