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岁时的轨迹(66)二十四番花信风《8》谷雨三候花

 雪岸飞鸿 2021-04-18

二十四番花信风这《8》谷雨三候花

无题(咏唱千年犹未尽)

雪岸

何来廿四花信风。深谢苍天造化功。

咏唱千年犹未尽,词情诗意沐其中。

第八、谷雨节,三候三花,一候牡丹花,二候茶蘼花,三候楝花。

谷雨一候牡丹花

牡丹是芍药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小灌木。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唐代刘禹锡诗曰:“唯有牡丹真国色”。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第二名。中国十大名花分别是:花中之魁梅花、花中之王牡丹花、凌霜绽妍菊花、君子之花兰花、花中皇后月季花、繁花似锦杜鹃花、花中娇客茶花、水中芙蓉荷花、十里飘香桂花、凌波仙子水仙花。

 作为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牡丹,有数千年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牡丹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特别丰富。牡丹,花色艳丽,朵大而香,品种繁多,富丽堂皇,得到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喜爱,无愧为“花中之王”。历史上,牡丹最初是一种药材,南北朝时期开始作为观赏花卉,在盛唐时期,牡丹一举成为“国花”。宋代著名文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写道: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唐朝是牡丹地位提升到顶峰的重要时期。“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王侯家为牡丹贫”。最贵的姚黄魏紫,一株可以卖到数万钱,各路富豪不惜血本,竞相买花争艳。到了宋朝,牡丹的栽培技术和文化价值更加丰富,欧阳修曾写《洛阳牡丹记》,比较系统地记录了当时牡丹的种类和起源。明清时期,有很多不同版本的《牡丹谱》,提升了牡丹文化的底蕴。

 牡丹开于暮春初夏时节,此时百花开尽,牡丹更加突出。由于牡丹的崇高地位,自古以来引起许多骚人墨客的讴歌、赞美。据有人统计,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一百三十多人,二百七十余首。包括王维、李白、李贺、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温庭筠、李商隐、欧阳修、苏轼、黄庭坚、陆游、辛弃疾等著名的诗人在内。仅苏轼一人,就有诗词三十多首。金元明三代,咏牡丹者亦有六十余人,诗词九十多首。清代,三十多人,五十余首。近代和当代文人,也写了不少咏牡丹的诗。

 唐·刘禹锡《赏牡丹》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通过与芍药、芙蕖的对比,显示出牡丹品高多情的真国色。正因为如此,刘禹锡历来被称为“赞美牡丹第一人”。其实,刘禹锡还写过很多牡丹诗,比如:《和令狐相公别牡丹》:“平章宅里一栏花,临到开时不在家。莫道两京非远别,春明门外即天涯。

 唐·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其一云:“月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其二云:“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其三云: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唐玄宗和杨贵妃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觉得“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于是,把在翰林院的李白叫来吟诗助兴。李白当然知道唐玄宗喜欢杨贵妃,于是借着牡丹花,来形容杨贵妃的美,写下了这三首《清平调》,得到了唐玄宗的赞赏。

 唐·皮日休《牡丹》云:“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在众多的咏牡丹诗中,皮日休的这一首殊为精绝。既体现了牡丹的时令特点,又对牡丹的人间第一香的地位大加赞赏。

 唐·李正封《牡丹》云:“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明月问归期。”牡丹被称为“国色天香”,就来源于此诗。秀色可餐,香气袭人,流连忘返,不知归期。这就是牡丹的魅力。诗虽然短,但是却很贴切生动。国色天香也成了对美女的赞赏之词。

 唐·李山甫《咏牡丹诗》云:“邀勒春风不早开,众芳飘后上楼台。数苞仙艳火中出,一片异香天上来。晓露精神妖欲动,暮烟情态恨成堆。知君已解相轻薄,斜倚栏杆首重回。”此诗颇有仙风道骨,风流潇洒。春天牡丹开花晚,直到其他花都开完了才开。鲜艳如火,异香仿佛来自天外。早上妖艳摇曳,晚上含情如愁。好像知道人们喜欢它,就斜倚栏杆把头探过来。从写景、拟人,动静结合,十分传神。著名诗论家司空图评价此诗时说:芙蓉骚客空留怨,芍药诗家只寄情。谁似天才李山甫,牡丹属思亦纵横。

 唐·韦庄《白牡丹》云:“闺中莫妒新妆妇,陌上须惭傅粉郎。昨夜月明浑似水,入门唯觉一庭香。”这也是对牡丹国色天香的描写,只用侧写手法,却是生动传神。牡丹的漂亮,让男人惭愧,女人嫉妒。牡丹的清香,夜晚虽难闻其味,满院香气漂浮,叫人神清气爽。

 唐·柳浑《牡丹》云:“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今朝始得分明见,也共戎葵不校多。”牡丹是富贵的象征。在唐朝,一株牡丹价万金,非富贵之家,望而生畏。诗人囊中羞涩,十分无奈。然而,等到作者看到牡丹,才发现也不过如此,跟戎葵相比,也差不了多少。其实,两者差距明显。诗人只能以此诗自找台阶,同时讽刺那些为牡丹一掷千金的土豪。

 唐·徐凝《题开元寺牡丹》云:“此花南地知难种,惭愧僧闲用意栽。海燕解怜频睥睨,胡蜂未识更徘徊。虚生芍药徒劳妒,羞杀玫瑰不敢开。惟有数苞红萼在,含芳只待舍人来”开元寺,在浙江杭州。在唐朝,牡丹只在北方种,南方种的极少。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到开元寺观赏牡丹花。看到了徐凝这首诗,十分欣赏,邀他喝酒。此诗一是通过海燕、胡蜂不识牡丹来说明南方栽种较少,二是通过与芍药玫瑰的对比突出牡丹的艳丽,三是把白居易写入诗中,寓意“名花有主”。白居易对此十分高兴,并将其推荐给元稹等人。从此,徐凝诗名大震。徐凝另一首《牡丹》云:“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妖万态破朝霞。

 唐·李贺《牡丹种曲》云:“莲枝未长秦蘅老,走马驮金斸春草。水灌香泥却月盘,一夜绿房迎白晓。美人醉语园中烟,晚华已散蝶又阑。梁王老去罗衣在,拂袖风吹蜀国弦。归霞帔拖蜀帐昏,嫣红落粉罢承恩。檀郎谢女眠何处?楼台月明燕夜语。”本诗描写了豪贵们赏花作乐,如醉如狂的情景。

 唐·白居易的《买花·牡丹》云:“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深知民间疾苦的白居易对最高统治者为满足自己的私欲,不惜重金购买,栽满皇宫。上行下效,皇帝不思王道,豪门贵族纨绔子弟,也只知求耳目欢愉,却不问稼穑之艰难。诗人针对时弊,一针见血,无情揭露。

 宋·张崏《洛阳观花》:“平生自是爱花人,到处寻芳不遇真。只道人间无正色,今朝初见洛阳春。”此诗以反向手法体现牡丹的高贵。到处寻花,却没看到真正好的。本以为天下的花也就如此。直到来到洛阳,才知道原来好花在洛阳。

 两宋陈与义《咏牡丹》云:“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锺客,独立东风看牡丹”一个年老体衰的老头,在东风的吹拂之中,独自站在青墩溪畔观看牡丹。可见牡丹的吸引力之大。

 元·李孝光的《牡丹》云:“富贵风流拔等伦,百花低首拜芳尘。画栏绣幄围红玉,云锦霞裳涓翠茵。天是有各能盖世,国中无色可为邻。名花也自难培植,合费天工万斛春。”清·年学洛《雨中牡丹》云:“小窗灯影照无眠,檐漏声声欲曙天。更比落红还可惜,倚阑人不似当年。”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咏牡丹,亦别有一番风味。

谷雨二候荼蘼

荼蘼,又名酴醾、佛见笑、重瓣空心泡,是蔷薇科悬钩子属空心泡的变种。荼蘼产于中国陕西秦岭南坡以及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各省区。荼蘼,落叶小灌木、攀缘茎,茎上有钩状的刺。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花白色,有香气。供欣赏。荼蘼是春季最后盛放的花,当它开放的时候就意味着春天的结束。“荼蘼不争春,寂寞开最晚。”《红楼梦》中有语:开到荼蘼花事了——荼蘼过后,春天已了,春天花事也了。因其春天之后,往往直到盛夏才会开花,人们常常认为荼蘼凋谢后即表示花季结束。“花开荼靡”形容事情结局并没想象完美,往往是伤心散场。

  宋·吴淑姬词《小重山》云:“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朱淑真《鹧鸪天》云:“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当此际,意偏长。萋萋芳草傍池塘。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

  宋·赵孟坚《客中思家》云:“微风过处有清香,知是荼蘼隔短墙。相得故园成索寞,诗盟谁复为平章。

  宋·方岳《荼蘼》云:“山径阴阴雨未乾,春风已暖却成寒。 不缘天气浑无准,要护荼蘼继牡丹。

  宋·陈普《和荼蘼》云:“缘霜和雪揉为裁,消得玻瓈紫玉杯。 扰扰开时违赏玩,匆匆落去谩迟回。颠迷蝶梦留蜗国,荏苒龙珠入蚌胎。急作招魂倾桂酒,尚余半面在苍苔

  宋·王淇《春暮游小园》云:“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宋·李祁的《青玉案》云:“绿琐窗纱明月透。正清梦,莺啼柳。碧井银瓶鸣玉甃。翔鸾妆详,粲花衫绣,分付春风手。喜入秋波娇欲溜。脉脉青山两眉秀。玉枕春寒郎知否?归来留取,御香襟袖,同饮酴醿酒

  宋·欧阳修的《渔家傲》云:“三月清明天婉娩,晴川祓禊归来晚,况是踏青来处远。犹不倦,秋千别闲深庭院。更值牡丹开欲遍,酴醿压架清香散。花底一尊谁解劝。增眷恋,东风回晚无情绊。

·宋伯仁《晚春二首》云:“风甃残花满地红,别离樽俎谩匆匆。 春光未肯收心去,却在荼蘼细影中

·厉鹗云:“漫脱春衣浣酒红,江南二月最多风。梨花雪后酴醿雪,人在重窗浅梦中。” 

谷雨三候楝花

楝花,是“二十四番花信风”的最后一番花信风,二十四番花信风始于梅花,终于楝花。楝花开后,春芳暂歇,百花凋零,落红遍地,绿叶郁郁,立夏将至,意味着夏季即将来临。大约自晚唐始,楝树的花卉之美,渐入文学家亲睐的眼眸。南朝宗懍《荆楚岁时记》始有“花信”一说,北宋中期以后,渐成一则花语“二十四番花信风”,说的是“江南自春至夏,有二十四风信,梅花最先,楝花最后。凡二十四番,以为寒绝”。楝花小型,花瓣白中透紫,开放过程中逐渐变白,四下弓曲分散。花蕊呈紫色棒状,花蕊头似喇叭口,周围呈紫色,蕊心呈黄色。一言蔽之,楝花并不是十分惹人眼目,其最大看点就是满树繁花而花期较长,在有的年头能开上一个月。楝花,最早见载于《尔雅》:“叶可练物,谓之楝。”《淮南子》上也有“七月官仓其树楝”之记载。

楝花,属于芸香目楝科楝属落叶乔木,楝属植物大约有20种,其中我国主要是苦楝和川楝两种,苦楝野生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山西、江西、陕西、甘肃、台湾、四川、云南、海南等省;川楝野生分布于中国甘肃、湖北、四川、贵州和云南等省。楝树心材黄褐,纹理粗而美,质轻软,有光泽,施工易,经久耐用,是制作家具、乐器、建筑用的良好材质。楝树皮、楝树叶、楝树子具有明显的驱虫效果,萃取的楝素是极佳的生物环保杀虫剂。楝树在现代农业方面的应用也来越广泛。作为良好的绿化树木,有着极强的净化空气的能力,还可以有效避免蚊虫骚扰,因此越来越多受到城市绿化的重视。楝花味苦,性寒,有小毒。功能:疏肝泻火,行气止痛,杀虫。常用于肝气郁滞或肝胃不和所致的胁肋作痛,气血淤滞的妇女行经腹痛等症。楝花的叶子可以包粽子之外,古人还认为可以驱邪。据陶弘景《别录》载:“俗人五月五日,取楝叶佩之,云祛恶也。”楝实,则是禽类的好食料。

·温庭筠《苦楝花》云:“院里莺歌歇,墙头蝶舞孤。天香薰羽葆,宫紫晕流苏。晻暧迷青琐,氤氲向画图。只应春惜别,留与博山炉。”这是唐诗宋词里较早赞美楝花的诗词。

·刘禹锡的《武陵书怀五十韵》云:“西汉开支郡,南朝号戚藩。四封当列宿,百雉俯清沅。高岸朝霞合,惊湍激箭奔。积阴春暗度,将霁雾先昏。俗尚东皇祀,谣传义帝冤。桃花迷隐迹,楝叶慰忠魂......”

宋人咏楝诗词最见丰富多彩,客观上反映了宋代楝树的推广种植状况。宋多数作家的作品尚无“苦楝”之名,梅尧臣作品既有苦楝名,又有楝名,似乎已经知道楝分为两种。 ·张蕴《楝花》云:“绿树菲菲紫白香,犹堪缠黍吊沉湘。江南四月无风讯,青草前头蝶思狂。

·詹慥 《寄胡籍溪》云:“雨过溪头鸟篆沙,溪山深处野人家。门前桃李都飞尽,又见春光到楝花。”据《岁时记》载:“二十四番花信风,始梅花,终楝花。”《三柳轩杂记》称“楝花为晚客”。说明楝花诗春花中的“殿军”,楝花开后,就是“孟夏草木长”了。

·王安石《钟山晚步》云:“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云:“桑条索漠楝花繁,风敛余香暗度垣。黄鸟数声残午梦,尚疑身属半山园。

·蒋捷《解佩令》云:“春晴也好,春阴也好,著些儿、春雨越好;春雨如丝,绣出花枝红袅;怎禁他、孟婆合皂。  梅花风小,杏花风小,海棠风、蓦地寒峭;岁岁春光,被二十四风吹老;楝花风、尔且慢到。

·丘葵《初夏》云:“一信楝花风,一年春事空;池荷还揭揭,樱笋又匆匆;空叹时光换,谁知造化工;尽将枝上色,并作石榴红。

·苏轼《仆年三十九在润州道上过除夜作此诗又二十年》云:“寺官官小未朝参,红日半窗春睡酣。为报邻鸡莫惊觉,更容残梦到江南。钓艇归时菖叶雨,缲车鸣处楝花风。长江昔日经游地,尽在如今梦寐中。

·黄庭坚《次韵寅庵四首》其一云:“大若塘边擉网鱼,小桃源口带经锄。诗催孺子成鸡栅,茶约邻翁掘芋区。苦楝狂风寒彻骨,黄梅细雨润如酥。此时睡到日三丈,自起开关招酒徒。

·周密的《浪淘沙》“柳色淡如秋,蝶懒莺羞,十分春事九分休;开尽楝花寒尚在,怕上帘钩。京洛少年游,谁念淹留,东风吹雨过西楼;残梦宿酲相合就,一段新愁。

·董嗣杲《楝花》云:“吹将二十四番愁,锦样群芳逐急流。风信到花春自往,霜华着子晚谁收。树攒密萼屯阴重。瓣落高枝缀藓稠。霞外曾传香醉咏,莺莺未啭舌应柔。

·陈师道《楝花》云:“密叶已成荫,高花初著枝。幽香不自好,寒艳未多知。会见垂金弹,聊容折紫緌。粉身非所恨,犹复得闻思。

·舒岳祥《楝花》云:“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萍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   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谢逸《千秋岁·咏夏景》云:“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萍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夏日图景,描绘出浓郁的生活情趣。

·朱希晦《寄友》云:“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王安石《钟山晚步》云:“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

南宋·陆游楝花诗句最多。《初夏》云:“梅子生仁已带酸,楝花堕地尚微寒。室无长物惟空榻,头不加巾但小冠。蚕簇倚墙丝盎起,稻秧经雨水陂宽。效原清润身差健,剩欲闲游一跨鞍。

·张蕴《咏楝花》云:“绿树菲菲紫白香,犹堪缠黍予沉湘。江南四月无风信,青草前头蝶思狂。

·谢逸《千秋岁·楝花飘砌》云:“楝花飘砌。蔌蔌清香细。梅雨过,萍风起。情随湘水远,梦绕吴峰翠。琴书倦,鹧鸪唤起南窗睡。密意无人寄。幽恨凭谁洗。修竹畔,疏帘里。歌余尘拂扇,舞罢风掀袂。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

·周密《浪淘沙》云:“柳色淡如秋。蝶懒莺羞。十分春事九分休。开尽楝花寒尚在,怕上帘钩。京洛少年游。谁念淹留。东风吹雨过西楼。残梦宿酲相合就,一段新愁。

·仇远《更漏子》上半阙:“楝花风,都过了。冷落绿阴池沼。春草草,草离离。离人归未归。暗魂消,频梦见。依约旧时庭院。红笑浅,绿颦深。东风不自禁。

·汪元量《江上》云:“楝花风紧子规急,杨柳烟昏黄鸟哀。潮落潮生天外去,人歌人哭水边来。潮落潮生天外去,人歌人哭水边来。推篷坐对吴山月,几度关门击柝回。

·赵长卿《临江仙》云:“帘幕轻风洒洒,园林绿荫垂垂。楝花开遍麦秋时。雨深芳草渡,蝴蝶正慵飞。憔悴三春心事,风流一弄金衣。韶光老尽起深思。日长庭院里,徙倚听催归。

·蒋捷《解佩令》云:“春晴也好,春阴也好,著些儿春雨越好。春雨如丝,绣出花枝红袅,怎禁他孟婆合皂。梅花风小,杏花风小,海棠风蓦地寒峭。岁岁春光,被二十四风吹老,楝花风尔且慢到。

元末·朱希晦《寄友》:“雨过溪头鸟篆沙,溪山深处野人家。门前桃李都飞尽,又见春光到楝花。

元末·陈基《次沈仲说韵》云:“楝树飞花雪打蓬,居人行乐四时同。波涵太泽平如掌,云割西山半入空。金剎遠瞻樓閣壯,畫船爭載綺羅紅。如何越女承恩後,不逐吳王住甬東。

明初·杨基《天平山中》:“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徐行不记山深浅,一路莺啼送到家。

·张鹏翮《楝树》云:“见说蛟龙畏楝花,移栽何不向江涯?更闻彩凤来求实,人羡朝阳第一家。

·徐庭翼《楝花二首》云:“楝花品列众香中,我笑前人太不公。二十四番绝以此,也应羞愧对春风。终于楝子始于梅,花圃应羞与并栽。蜂蝶知无香艳采,纷纷飞过粉墙来。

·洪炳文《鬓云松令·忆家圃楝花盛时即景》云:“燕莺来,蜂蝶聚。一阵东风,吹落花如雨。满地繁英纷莫数。为爱吾庐,近了扶疏树。月当空,日卓午。扑鼻浓香,如入梅林去。廿四番风留不住。欲写春光,且唤丹青补。

当代·俞平伯云《楝花》云:“天气清和四月中,门前吹到楝花风 南来未识亭亭树,淡紫英繁小叶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