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隋府兵到散官改革,看封建制度的时代变迁3

 钟家台 2021-04-18

从隋府兵到散官改革,看封建制度的时代变迁3

那么为什么隋代会推出一套完整的散官序列呢?

我们知道汉代的时候,国家是以禄秩标志官员等级。什么意思呢?就是国家根据每个官员职务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工资标准。然后按照这个标准给官员们发工资。而工资的多少就标志这个官员职务的高低。所以我们经常就看到描写汉代的影视剧里面说某某官二千石,某某官六百石,就是这个意思。二千石肯定就比六百石的官等级高。

而汉代决定官员工资的就是职务等级。所以阎步克先生有一篇文章就说:汉代禄秩从属于职位。

但是这种制度有很多不尽合乎人情的地方。比如很多资历很深的老官僚,由于年龄的原因,无力再承担一线的工作,一旦去职以后和在职时的身份待遇落差就很大。为了消弭这种可能引发内乱的官僚队伍的不满情绪,一个办法就是给老干部们发工资,尽可能保持经济待遇政治待遇不降低的前提下把他们打发走。于是散官就出现了。散官是什么呢?就是给予和在职的官员相同的政治经济待遇但是不安排具体工作的政府岗位。散官的推出,一开始就是为了解决老干部们的政治经济待遇的,效果还不错,既可以不用做事又有高额工资拿,大家都挺满意,所以慢慢就推广开来了。到后来也就不仅限于老干部身上,比如工作岗位太少,等待安排工作的官员太多,如果照汉代的老办法把资历深等级高的官员安排去做低等级职位拿很少的工资福利,那人家肯定就不乐意。现在就好了,给你个高等级的散官官号,工资福利照着这个等级领,具体工作就按照实际岗位去做,那大家伙儿看在工资待遇的面子上一般也就不计较啥了,工作任务少点说不定还乐的清静呢。

当然,阶级社会还不只是一个钱的问题,行政等级的高低往往还决定着该人在所处社会的政治生态链中的角色。换句话说就是“官”的大小,往往决定个人乃至家族在整个社会资源分配中所占据的位置。而这,比基于职务的那点干工资更为重要。

中国的所谓封建时代,按照日本京都学派开山祖师内藤湖南以及宫崎市定等人的唐宋变革论的观点应该以唐宋之交为分界,唐以前可称为贵族社会,而宋以后则是官僚社会。在唐以前主导社会生活的是贵族,而宋以后主导社会生活的是官僚。其中唐以前的贵族社会时代又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西汉以前以宗法贵族制为特征,而东汉以后以门阀世族制为特征。在宗法贵族制的时代,以社会身份的世袭为特征,较低社会身份的人通过个人努力转入较高社会等级的现象是极小概率事件。而在门阀世族制时代,虽然身份世袭依然是社会生活中较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毕竟开了“阀”、“阅”两个不大不小的口子,使得较低阶级有机会通过军功和读书获得察举或者荐举从而提升其社会等级。当然在官僚社会时代,社会生活的主流就更加不依赖于世袭了,像宋代和明代的很多宰相都不过是中上之家的读书人出身罢了。当然,从贵族社会到官僚社会,从宗法贵族制到门阀世族制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因此我们在门阀社会时代乃至官僚社会时代都仍然可以看到很多宗法制的惯例遗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