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填地:“垃圾商埠”脱帽记(厦门城建百年  九 )

 馱夫 2021-04-18

新填地

图 1:清同治地图局部(《图说厦门》)

当筼筜湖还是“筼筜港”的时候,港前的一片水域,常有溺没人命之事发生,人称“鬼仔潭”。鬼仔潭岸边,有“新填地”,有“新填地路头”。《鹭江志》有条目曰:“竹树脚路头:旧有小路头,今叶家购海中小屿填筑,起盖店屋数十间并路头,广阔可容来往,而渡船移泊焉,名新填地。”《鹭江志》始修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厦岛填海造地,其时业已开始。

填海之后,有了新地,有了路头,也就有了人气。“猪仔墟,在新填地鬼子潭。每旬以一、六为期,贩卖小猪。”(《厦门志》)墟市、民居、街衢、宫庙……因而兴起。

人在,神灵在。新填地有“西应殿”,奉祀池王爷;有“水远飞殿”(又称“大王宫”),奉祀朱李邢三王爷。围绕着宫庙,也有了西应殿街和大王街……
1910年刊印的方言歌仔册《厦门市镇歌》,把这一带的街名、街容说唱得透透的:

浮屿起来(过来)冢山顶,
水远飞殿大王宫。
大王灵感真是兴,
审理阴阳甚分明。
宫后一片是灰窑,
都是蚵壳用柴烧。
那卜(要)起厝即去叫,
亦有砖瓦共(和)打石。
宫边落去(下去)是冢井,
亦有住家饲精生(畜生)。
有人肉皮做生理(生意),
四元同人过一暝(夜)。
……
冢井直去西应殿,
四位王爷真正显。
忌日正音搬(演)三天,
弟子叩谢大趁钱(赚钱)。
……
殿后近海粪扫堆,
尽是堆积在只(这)位。
污气臭味人尽畏,
过路掩鼻共(又)秧(掩)嘴。
西应殿外新填地,
菜头番薯做卖买。
米郊行店真整齐,
各件生理有人做。

歌仔册从浮屿数落起,有大王冢、大王宫、大王灰窑、大王冢井、西应殿、新填地等等。

大王宫,算是一带地标性的建筑。其前有大王街,后有大王后街,侧有外王街。20世纪20年代的市政改造,鬼仔潭海面一步步被侵吞,建起“内海滩新区”“外海滩新区”。连接大王冢和外海滩的道路,就叫“外王街”。

图 2:今日外王街

大王宫的背后,直通西应殿,是“大王后街”,俗称“粪扫埕”,即大型的垃圾堆场。“污气臭味人尽畏,过路掩鼻共秧嘴”,其环境恶劣,尽知之矣。

尽管之后,有了浮屿通往洪本部的“厦禾西路”,围绕着大同小学也造出“小学路”,但“粪扫埕”名实难变。1946年报刊消息:

本市住宅室内外清洁检查,前经市警局切实推动,挨户检查,并饬令各住户购买垃圾箱。然时久法懈,结果除市容数大街路有派遣清道队稍加打扫外,其余僻巷则仍污浊如故。唯查各大街所有垃圾,却运载至小学路一带,致堆积如山,臭气四塞,令路人掩鼻而过,殊非根本良计。市民烦言啧啧,咸谓抗战前全市垃圾系由商民包运至内陆焚为肥料,一举两得。盼当局采择妥计,以免妨碍卫生。(《厦门大报》1947年3月2日)

住民忍无可忍,发布《拟召集民众大会通吿书》。文曰:

我小学路小民,只有有纳税义务,无享受交通卫生权利。街路已不修筑,沟渠亦不开辟,收回官办之民产公司,竟在猪廊后旷地挖粪坑,收纳全市粪溺屎尿。市政府主办之卫生局,又指定该处为囤积垃圾之场。一方面由市民收集搬运来此囤积;一方面由粪船、垃圾船运出卖给农民,一入一出,一起一落,日间早晨起至半夜止,日日时时无间断,蚊蝇布满,恶臭难当,居民起居食宿,感觉万分痛苦。(《厦门大报》1947年3月2日)
不单是“粪扫埕”,厦市民居条件恶劣,由来甚久。晚清时节来厦洋人,对这里的街道多有指摘:

厦门的主要街道和小巷40年来还是老样予。铺路的石板高低不平,丝毫不顾及行人的方便。事实上,人们可能会怀疑,这些铺路的石匠是一些好作恶作剧的人。他们这样铺路是为了使那些走路不留神的人绊倒。道路下的排水沟要多糟糕有多糟糕。唯一的排水办法是借助雨水的冲刷,但这一良好意图却因水沟经常堵塞而成了泡影。腐臭的脏水找不到流畅的通道排除出去,自然会从石板的间隙溢到街道上。在阴雨季节成了令人厌恶的东西。这种状况造成了恶臭气味的四处扩散。这些臭气侵入入一些地方,它们盘据在那里,仿佛那里是它们自由自在的天地。所有的空地,它们仅有—码宽。如排水沟出口处,公共污水池,门前空地等,一无例外地由于守旧的中国势力的影响,臭气立即在这里扎下根。而人们对这种状况极尽忍耐克制之能事。清洁工对它们置若罔闻。因而,由于当地居民的漠视,街道成了无人过问、令人厌恶和毫无艺术情趣的地方。(《近代厦门社会经济概况》海关十年报告之二,1892-1901)

社会学家陈达的《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对市政改造前的厦门街道也有类似的记录:

本市是一个中外商人荟萃之地,且为一含有国际性的商埠。往时道路狭窄,空气污浊,一般的街道宽约八九尺。白天在街上走,只有在正午的时候,行人能见一点阳光,在其余的时间,街上呈现阴霾暗淡的状态。雨天街道两边的尾檐水,会直向行人的伞上冲来。街道以碎石砌成,凹凸不平,高凸处,是随意倒上的垃圾,凹窪处积成褐绿色的水潭。每逢暑时,疫病流行。一位太古公司的老买办说:“厦门从前是很脏的,据外国轮船的水手说,还有一个土耳其的城市也极脏,是和厦门成为世界两大脏市。”(《南洋华侨与闽粤社会》)

图 3:小学路深巷

恶劣的人居环境,导致瘟疫的肆虐。《申报》消息:

厦门多疫:厦门时疫盛行,染之者一经吐泻即时毙命,名为霍乱症。闰五月间死者闻有七八百人,近则尤甚有已。补闽清县吴明府承□奉差查勘海口到厦,猝罹此厄。随身只一家丁。嗣经孙观察备送百元具棺收敛。吁惨矣。有好事者设坛请乩。据仙判云,须文武圣帝暨城隍出巡可驱瘟疫。刻下家家斋戒,夜少行人,铺户俟掌灯候即行关闭。俗以泥塑金身乘四人小轿,旗帜锣鼓簇拥前驱,各路纷巡以驱邪疫。夜间金鼓声四方响应,殊乱人意。或以厦地雨暘不调,寒暖倏变,蒸秽之汽一经郁结,即易遘灾。或谓厦地有所谓甕菜河者,汗秽不洁之物充牣河中,烈日薰蒸,臭味扑鼻,民间取食亦易招疾。二说未知孰是。又厦俗不信医而佞佛,凡人遇病,其家属辄于庙中请小佛一尊,乘以小轿,四人舁之,行至通衢,轿役故作颠仆之状,以逞其势,欲东则东,欲西则西。路遇药铺即令将百药杂陈轿前,随轿头指取,归而煎服。其效也,佛之灵;不效则以为实应遭此疾,虽佛亦无法可施。此真可怜亦可笑也。(1884年8月7日)

《福建疫症盛行》:厦门近日来霍乱盛行。最初发生者为厦门港思明县知事来玉之子,初亦染疫(以思明县署在厦门港),幸医治甚早,得以无恙。厦港人民有一日死至二十余人以上者,至少亦日死四五人。自疫症发生迄今,死者计二百余人。今小走马路、大走马路、马柱、蟑䗹崎、钓仔巷、卖圭巷、和凤宫、相公宫、灵应殿、局口、黄厝宫、刣狗墓、桥亭街、城内关隘内、西应殿、竹树脚、洪本部、二十四崎顶等处,均有是疫死者,或十余人,或数十人。哭声载道。亦有死而不敢哭者,因迷信使然也。鼓浪屿亦有是症死者,计数十人。林尔嘉施送药膏救活甚多。(1919年8月2日)

街区不洁,时疫横行,为官为吏者亦遭其害。泉人吴增作《鼠疫》诗:

年年疫气重,到处有死鼠。
病疫无药医,坐以待其死。
太息苍天何太酷,其实卫生法未熟。
不洁之物满行路,纵无天灾亦生毒。
君不见鹭岛鼓浪屿,相去仅咫尺,
岛中鼠疫淡如水。

厦鼓一水之隔,卫生状况相比使人汗颜。遂有循吏,将民生事当作政府行为。

厦门杂录:厦门街道本不开阔,而当路又倾斜龌龊。一遇天阴泥塗臭秽,行路维艰。加之摆摊者,皆错杂其间,居人向苦之。现蒙周迪士观察特谕保甲总局严查保甲户口外,并兼清理街道,提拨公费数百元分交各□冬防巡查委员,督雇民夫沿途挑除。业于腊月初一日兴工。从兹街道可望清洁,垃圾不致成堆。诚有益地方之政也。(《申报》1896年1月26日)

“迪士”是“子迪”之误,即光绪二十一年时(1895年)任兴泉永道道尹的周莲。周观察惠政之一,就是开设“清道局”。

鹭屿寒云:厦门街道狭隘,粪秽满途。每至秋夏之交,浊气上蒸,酿成疫气。当周子迪方伯握道篆时关心民瘼,设立清道局,派令夫役按段清除。兹复由厦防同知张司马示谕居民铺户,每日辰巳之前一律将秽物倾诸门外,以便夫役按段扫净,如违科罚不贷。(《申报》1900年11月15日)

图 4:今日西应殿街

开办清道局是烧钱的事,还需要继而续之者努力。

十八保清道局开办以来,并未举行。近日道宪玉(贵)观察札委厦商叶清池观察经理其事,并札饬防营各练勇将所积秽物,一律粪除,以清道路。(《申报》1905年5月16日)

不知何故,后来的地志却将厦市清道机构之始,设定于民国元年:

厦门清道队于1912年建立,最先隶属总商会。1924年,划归厦门警察厅所属的卫生局管辖,佚役为87人。1927年6月,卫生局改为卫生办事处,佚役增至133人。1931年3月,公安局卫生办事处撤销,清道队改由公安局卫生科管辖,分隶各区警署指挥,人数增至230多人,主要装备有运载垃圾汽车2辆,喷水车2辆。1935年,清道队又由各区收归市公安局统一指挥。抗战胜利后,厦门市警察局继续设有清道队。1949年,清道队编制共有152人,实际人数只有96人,其余56人为长官吃掉的空名额。(《厦门政法志 1906-1990》第34页)

民国时市政管理的进步,在规章制度的推出,如《卫生办事处修正取缔街道规则》。规则规定如下:

(一)淸道队扫除时间,暂定每日上午6时至10时、下午12时至4时,唯马路及大街另加夜班,自6时起至8时止;
(二)各街巷铺户住户,槪须自备洋铁捅及竹箩,置于户内,以资收贮粪草,听候淸道队摇铃到时收取,不得随时乱倒,或塡塞沟渠;
(三)铺户住户修理屋舍,如有遗下之泥屑及砖块等堆积路旁者,严限3日内雇工运除,不得故意延搁;
(四)各铺户住户不得将秽物污水任意倾倒,门前住于楼上者,无论何物亦不得抛掷街巷;
(五)竹木、砖石、玻璃、铁类等物,不得散放街道,阻碍淸除;
(六)各街道不得随意便溺,幷排列溲溺器具,致碍卫生;
(七)各铺户住户,凡有煤炱炭灰曁牲畜矢溺,不得倾倒街衢,或抛尘芥箱之内,应先自行运倒海中;
(八)各种杂物摊担,自当随带洋铁桶及竹箩,以备收贮垃圾,所有腐烂之物及果品皮壳等,不得抛弃路上;
(九)凡猪鹅鸡鸭等类,应在屋内饲养,不得放出街外;
(十)凡违犯本规则,一经查觉或被人告发者,按情节轻重分别究罚,或送警署惩办。
(原载《厦门指南》1931年)

道路清扫的后续难题,是垃圾的堆放。
垃圾则由各街道僻巷住民自设粪扫坑,当由清道夫按日除清挑填于海,或摘荒地蓄积。若同文书院右丘之粪扫山,是以称名也。偶或雨天,稍迟清道,则淤积街间,肮脏不堪,而糊里糊涂。放晴日射,秽气薰天,闷人欲呕,实于卫生大碍。(《厦门工商业大观》)

除“粪扫埕”“粪扫山”,另有“粪房山”。“粪房山,最高峰在甕菜河,其山脉散布全厦街头巷尾;而海岸、后海墘又是个有名的支岭。”(《光华月刊》1923年,《厦门十大特色》)

自有清道队后,官厅对垃圾的中转处理也有安排:
民国20年(1931年)间,厦门市垃圾堆放于美头山下海滩、虎头山下海滩及厦港海滩。垃圾承包商以垃圾堆放场作垃圾中转场,把垃圾运出岛外销售。民国30年代,建“九十”垃圾中转场(包括粪便储运场),当年“九十”位于斗涵海滩外,靠近海岸的海中小块陆地,架桥与海岸连接,该地四周绕水,水陆交通方便,便于垃圾、粪便集散转运。(《厦门城市建设志》)

但是,大海是不加盖的,居民可以自由于中倾倒垃圾。1946年8月的《江声报》有披露:

鹭江道水仙码头至妈祖码头一带堤岸,常有清道车及附近居民,每日将垃圾及污泥碎瓦沿岸倾倒而下。日积月累,近岸港地将为填满,来往船舶均受阻碍。且地处康庄大道,每见临风下倒,尘秽扑人,市容与卫生俱失观瞻。闻自来水公司以地当左右,龌龊难受,兼以迩来各轮船常靠岸抽水,不但有阻停泊且碍卫生。经函请有关当局严行禁止。(《倾倒垃圾,阻塞航路》)

呜呼,大海何辜,遭此荼毒。

图 5:今日小学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