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非:学生的学校记忆

 昵称0D770 2021-04-18

图片

吴  非

图片
图片
图片

      教育是生活的一部分,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学校,是一生中获得教养最多的地方。某种意义上说,儿童从家庭走进学校,学校是什么,他不一定知道。我有学生曾经做诗,说学校是“人生驿站,青春田野”,其实,真正理解学校是什么,可能要在很多年之后,——虽然我这样说也未必很有把握。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学校,是人一生中获得教养最多的地方,在他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初始阶段,学校成为他接触人生基本精神和情感的地方,他在这里接触到的人和事有可能影响一生。因而,要培育学生的正常认知,否则,会有许多我们想象不到的后果。

图片

      “学校观”,是由学校培育、学生接受的,会跟着人走一辈子,如果他一生波澜不惊的话;如果他能有批判反思意识,这些观念会有变化。在我进入老年时,特别是我作为一名教师退休之后,我经常在想,学校究竟应当做什么,以及它实际做了什么。

图片

      有位家长向我倾诉对学校的感谢,说他的女儿回忆高中时代,对学校充满感激之情,说老师们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对考试和分数并不十分在意;女儿在学校结交了很多好朋友,毕业十几年了,念及母校,全是幸福的记忆。特别令人感动的是,家长说起几位青年教师,价值观给学生影响很大,“眼睛里永远有人”。我当时怎样回答的,记不太清楚了,我大概说了这样的意思:学生对学校的评价,也反映了学生的价值观。不要认为教师能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我们的教育有脆弱的一面;社会的实用主义教育观影响下的学生,也有一部分对学校教育是怀疑的,他们的学习有自己的目的和期待,否则就无法解释为什么会有家长围攻学校、群聚请愿要求补课,干预学校教学的反常现象。

图片
图片
图片

     有位大学副教授这样感激高中母校,说学校当时严格管理,为了学生的前途,集中管理,高一起每星期只休一天,高三起每个月只放一天假回家;“晚课”上到9点结束,晚自习到11点;吃饭不能超过十分钟,课桌上的教辅堆成四排一尺高,像道工事掩体,每次“月考”排名,根据名次挑座位,平时老师训斥体罚是家常便饭等等,——“但这些都是为我们好,”副教授说。二十年过去了,这位“法律专家”就这样深情地回忆母校教育。我和在场的老师都感到疑惑:这个在不文明也不守法的学校成长出来的人自己会“守法”吗?同样,那些经历野蛮教育、后来成为官员、富商甚或学者的“成功人士”,真的会认为那就是他们享受'的青春吗?

图片

     如果经过大学学习,这两类经历不同教育的青年来到学校担任教师,对学校会有什么不同的认识?他们对学生、对教学,会不会有不同的态度?

      当然会有不同。

      先前的学生师大毕业回到母校当老师,发现曾经度过美好时光的学校,应试教学愈演愈烈,教育环境恶化,工作困难重重,这才想起,当年他们的老师是多么不容易,用了多大的勇气和智慧保护了他们。这些新一代教师能有教育理想,在接受小学和中学教育时,老师们给他种下追求文明进步的种子,他努力想沿着前辈教师的路往前走。我有不少中青年同事,不管环境怎么变,他们坚守正确的教育观,努力践行常识,步步为营,尽可能不后退一步。我非常敬佩那些坚守常识,不计个人利益的老师,他们的努力,为一代少年斫开比较宽阔的教育生路。

图片

      不得不承认,也有一批教师,除了从应试教学获取利益,个人没有任何学习趣味,在他们看来,学校教育就是苦难行军,只有“参与竞争”,“咬紧牙关”,才能到达终点。有家长说起过青年教师布置作业下手特别重,常为不足道的小事侮辱学生人格,我也听闻青年教师收受学生家长重礼,交游权贵,为私事请托,“路路通”,等等。也许我想得比较复杂。我认为这些老师的学生时代,在学校看到了一些负面的事,见多了,就把那样的事看成“正常”了,他也把那些丧失职业尊严的事当作“平常”,渐渐成为他的“底子”,虽然之后受到正面教育,也很难抹去他的记忆,他会认为那些是学校教育的“常态”。

      目前的学校教育,表象正常,却潜伏着这样的复杂。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当然,最重要的,是教师自身的学校观,有正确的学校观,才会对职业有正确认知。社会对学校教育有各种各样的曲解,比如把小学当“人生起跑线”,把中学当“高考辅导班”,各种奇谈怪论甚嚣尘上。但是,教师受过职业训练,应当有理性的认知。学校的任务,教育的目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状态,取决于教师自身的思考。如果教师的职业认知自我贬低,教育怎么可能得到社会尊重,学校又怎么可能成为人的生命记忆?在幼儿园和小学,有老师把自己当成“帮别人带孩子的”,高中教师以为自己是“帮人考大学的”,校长认为升学率是“学校的生命线”,那么,学生在学校就不可能接受有价值的教育,在未来,他对学校的理解,也就停留在错误的认识上。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