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雅香江】第230期 温雨峰《中华辞韵通典》前言

 弥纶诗韵 2021-04-18







《中华辞韵通典》

前言

      韵书,是诗人勘律正韵的必备工具。而改进这一工具,寻求韵字速查速辨的快捷途径,则是韵书更新的迫切需要。为此,遵循诗词界新、旧两韵“双轨并行”的用韵原则,从诗词作者对韵书用途多功能化、检索快捷化的迫切愿望出发,我将《辞海》和《佩文诗韵》整合成册,编写了这本以“同形字、异体字辨音正义,新旧韵、古今音对照速查”为主要内容的辞韵一本通新体韵书,由《辞韵通典》《诗词格律》和附编《诗话集锦》《叠音撷萃》四编组成,将 “十三辙”(戏曲歌词及新体诗韵,俗称大众韵)《中华新韵》十八韵和“平水韵”一百零六韵巧妙对照,同位编排,体例空前,方便实用,具有生字检索快捷而义韵明确、多音字辨音正义而入韵准确、新旧两韵并列、古今读音对照、古今字形(繁体、简体、俗体、帖体、古体、本体)对照、异体同用字辨识、古音通假字辨识等汉字检索的多元功能,旨在解决旧韵书体例落后,功能单一的缺陷和韵字难查、难辨、以及选韵难、学诗难、阅读古籍识字难等问题,为广大读者提供一部简明而完备的多功能汉字检索快捷工具。

       千百年来,各类韵书竞相传世,有力地推动了中华诗词的蓬勃发展。到了近代,以平水韵为蓝本的《佩文诗韵》和依《集韵》分部的《词林正韵》风行于世,成为诗坛公允的韵书善本。随着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新声新韵应运而生,诗坛开始实行新、旧两韵双轨并行。旧韵是传统的诗韵,是中华诗词赖以存续和发展的基础;新韵是时代进步的产物,顺应了汉语言发展的趋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可偏废。为此,学术界从承前启后、知古倡今的角度出发,制定了新、旧两韵“双轨并行”的用韵原则。原则规定:用新韵写诗,必须依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今读),按新诗韵《中华新韵》十八韵韵部和今音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确定平仄,选字用韵(按:现代通行的新诗韵,当推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注音之父黎锦熙、卢前、魏建功主持编修的民国官韵《中华新韵》十八韵。至于入声字,既然普通话已将其分入阴平、阳平和上声、去声四声,新韵中已不复存在,当以普通话四声分平仄入韵。至于中华诗词学会2005年推出的《中华新韵》十四韵及其后来推出的《中华通韵》十六韵之类,学术界颇有争议,须待官方修订完善之后颁行推广。在此之前,当以黎锦熙主编的《中华新韵》十八韵为通行新韵);用旧韵写诗,必须依传统读音(旧读),按旧诗韵平水韵一百单六韵韵部和古音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确定平仄,选字用韵。二者各行其道,不得“客串”。就是说,同一诗人可以分别用新、旧两种诗韵写律体诗,而同一首律体诗中绝不允许新、旧两种诗韵混杂使用。如“拥”,今读yōng,阴平;旧读yǒng,上声。“茗”,今读míng,阳平;旧读mǐng,上声。“接”,今读jiē,阴平;旧读入声。“浊”,今读zhuó,阳平;旧读入声。它们在新韵(现代汉语普通话)里都是平声字,而在旧韵(平水韵)里都是仄声字,作诗用韵时必须严格区分这类韵字在两轨(新、旧两韵)中的不同读音,依“轨”定音,从一而终,不可混淆。本书在新、旧韵和古、今音对照速查上做到了双韵并列,一目了然,为读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近世广为流行的传统韵书《佩文诗韵》和《词林正韵》等,多是依韵分部集字之书,缺少详尽的音义注释,两个或几个韵部共有的同形字就很难辨别。查字也很费劲,按汉语拼音的韵母去查一个字,让人难以准确判断该字所属的韵部。因为汉语拼音的韵母相同的字在平水韵里并非都在同一韵部,而平水韵的一个韵部里也并非都是汉语拼音的韵母都相同的字。比如今音韵母同为ong、iong的字,平水韵就分布在“东、冬、庚、蒸、青、董、肿、宋、送、敬”等十几个韵部,而“庚、蒸、青”部同样杂布韵母为eng、ing、ong的字;同样,今音韵母为ang、iang、uang的字,平水韵也分布于“江、阳、讲、绛”等多个韵部。所以,要核对一个字在平水韵中的平仄和韵部,就得在相邻相通的几个韵部里一个字一个字地排查。如此查字,费时费力,效率太差。而目前所见韵书,都与读者的愿望差距很大。有的名为韵书,实为词典,部头大,价位高,不便查阅,更不便携带查用;有的虽简,却未能顾及读者对同形异韵字的辨音正义,异体字、通假字的识别以及古今读音对照诸方面的企及。普遍体例落后,功能单一,大都是收录诗韵、词韵的常见字和常用词谱,仅能按读音查出已识汉字的韵部归属,生字无法查找。且只收常见字,连《辞海》和《佩文诗韵》中的字所收远不至其半,无法满足读者作诗时选字入韵和阅读古典诗词时识别异体字及生僻字的需要。如济南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徐志刚《诗词韵律》(收字4700多个)和中华书局2006年出版的赵京战《诗词韵律合编》(仅收常见字)都如此。

       本书尽量弥补各类韵书的缺憾,收录韵字30000多个,采用辞书和韵书合并、新韵和旧韵同列的形式,突出辞韵一本通的多元功能,能使读者对每个字分别在平水韵、《中华新韵》和十三辙的韵部归属一目了然。从整体编排上,本书体现出三个显著特征

      一是以简明为宗旨,重点解决识字辨韵问题,原则上释字不释事,韵典正文略去《辞海》中占有大量篇幅的人物和事件词条,而对可能引起误解的、出现在两个以上韵部里的同形异音字(多音字)和生僻字、古汉语虚词及古今词义迥别的多义词详加注解。同形异音字注释后标注“另见”读音及其平水韵韵部,以区别该字在不同韵部里的不同读音和不同意思,达到查用快捷和入韵准确的目的。韵典采用列表式编排的“隐形”注音和字体标识,既区分了新、旧两韵和古今四声,又省去了大量篇幅

      二是以实用为目的,字头字后附列繁体字、异体字(含古体、本体、俗体、帖体及或字等同用字)和通假字,为读者对照识别古体字、学习古汉语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考虑到叠音连缀和叠字连珠在诗歌创作中的特殊修辞艺术效果,收入《辞海》所收的全部叠音词,又从其他字书中收集增补,加注例释,作为附编。音序检索以《汉语拼音方案》韵母表中35个韵母和er韵母、零韵母(-i)为37个索引韵目,按十八韵排序,既兼顾了戏曲歌词和新声新韵诗词创作的方便,又脱出了辞书常按26个英文字母排序的窠臼,真正体现了韵书的特点。笔画检索主要为查生字而设,兼顾了汉语拼音和平水韵,做成6万多字的笔画索引音韵表,表中每个字后是汉语拼音,拼音后是该字的平水韵韵目,实际是按笔画排序,标汉语拼音声调的平水韵总表,堪称平水韵大全。又在繁体字、异体字之后标出简化字,在同用字后标出其古体、今体或本字。一来用新韵作诗可直接按韵母辨明韵部选字入韵,用旧韵作诗可直接选用平水韵韵字入诗;二来可以快速识别不同字形的同用字(或字)及生僻字读音和同形异音字的多个读音及其各自的平水韵韵目,将平水韵韵目查辨和旧体字字形障碍排除于检索阶段。如“法”的异体字“灋”后注“法”;“答”的异体字“畣”后注“答”,“塔”的异体字“墖”后注“塔”。“灋、畣、墖”之类旧体字大多数人不认识,而其简化字“法”“答”“塔”人们都很熟悉,就不必进入正文去查了

      书中还分别编列了新诗韵《中华新韵》十八韵韵目及其用法、旧版《诗韵新编》附录的旧诗韵《佩文诗韵》一百零六韵10310字的原版字仿排字表、据《辞海》和《佩文诗韵》收字并有所增补的平水韵实用大全字表、以及戈载的《词林正韵》十九部目次及其与平水韵对应的字表,选辑了二百多例常见词谱,无论使用新韵还是旧韵写诗填词都很方便。书中第二编《诗词格律》中的《诗律指要》一文和第三编《诗话集锦》,从律体诗的独特形式和创作方法两个方面为读者提供了必要的诗学理论。《诗律指要》阐述了近体诗限字限句,押韵严格,平仄讲究、对仗工整、句法独特等特征。以近体诗押平声韵、合粘、合对、忌犯孤平和三平调等五条规则为准绳,推演了四种基本律句分别起首所导出的平韵十六式,配以例诗和平仄符号构成十六式标准诗谱,加上拗救三法及律句平仄变化规则口诀,成为学诗者易懂易记、准确可靠的入门向导。此外,还对所谓“三仄尾”是否合律,其句型七言第五字(五言第三字)平仄论不论,所谓“小拗”当救不当救等有争议的问题,都依据五大规则作了定性论述,以消除初学者的疑惑,遏止不必要的争论。《诗话集锦》一编,为捃拾历代诗词文论精华而成,分名言和名篇两部分。名篇部分又分法式篇和理论篇,均在段首加了四字左右的提示性导读引语,学用十分方便。这些名言名篇是集我国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而形成的写作理论和诗学文化圭臬,不仅是初学者的入门向导,更是深化诗词写作功力不可逾越的铁门限

      三是以规范为根本,本书收字以《辞海》和《佩文韵府》的通行缩本《佩文诗韵》为蓝本,兼收两书全部汉字并另有增补。其中《辞海》全部字头字17900多字、繁体字和异体字4400多字,《佩文诗韵》全部韵字10310字,两书同收字全收,未同收字悉数增补,卒致两书相合无漏字。注音和释义以当今权威辞书《辞海》为依据,初用79版,继用99版、终稿以09版(第六版)为主。由于《辞海》过多地删略了部分汉字的读音和释义,并存在较多的错漏谬讹现象,影响了它与国学文化的对接,减弱了它对学习国学文化的适用性和自身的相对完备性,造成平水韵中诸多字与《辞海》读音不对韵,对读者写诗用韵和阅读古籍造成一定的困惑和缺憾,影响人们正确地阅读、理解古典诗词和应用汉字。本书参照《广韵》、《集韵》、《佩文韵府》、《中华大字典》、《中文大辞典》、《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王力《古汉语字典》、《康熙字典》、《中华字海》等字书做了大量增补,均用“*”号标明。并对发现并考证的《辞海》中的错漏谬讹一一引经据典作了修正和补充,加了旁注和按语

      一是增注,例如平水韵马韵的“写[寫xiě]”字,《广韵》:忧也;除也;程也;尽也。《辞海》作五注:❶用笔作字:书写;写字。❷写作:写诗;写文章。❸抄写;誊录:写本;书三写,魚成鲁,虚成虎(一说:鲁成魚,帝成虎《抱朴子》)。❹描摹;模拟:写真;写生。❺移置:杜甫《野人送朱樱》诗:“数回细写愁仍破,万颗匀圆讶许同。”根据学习和传承国学文化的需要,本书增注了以下五释:*❻忧:写思泣血。*❼除: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❽输送:乃写蜀荆地材皆至(《史记》)。*❾倾吐:富贵未可期,殷忧向谁写(李白);琵琶莫写昭君怨(洪皓)。*❿尽:竭愚写情,不饰其过(《春秋繁露》);宾写尔诚,主竭其心(束晳);左蕙畹兮弥望,右芝原兮写目(谢脁)[另见祃韵xiè]。又如“䵎[tuān]”字,《辞海》:黄色。引《商君书·禁使》“今夫幽夜,山林之大,而离娄不见;清朝日䵎,则上别飞鸟,下察秋豪(通毫)。”此谓“日䵎”者,日光明亮也。若为黄色,昏晦之象,何察秋毫?是因“䵎”字二解,其一“黄色”;其二“明亮”,而《辞海》漏释“明亮”,却引 “明亮”之例,误释“明亮”为“黄色”而然,遂增注“明亮”。再如六版《辞海》987页 “𥁠、棬”二字注释:𥁠(juàn),同“棬”,盂。棬(juàn),同“桊”,牛鼻环。二字互释,便成了逻辑笑话:“盂=牛鼻环”。然究其二字所注,无一有错。谬从何来?且先完整诠释二字,其谬自见。“𥁠”,《中华大字典》引《方言》五:𥁠(juàn),盃(杯) [愿霰韵];又引《集韵》:𥁠 (*quán),盌(碗)[寒韵];又引《韵会》:𥁠 (*quān),曲木盂[先韵]。《中文大辞典》与之注引皆同,不同表述是:𥁠( juàn)释“盂也”,古亦作“棬” [愿霰韵]。此之谓“盂”者:大徐疏“饭器”,阮氏《经籍籑诂》从之;小徐疏“饮器”,段氏玉裁从之。《史记·滑稽列传》“酒一盂”即此。盂与杯,皆言贮酒贮水之器,名异实同。故“棬( juàn)”释“盂、杯”时同“𥁠”,释“牛鼻环”时同“桊”,当二义分训,则泾渭分明。《辞海》错在“棬( juàn)”字下略释“同𥁠”之义,前有因,后无果,致“𥁠”“棬”两字间出现逻辑矛盾。另外,先韵“棬(quān)”又同先韵“𥁠(*quān)”,均释“曲木盂”,而《辞海》“𥁠”字下略quān音。本书不仅增补* quān音及其释义,且分训“棬( juàn)”字为:㊀ “同'𥁠’(盂;杯)”; ㊁“同'桊’(牛鼻环)”。又如六版《辞海》中“眐(zhēng)”字,注“眐眐,独行貌”。但知“六书”,则不难看出此形声字形旁(义符)类属“目”,本当与眼有关。声旁(音符)且兼会意,有耑视之义,而“行”则为后起引申义。著述者言“行”不言“视”,实弃源从流、舍本逐末,数典忘祖之为。本书遂增注“独视貌;耑视貌”。

       二是正音,如“駴”字,字书统释:[hài]❶雷击鼓也(迅疾地擂鼓)。《周礼·夏官·大司马》:“鼓皆駴,车徒皆噪。”❷同骇,惊骇。《墨子·号令》:“讙嚣駴众,其罪杀。”《庄子·外物篇》:“圣人之所以駴天下,神人未尝过而问焉。”[xiè]上不问下也。(《中华大字典》据《集韵》)。《辞海》略hài音,释:駴(xiè)❶鼓声响而急。引《周禮·夏官·大司馬》:“鼓皆駴。”❷同“骇”。惊骇。引《庄子·外物》:“聖人之所以駴天下,神人未尝过而问焉。”显然,《辞海》释“駴(xiè)❷同骇(hài)”却不读hài,自破其说;又xiè音下所释二义,均属前述hài音之义,遂补hài音正之。再如“𡍪”字,《辞海》:“𡍪(chā),𡍪㙷:累土。”《故训汇纂》《经籍籑诂》《康熙字典》《集韵》《广韵》《中华大字典》《中文大辞典》《中华字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新华字典》等字书统读qì;𠀤入声缉韵,释:𡍪㙷:❶交错:《吴都赋》:“𡍪㙷鳞接。”李善注:“𡍪㙷,枝柯相重叠貌。” ❷累土。王力《古汉语字典》依《字汇》《正字通》又读cè,又注“叠韵联绵词”。叠韵者,构成词的两个音节韵母相同;联绵词者,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可拆分的一个语素为一个词。“㙷”音zhí,与 “𡍪(qì)”叠韵,同入缉韵,正合王力叠韵联绵词之说。显然《辞海》“𡍪”读chā不是本音

      三是纠混,如 “樚”字,《辞海》:樚(lù,又读dú)同“椟”。《玉篇·木部》:“樚同椟,匮也。”《中华大字典》《中文大辞典》等字书依《类篇》和《玉篇》均分训:樚[lù]❶樚木:醉鱼草。❷樚栌:同辘轳,井上汲水器转木。樚[dú]同“椟”,匮也。《辞海》略释lù义(醉鱼草;辘轳),只注dú义(椟),而将lù音讹作dú(同椟)的又读。再如“萿”字,《辞海》:萿(kuò,又读huó),草名,麋舌。字书统注:萿[kuò]草名,麋舌;萿[huó]药草名,独萿,即独活。上两字各本二音分训,《辞海》混而为一,遂纠正

        四是补漏,如“蒪[pò]”字,《辞海》:“猼(pò)”字下注:“通 '蒪’。猼且,亦作'蒪苴、苴蒪’,草名,即蘘荷,一说芭蕉。”而《辞海》字头字未收“蒪”字,当属漏字,遂补

     五是音义增补和对韵增补,本书还对《辞海》中大量的略音和因略音而与《佩文诗韵》对不上韵的字,参照《中华大字典》、《中文大辞典》《佩文韵府》、《广韵》、《集韵》等字书作了大量增补。前述“𥁠”字增补略音quān即属音义增补。对韵增补的如“禺”,分别在《佩文诗韵》上平二冬、七虞韵,去声七遇三韵,《辞海》只虞韵yú、遇韵yù及“偶”的通假ǒu三音,略yóng音,与二冬韵对不上韵,遂于虞韵yú后补充又冬韵读*yóng。再如“娆”,分别在《佩文诗韵》下平二萧、上声十七筱 、去声十八啸三韵,《辞海》只萧韵ráo 、筱韵rǎo 二音,略xiào音,与十八啸对不上韵,遂补啸韵*xiào音及其义。再如“洚”,分别在《佩文诗韵》上平一东、三江、去声三绛三韵,《辞海》只东韵hóng、绛韵jiàng二音,略xiáng音,与三江对不上韵,遂补江韵*xiáng音及其义。再如“厝”,分别在《佩文诗韵》去声七遇、入声十药和十一陌三韵,《辞海》只药韵cuò一音,略cù、jí二音,与去声七遇和入声十一陌对不上韵,遂补遇韵*cù、陌韵*jí音及其义。再如“哆”,分别在《佩文诗韵》下平六麻、上声四纸、二十哿、二十一马、去声四寘五韵,《辞海》只后起音duō和纸韵chǐ二音,略duǒ、chē、 chā、chě、diě、chì及duò、zhà诸音,与平声麻、上声马、哿、去声寘及个、祃韵对不上韵,遂补马韵*chě、*diě、寘韵*chì、哿韵*duǒ及个韵*duò、祃韵zhà,纸韵chǐ后补又麻韵读* chā、* chē、哿韵读* duǒ。如此增补例繁多,恕不赘述。

      综上所述,本书确具收字多而简明扼要、方便实用、准确鲜明、规范通行等特点,且具整合《辞海》和《佩文诗韵》而成的崭新体例,兼备辞典和韵典双重功能,故名《中华辞韵通典》

      总之,本书集字、拼音兼顾,组词、释义配合,同形异音字音义和韵部清晰易辨,同韵字集中,新、旧两韵、古今读音对照分明,查用省时省力,方便实用。加上《诗词格律》、《诗话集锦》和《叠音撷萃》,构成一部内容丰富、形式简明而完备的普及型汉字检索和诗词导学读本。它不仅是写诗填词者现用现查的必备工具,也是语言文字工作者、教师和学生辨音、正义不可或缺的常用工具,并且是书法爱好者识别并准确运用变体字的手头工具,尤其是文科师生学习古代汉语、掌握诗学理论、区别古今四声、识别繁体异文(异体字和通假字)及生僻字的快捷检索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愿本书成为各位读者手中的新型文化利器,成为诗人身边“长相厮守的终身伴侣”,成为传承国学文化的助推器,真正发挥本书的文化工具作用。由于水平有限,工作量浩大,错漏谬讹在所难免,诚请广大读者和专家学者批评指正,不吝赐教

      本书编写过程中,承蒙已故著名学者、唐音学家霍松林教授生前的亲切指导,中华书局辞书编辑室方頣等同仁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提出不少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谢忱。


                 编者:温雨峰

           二〇二〇年十二月二十日定于北京朝阳


【作者温雨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