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侯氏黑散(久虚导致的中风)

 仲景中医交流 2021-04-18

侯氏黑散

原文

菊花四十分,白术、防风各十分,桔梗八分,黄芩五分,细辛、干姜、人参、茯苓、当归、川芎、杜蛎、矾石、桂枝各三分。

上十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药积腹中不下也,热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药力。

作者张仲景

【出自】《金匮》

【经典回顾】

1、候氏黑散,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组成】 

白术 桔梗 细辛  矾石 人参 茯苓 川芎 桂枝 牡蛎 防风

方解

1白术、茯苓以祛湿,湿胜必生痰,故用桔梗以开肺;

2但湿痰之生,由于气血两虚,故用人参以补气,当归、川芎以和血。人参、干姜补脾益气;

3菊花、防风、细辛、桂枝以祛风散邪。桂枝为《伤寒论》中风主药,防风以祛风(薯蕷丸用之),菊花能清血分之热,重用菊花,以并去内外之风邪

4细辛、干姜、牡蛎以运化湿痰;

5桔梗,矾石降气化痰,以使风邪无所恋;

6黄芩能清肺热。黄芩、牡蛎清热敛阴,以制风邪之所散。

应用集锦 

1高血压眩晕常常是中风所致,用侯氏黑散

2王占玺经验:侯氏黑散治疗以顽麻不仁、四肢沉重为主的痹证,有良效。

3高血压:

1收缩压升高为主的高血压(>120 140),肝阳偏亢,多实症,小柴胡汤加入茯苓以降之。

2舒张压升高高血压(>90),是肝阴不足所引起的肝阳上亢,多虚证,乌梅丸补肝阴,肝阴足则阳亢平。

3头晕目眩、耳鸣眼花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脉弦而有力者,可用侯氏黑散平肝息风。

4症见头痛目眩,心烦易怒,睡眠不宁,面红目赤,口苦耳鸣,脉弦滑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实脾泄肝,其症自愈。

4半身不遂是脑血管意外的后遗症,多发于中年以上患者,与动脉硬化有关。脑血管意外可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前者包括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者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脑血管意外临床上常表现为突然的意识障碍和肢体瘫痪。半身不遂也有寒热之分。

1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多因久病体虚,风邪得以乘之,阻碍经气,形成瘫痪。由于是因虚所致,故用侯氏黑散填窍以息风,窍得填则新风不能入、旧风不能容,其症可愈。其服用方法,按散剂服法用之。

2症见血压髙、脉数者,可用风引汤。此方与侯氏黑散是治半身不遂的一热一寒之方,临证时两方可辨证应用。

3中风有中络、中经、中腑、中脏之不同,病初兼有表证说明风邪表浅,还未入脏腑,故可用古今录验续命汤以解风邪、通经络、调荣卫,使风邪从内达外。风邪去,其症可解。

5、(1瞳孔中有蓝雾而影响视力,瞳孔属肾,蓝为水色,故本病是由于心阳不足、肾水上泛清窍所致。所以用桂枝汤加重桂枝量,扶心阳以制水邪;加附子以温肾阳。

2眼前发黑,视物不清,角膜生云翳。目为肝窍,肝阳上亢,上扰空窍,故眼前发黑、视物不清,肝气犯脾,水湿上泛,则目生云雾。可用侯氏黑散加乌贼骨,息风退雾,则眼疾可愈。

比较集锦 

1侯氏黑散治冷也,而必用黄芩风引汤治热也,而必用干姜,此冷热相引之理。

【名家论述】

1、侯氏黑散《金匮笔记》(倪海厦)

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菊花、白术、防风、枯梗、黄芩、细辛、干姜、人参、茯苓、当归、川芎、牡蛎、矾石、桂枝』。侯氏黑散这个方子绝对不是张仲景立的,一定是后人借他的名立进去的,此方的目的是塡补。为什么叫塡补?这个方子的观念是,病人身体里面虚掉了,结果造成表风进来补里虚的位置,就是当中风进来的时候和病人的里虚没有完全接在一起,中间就有很多间隙产生,间隙的产生是病人的气和血没有办法沟通,于是产生半身麻痺,这个侯氏黑散就是能够慢慢的把空虚的部分塡补起来。这是一些外面其他医生设计的药,不是仲师原方。我们临床上用的不多,我没有用过这个药来治疗中风。制作法是将这十四味杵为散状,就是弄成粉剂样。「方寸匕」就是一个汤匙的,一天吃一次,刚开始服前二十天用温的酒来喝,一切的鱼肉大蒜都不要吃,常吃冷的食物。吃了两个月以后即『药槟腹中不下』,让药力慢慢的渗进去里虚的位置。要让药力停滞不下的话必须要冷食,一吃热食药力就下来了。所以要冷食目的就是让乐不要跑掉,让药尽蛍囤在身体里面慢慢渗进去。实际上这种方子都没有我们后面的方子好用,后面会跟大家介绍外台秘要里的处方,那些方子还比较像张仲景立的方子,可能就是我国千年以来,失落的经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