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经注》里的南岳霍山

 水经注探究系列 2021-04-18

△霍山为南岳,在庐江灊县西南。

天柱山也。《尔雅》云:大山宫小山,为霍。《开山图》曰:其山上侵神气,下固穷泉。

霍山(天柱山),即今安徽霍山县西南天柱山。《尔雅·释山》:“霍山为南岳。”郭璞注: “即天柱山,潜水所出。”《史记·封禅书》: 西汉元封五年 (106),“上巡南郡,至江陵而东。登礼灊之天柱山,号曰南岳”。即此山。《方舆胜览》卷48安丰军: 霍山,“《元和郡县志》:汉武帝以霍山为南岳,遂祭其神。今其土俗呼南岳。隋以江南衡山为南岳”。[1]

飞来峰一峰独立入云,峰顶巨石如盖,它海拔1424米,整座山峰为一整块巨石构成,峰顶的飞来石,像一顶华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峰顶。(摘自安徽共青团2017-6-22

[qián]县,西汉置,属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霍山县东北。东汉改为潜县。西晋复为灊县。南朝宋为庐江郡治。南齐属庐江郡。后废。[2]结合相关考古资料推析,颇疑安徽省霍山县南岳乡上元遗址与灊县故城有渊源。备注:上元遗址位于安徽省霍山县南岳乡上元街村,系春秋遗存。面积不详。曾采集到青铜剑、戈、矛、马衔等。清光绪《霍山县志》载:昭公三十一年,吴入侵楚吴师还,楚迁潜邑于南岗,地方考古工作者推测可能即今上元一带[3]

《尔雅》云:大山宫小山为霍,杨晓燕在《水经注》“大山曰宫”一文中指出:(《水经.庐江水注》)中郦道元所谓:“余按《尔雅》云:`大山曰宫。'宫之为名, 盖起于此,可能是因为郦道元在读《尔雅》时将句读点错而致谬。如:中华书局影印本《十三经注疏》中《尔雅注疏·释山》断句为: 大山, 宫。小山,霍。小山,别。大山,鲜”令人费解,其误与郦道元相似。宋人邢昺《尔雅注》[26]:, 犹围绕也, 谓小山在中, 大山在外围绕之。山形若此者名霍,非谓大山名宫,小山名霍也”。依邢氏的解释, 正确的断句当为:“大山宫小山, 霍。小山别大山, 鲜。” (《四部丛刊·尔雅》作“ 小山引大山, 鲜” ,“别”误为“引”)大致意思是大山围绕小山称为霍, 小山与大山不相连称为鲜。查“宫”之本义,《尔雅·释宫》云:“宫谓之室,室谓之宫”《说文·宫部》云:“宫,室也。从宀,身吕省声”段注:“宫言其外之围绕,室言其内,析言则殊,统言不别也”;故此认为:“宫”之本义应该是指有围墙围着的房子, 而“室” 则指“ 宫”中的一间房子。因为“宫言其外之围绕”, 所以又引申为动词“围绕”。《礼记·丧服大记》云:“君为庐宫之。” 郑玄注: ,谓围障之也”;郭璞注《尔雅·释山》:“宫,谓围绕之”;又《山海经·中山经》有云:“又北四十里曰霍山。” 郭璞注:“今平阳永安县、庐江县、晋安罗江县、河南巩县皆有霍山。……按《尔雅》:`大山绕小山为霍'”;郝懿行《尔雅义疏》云:“是郭以宫为绕,明山以霍名者非一,皆本此为义也。今之天柱山, 中峰小而四围有大山以绕之,与此合矣。宫有容受包含之义, 故训围绕”。综上所述,杨晓燕认为此处郦道元之误,盖不知“宫”可训“围绕”而致。按此“《尔雅》云:大山宫小山为霍”句读应为:“《尔雅》云:大山宫小山,为霍”。[4]

《开山图》,遁甲开山图,又名开山图,为西汉纬书,曾为《水经注》、《后汉书》、《文选》、《艺文类聚》、《初学记》、《太平御览》、《太平寰宇记》、《路史》等书所引。它涉及天下名山、古先、神圣、帝皇发迹肇始之处等,散佚,有清人黄奭等辑本。《纬书》是汉代以神学迷信附会儒家经义的一类书,其中保存不少古代神话传说,也记录一些有关古代天文、历法、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它兴于西汉末年,盛行于东汉,南朝宋时开始禁止,及隋禁之愈切。炀帝即位,搜天下书籍与谶纬相涉者皆焚之,其书遂散亡。纬书虽亡失殆尽,但散见于诸经注疏及为其他书籍所征引者不少[5]


[1]来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2]《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 8画以上》

[3]国家文物局中国文物地图集(安徽分册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 2013-04,第227

[4]杨晓燕:《水经注》“大山曰宫”解,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出版日期:2002  期号:第3期  页码:112 

[5]摘自: 中国会议   2012   社会转型与文化转型——人类学高级论坛2012   塔里木河流域远古羌人文化遗存探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