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北读财报 来源:雪球 看过这么多财报,顺丰的年报着实鹤立鸡群,让我差点以为翻开的是港股财报。不得不说,活泼的版式与数据的图表可视化让我对顺丰的好感度直线上升。 顺丰在快递行业中的地位不必多说,在京东强大起来之前,很多人对快递的分类都是:顺丰和其他。而顺丰背后的老板王卫也是个传奇人物,17岁进入社会,年纪轻轻就在港粤地区打拼,将顺丰从6个员工的小门头做到国际一流的快递公司。 前日,王卫还自掏腰包5亿,给包括快递小哥在内的56万员工发放了888元的大红包。这次的红包其实发的很赚,顺丰股价当日涨停,用5亿成功撬动300亿市值。 无论如何,顺丰是成功的,顺丰背后的快递行业近十年来也是井喷式发展。接下来的两篇文章将带大家解读:送快递到底是不是个好生意?顺丰又是个合格的快递员吗? 一、送快递是个好赛道吗? 今天我们主要从快递的行业角度入手。近十年来,我国的快递物流行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以前车马慢,一生只能爱一个人; 现在物流飞机快,能同时给50个对象发礼物~ 2009-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快递业务收入从479亿元增长至749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31.7%。规模以上快递业务量从18.6亿件增长至635亿件,年复合增长率超过40%。 而且我国已经连续6年成为世界第一快递大国。得益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2019年国内快递业务量已经超过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总和。在时效方面,虽然国内快递时效总体还存在发展空间,但顺丰、京东等高端时效快递已经有所突破,次日达、隔夜达、当日达等业务的推出不断刷新物流速度。 如果说21世纪之前的物流发展主要依靠交通工具的发展推动,那么近十年来的快递发展主要依靠的就是网络电商的崛起。 2013年我国电商BtoC市场交易规模只有不到1万亿规模,但根据历年增速预测预计2021年这个规模将达到7.1万亿水平。而BtoB市场规模在2018年就已经超过22.5万亿…… 那么电商火速发展之后是否进入了增速放缓的成熟期了呢?目前来看还没有,新的增长点还在不断出现。比如近两年快速兴起的直播电商势不可挡,相当于传统的电视购物,网络流量红人带货甚至比明星代言更加有效。 还有带动电商渠道下沉的拼多多,虽然饱受诟病被网友称为“拼夕夕”,但不可否认的是拼多多凭借“低价拼购+社交”的模式在低线城市打开市场,实现了爆发式增长。目前拼多多平台业务量增长速度接近80%,远高于快递行业业务量增速的25%。 这样来看,电商的快速发展仍将成为拉动快递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快递行业的三足鼎立 随着快递行业规模的发展,行业的集中度也在不断提高。2016-2019年快递行业前五名份额从56%增长至73%,一些规模较小的二三线快递公司不断出局。 快递行业内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尤其是时效较弱的低端市场,代表企业就是“四通一达”。在低端快递市场中,由于消费者对运费变动较为敏感,而对时效变动不敏感,所以经济型快递品牌的同质性很高,要想在这种环境中杀出血路,打价格战是最为直接的竞争方法。 2007-2019年快递业务平均单价从28.5元/单一路降低至11.8元/单,就像滴滴、小黄车的烧钱大战一样,快递行业的开疆扩土也是需要不断的金钱投入的,这也导致快递行业的整体毛利率被拉低。 经过各路神仙多年的战争,目前我国快递行业呈现“三足鼎立”格局:四通一达的阿里系VS顺丰VS京东,这也符合行业发展不断向头部整合的趋势。 目前我国快递行业还是以低时效经济型快递业务为主,所以阿里系的四通一达占据绝对优势。分公司来看,2019年快递市场份额排名分别为中通19%、韵达16%、圆通14%、申通12%、百世12%、顺丰7%、京东6%,阿里系持有份额接近75%。 三、加盟直营各显神通 这样来看,位列第6的顺丰好像并没有什么优势,但是别忘了它们虽然同属快递行业,但是定位却完全不同,经营模式也存在差异。目前快递公司的扩张设点主要有加盟和直营两种方式,阿里系主要采用加盟,而顺丰则是直营,京东两者都做。 两种方式各有优劣: 加盟模式更适合扩张,成本更低。对于大部分电商件来说,低成本更有利于降低单票价格; 直营模式成本高,但是公司对各个环节有更强的控制力,更容易形成完整高效的运输链条,比较适合注重时效的高端市场。 四、总结 目前快递行业还没有度过快速发展的增长期,未来成长空间仍然较大。经过行业的整合之后,市场中的竞争格局将会更加明朗与有序。 那么作为快递巨头,顺丰是怎么在快递大战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呢?顺丰是个好快递员吗?仅凭借7%的市占率凭什么能让消费者把快递品牌区分为顺丰和其他快递? 一、披着快递外衣的科技公司 翻开顺丰的三张报表,哪一项是公司最重要的指标?不是货币资金,不是各种款项,我认为研发费用反而是最需要关注的点。 当然一开始我并没有注意这个科目,一个送快递的公司要什么研发?后来才发现,支撑顺丰高速发展的并不是飞机多、汽车多、网点多,而是把这些要素串联起来的高效物流系统。 有人说,顺丰其实是一家大数据科技公司,送快递只是表层业务。也确实如此,顺丰在对自家核心竞争力的介绍中把科技实力放在了第一位。2019年公司研发费用接近12亿,在同行业中处于绝对领先地位。 那么快递行业都研发些什么东西呢?比如支撑物流各个环节高效运转的大数据系统、区块链平台,分拣快递的自动化分拣系统、AI设备等等背后都是需要技术支撑。 二、差异定位,避开竞争 抛开京东物流不谈,发快递的时候对我来说,确实只有发顺丰和发普通的区别。因为顺丰与阿里系快递根本不是在同一个市场下竞争,这就是顺丰的差异化定位。 上篇文章我们说过,快递行业的价格战打得很凶,单票价格一路走低。但是主攻高端快递市场的顺丰在自己的领域内一家独大,受价格战影响相对较小。从数据上来看,顺丰的单票毛利显著高于四通一达,而且通达系快递单票毛利润近年来下滑明显。虽然顺丰受行业趋势影响以及业务调整单票毛利也有所下降,但是下降比例远低于通达系。 由于定位不同,顺丰选择了更适合自身发展的直营模式,这也是国际一流快递公司都在使用的模式。未来随着大数据技术发展,直营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更容易实现数据整合,必将使整个物流系统运行更加高效,这是加盟无法实现的。 三、应战京东,从容不迫 同样做高端快递市场的京东物流是近年来顺丰的强劲对手,每当要网购某些急用物品时,总会打开京东、筛选标签“京东自营”,看到“今日x点前下单,预计明日送达”的物流预测确实比较放心。 但是京东与顺丰的物流又有着很大的差别,看过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 喜欢抽烟的老板会不定时让员工小明或小红跑腿买烟,每次烟的牌子还不固定。为了最快满足老板需求,小明提前跑遍了所有周边超市,摸清了每个品牌烟的位置和最快路线;小红则提前买了一抽屉不同品牌的烟,老板每次要哪种小红就直接去抽屉里拿。 很显然,老板就是网购的消费者,小明是顺丰,小红就是京东。 这两家物流的最大区别就是“仓对端”与“端对端”。京东提前在全国各地建好了产品仓库,消费者一下单就从最近的仓库提货,缩短运输距离。而顺丰将每一个运输环节做的很快,消费者一下单,顺丰从商家手里接过货物坐着飞机火速前来。 模式不同但最终的结果相似,顺丰和京东在高端快递市场都撑起一片天。个人寄东西用京东一般不如顺丰快,但从京东自营买东西可能送得比顺丰还快。京东没有自己的飞机,运输环节做不到那么高效;顺丰不是电商平台,自己也建不了产品仓库……所以目前两家都在各自发展,算是打成平手,都在向综合物流的方向不断做大。 四、应战阿里,有得有失 阿里系的四通一达其实是顺丰最大的对手,毕竟这个集团占有整个快递市场接近75%的市场份额。 目前拉动快递行业增长的主要是电商发展,电商消费者对运费价格十分敏感,但是对时效不敏感。毕竟大多数人居家过日子,真正应急的东西在线下买,网购主要是图一个实惠与方便,至于不急用的东西是两天到还是三天到关系并不大。所以低端快递市场实际更加广阔 而且顺丰虽然做着高端生意,但并不怎么赚钱,毛利率常年低于中通和韵达。虽然顺丰的单票毛利润高,但是背后自家有飞机要养,每一单的成本都很高,因此拉低了毛利率。而且四通一达激烈的价格战虽然发生在不注重时效的低端市场,但也会对顺丰产生一定影响: 毕竟当市场上75%的商户都卖1块钱1个的白菜包子时,你卖10块的包子就算是虾仁馅的也得降价了。 由于竞争激烈,顺丰也不得不在速度上做一些妥协,减少时效业务占比,增加经济业务。2016-2019年顺丰时效业务占比从接近70%下降至50%,多送普通件其实对于顺丰“快速”的品牌形象打造较为不利。 在物流环节末端,顺丰实控的丰巢快递柜或将让公司扳回一局。丰巢最开始其实是顺丰、申通、中通等共同投资创建,但是经过多年的运作以及三足鼎立格局的形成,顺丰实际成为了丰巢的最大受益方,丰巢的实际控制人也是顺丰老板王卫。 而快递柜对标的是阿里系的菜鸟驿站。相对于盈利能力较差、灵活性较低、需要人力投入的驿站,快递柜能更好解决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降低了快件损坏、丢失的风险。如果丰巢能很好解决收费模式的问题,未来盈利能力将不可小觑。 五、总结 据说“丰巢”的命名不仅被网友解读为“顺丰的老巢”,还有让阿里系菜鸟驿站“引鸟归巢”之意,总之顺丰与阿里之间将会是一场持久战。 前日,顺丰的股价首次突破90元,王卫身价超越日本前首富。快递大战仍将持续,顺丰王卫的江湖故事仍充满着为无限可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