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料隐去的,是他的强大和复杂,大明权宦——怀恩

 青青子衿pdehxo 2021-04-18

怀恩,明朝宦官,也是明代中期诸多政治事件中频繁出现的名字。不要一提起宦官,说到太监,就一副深仇大恨,咬牙切齿的样子,任何人事永远都是遵循“存在即合理”这一历史事实,宦官也一样。朝史暮想一直提倡,不要以纯粹的好坏,善恶来对历史人物下粗暴简单的定义,对于宦官这个群体也是一样。

汪直创办了西厂,不代表他没做过对朝廷有益的事情;王振导致了“土木之变”,不见得他的初心就是要把大明王朝推向毁灭;魏忠贤被所有的士大夫骂成祸国殃民的乱臣贼子,却被选择性地忽视了他对晚明朝局的稳定作用。这些不是洗白,而是我们读历史应该抱有的客观态度。那么对于怀恩呢?这位被史书,被后世大加赞赏的宦官,又有着怎么样的人生轨迹呢?

史料隐去的,是他的强大和复杂,大明权宦——怀恩

故宫 一景

怀恩的史料很少,朝史暮想尝试结合怀恩所处的历史政治环境,以怀恩为视角,来解读大明王朝中期,特别是成化年间的朝局纷争,看看在大时代下,权力,阴谋,人性,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

怀恩的不平凡,也许从一开始就已注定

有些朋友可能不是太了解那段历史,简单说说怀恩吧。

怀恩,具体生卒年不详,山东人氏。原姓戴,族人多为朝廷官员。因为一次政治事件,家破人亡,怀恩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进了宫,做了小宦官。之后慢慢一步一步往上爬,到了明宪宗时期(成化年间),怀恩已经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了。

我们知道,宪宗执政那段时期,汪直创建西厂,朝廷在四处用兵,皇帝身边又围着一大群的近侍,僧侣,方士,还有后宫那位万贵妃,恃宠而骄,以血腥残酷之手段掌控后宫。而怀恩最被士大夫所称道的就是他从皇帝手里,从汪直手里,解救和保护了一大批朝廷官员,甚至后来还多次保护了年幼的朱佑樘(明孝宗),且自身品性甚佳,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与尊重,成为了当时(至孝宗为止)仅有的被皇家授意建祠供奉的两位太监之一。

史料隐去的,是他的强大和复杂,大明权宦——怀恩

太监 剧照

怀恩,高密人,兵部侍郎戴纶族弟也。宣宗杀纶,并籍恩父太仆卿希文家。恩方幼,被宫为小黄门,赐名怀恩。——《明史·怀恩传》

这段文字,是《明史》里对于怀恩在成化朝之前事情的记载。怀恩,山东人,堂哥是弘治年间的兵部侍郎,父亲是太仆卿,之后遇到政治变故,进宫做了小黄门,改名叫怀恩。

这段文字透露的信息其实很重要。

第一,怀恩是文官后裔,家族其实份量不轻,堂哥是正三品,父亲是从三品,这已经是现在正部级和副部级的职称了。

第二,怀恩的名字,是进了宫之后被人改的。

朝史暮想不清楚怀恩的家族到底因为什么而被皇帝所清洗,但是怀恩以文官子弟的身份净身入宫,无疑对于他今后与文官集团打交道,有巨大的助益和属性加持。因为明代前期,很多宦官,都是一些贫苦人家的孩子和战争中被俘的俘虏子弟,像怀恩这样家族曾经如此显赫而入宫的,并不多见。

史料隐去的,是他的强大和复杂,大明权宦——怀恩

明代官员

虽然史书里说怀恩当时还年幼,但是能被选进宫,起码也到了能做一些简单工作的年纪,那么怀恩多少还是受到过家族的文化熏陶的。考虑到明代文官集团与宦官集团的天然对立属性,特别是正统年以后出了如王振,曹吉祥这样被文官集团恨之入骨的权阉之后,相信怀恩的这一家族背景,起码能让文官集团对他稍稍有些不同。

再说“怀恩”二字,用的是“赐名”这个字词。明宣宗亲自赐名?这个可能性不大,但是很有可能是被宫里有地位权势的大太监赐的,这就有两种含义了。第一,改名怀恩,是因为这孩子能躲过一劫,没有如堂哥般被杀,是皇帝开恩了,要这孩子记得皇帝的好;第二,用怀恩二字,是赐名之人希望这孩子以后不要生活在复仇的阴影里,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回馈这个世界。

第一种朝史暮想觉得就是在放屁,用一个刚入宫的罪臣之子,让他改名“怀恩”去拍皇帝的马屁?那么第二种就接近真相了,怀恩在不幸之中无疑还是受到了上天的照顾,让他在入宫后能够遇到这样一位心存善念的老太监。

史料隐去的,是他的强大和复杂,大明权宦——怀恩

故宫一景

如此一来,怀恩后来能够进入宫中的内书堂(专门教小宦官学习)读书,也就成为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只有成绩好又机灵的小太监,以后才能够进入管理层,甚至进入司礼监。而司礼监,在当时就是负责皇帝所有文书工作的秘书机构,甚至到明代中后期,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几乎有替代皇帝“批红”的权力。什么概念?皇帝不管事的时候,掌印太监能够直接代替皇帝决策政务,行使部分皇权!

怀恩至少在正统五年,还在内书堂学习,因为当时怀恩有一个老师,是正统四年中进士,再入职翰林院。而内书堂的老师又都是从翰林院里选的。

《明史》里说怀恩是在宣德初年,做了司礼监的掌印太监的,之后怀恩在《明实录》里却有这样的记载:

天顺五年......特差司礼监左少监怀恩、,驸马都尉石璨及锦衣卫千户冯瑶前来王处整理......——《明英宗实录》

天顺五年,明英宗已经让怀恩和朝臣一起,处理一些政务了。天顺五年的怀恩,已经是司礼监左少监。如果从正统五年算起,到天顺五年,已经过了21年,再考虑到之前基层的工作经验,怀恩此时在司礼监应该已经待了至少十年以上的时间。成化年做了司礼监的掌印太监,一直到明孝宗继位,又是23年

史料隐去的,是他的强大和复杂,大明权宦——怀恩

明宪宗朱见深 像

所以,朝史暮想要说,在司礼监待了这么久的怀恩,绝对不简单,甚至从一开始,他就走在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上。

怀恩的政治实力,也许超乎你的想象

与史书里刻意营造的怀恩在困苦环境中,艰难搭救朝臣与帮助太子的场景不同,史书里刻意隐去了一个基本事实,即成化年间的怀恩,势力已经非常强大了。

何以见得?理由如下。

首先,怀恩在司礼监里,至少历经两朝。怀恩应该是在正统后期进入的司礼监,历景泰年,再到明英宗复辟的天顺年,最后到成化年。不说每个皇帝都对他信任有加,起码明英宗朱祁镇和明宪宗朱见深对怀恩是非常认可的。一个从宣德初年进宫的太监,能够一步一步爬到司礼监的掌印太监,历经数朝,能够被几位皇帝所认可,怀恩的办事能力已经足以得到证明。而按部就班的升迁,也说明了怀恩的资历越来越老,职务越来越高,皇帝给予的信任越来越大。

史料隐去的,是他的强大和复杂,大明权宦——怀恩

故宫一景

其次,司礼监这个衙门,是明代宦官系统的第一衙门,而司礼监的头子,几乎可以算是明代所有宦官的领导。

凡内官司礼监掌印,权如外廷元辅。掌东厂,权如总宪。秉笔、随堂视众辅。各设私臣掌家、掌班、司房等员。——《明史》

看到“掌东厂,权如总宪”这七个字了吗?东厂,在行政上就属于司礼监掌印太监辖制。明代的东厂是什么,大家都清楚吧,不用多说了。再加上司礼监本身就是作为皇帝机要秘书的存在,怀恩有多牛,可以想象了吧。

最后,怀恩的隐性实力很强。

隐性实力,说白了就是怀恩在需要的时候能够争取到的政治支持。朝史暮想要是说怀恩和哪位大臣走得近,关系如何好什么的,大家一定对我白眼,但是如果告诉你,成化年间的锦衣卫指挥使马瑛是怀恩的侄子呢?

史料隐去的,是他的强大和复杂,大明权宦——怀恩

锦衣卫 剧照

明朝的两大老牌特务系统,东厂和锦衣卫,都握在怀恩的手里,那么怀恩就是成化年间大明最大的特务头子。现在大家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什么得到明宪宗宠幸的汪直,不染指东厂,不插手锦衣卫,而是另起炉灶创建西厂了,一方面是因为汪直想组建自己的全新班底,另一方面也有无法干涉染指的无奈啊。

而除了这些明面上的私人关系,在庞大的宦官体系里,不知怀恩又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旧人故吏。你真的以为,史书里的怀恩,凭着张和皇帝熟稔的老脸,凭着和一众朝臣的情分,就能保护这个?对抗那个?实力,只有坚不可摧的实力,才是怀恩屹立不倒,能够在纷乱的朝局中做事的根本保障

与此同时,怀恩参与政务的程度很深,能力很强。怀恩在史书里给人的印象,是低调,守礼,待人谦和,但并不表示他没有足够的话语权。

都御史项忠讨满四不利......帝遣中官怀恩,黄赐偕兵部尚书白圭,程信等至阁议....../钺以掩杀冒功激变,中官汪直欲自往定之。帝令司礼太监怀恩等七人诣内阁会兵部议。恩欲遣大臣往抚,以沮直行。——《明宪宗实录》

史料隐去的,是他的强大和复杂,大明权宦——怀恩

明代官员

这里写了两件事情。一次是,“满四之乱”爆发,朝廷平叛遇阻,怀恩同六部官员商议;一次是,北方边境出了问题,汪直想去处理,怀恩推荐了别人。

这段文字要注意两个地方,即“兵部尚书”和“内阁”。于明代而言,内阁是提案机构,六部是执行机构,而最后的决策权在皇帝。朝臣并不是铁板一块,内阁和六部,在争夺朝堂的话语权上,一直在暗地较劲。怀恩在明宪宗的授意下,在诸多政务上,同内阁和六部进行讨论,除了其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身份外,更是所有人对其能力,眼光的信任。怀恩不想让汪直去北边,汪直还真的就去不成,你就看怀恩牛不牛。这种纯粹的公务探讨,在最终决策上,其实还是需要大家摆事实,讲道理的,而不是简单的以权压势。汪直当时已成气候,却最终未能北行,则是怀恩手腕高明的重要证据。

事实上,在成化年间,怀恩还参与了军务的改革,吏治的整顿,甚至清算过皇帝身边的近侍,方士。

我们再看怀恩救过和帮过的那些人。刘大夏,刘吉,马文升,余子俊,甚至是明孝宗朱佑樘,这里面随便拉出一个人,都是史书里大书特书的名臣重勋,能让这些人不如意的事情,自然也绝不会是小事情,偏偏怀恩敢出手,而且绝大多数都做成了。

史料隐去的,是他的强大和复杂,大明权宦——怀恩

明孝宗朱佑樘 像

所以,朝史暮想敢说,成化年间,最厉害的宦官,不是汪直,而是怀恩,其权势之重,几乎可以比肩王振,冯保,甚至魏忠贤之流。

除了史书里的褒奖,我们还应该怎么读怀恩

史书里对怀恩的描述,是充满了褒奖的。毕竟写史的笔杆子,就掌握在文官集团手里。但是,到底应该怎么看怀恩,其实却值得说道。

明代的朝局,大体上三股势力:皇权,文官集团和宦官集团。三股势力的状况,是此消彼长,彼此纠缠。很显然,怀恩是宦官势力的代表。

对于文官集团而言,怀恩无疑是极少数,愿意支持自己的权阉之一。他搭救朝臣,帮助太子,对抗汪直和皇帝身边的近侍,在文官集团眼里,怀恩这妥妥的是自己人啊,所以在史书里为怀恩添光加彩,溢美之词滔滔不绝,后世文人屡屡赞扬,这些都不稀奇。

史料隐去的,是他的强大和复杂,大明权宦——怀恩

明代官员

但是对于皇权而言呢?

员外郎林俊论芳及僧继晓下狱,帝欲诛之,恩固争。帝怒,投以砚曰:若助俊讪我。——《明史·怀恩传》

这段史料里记载的,怀恩与明宪宗的一次冲突。原因是一个叫林俊的副司级干部,上疏弹劾了皇帝身边的方士和僧侣。其实就是在变相指责皇帝不务正业。明宪宗当时发了很大的火,要杀林俊,却遇到了怀恩的阻挠。

冲突程度应该是很剧烈的,皇帝都拿砚台砸向了怀恩,还说了“若助俊讪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怀恩居然帮助外人来搞我。有没有听出不一样的味道?里面有明宪宗的愤怒,还有一丝丝委屈和质问。

的确,对于明宪宗而言,这个叫怀恩的老太监,可以说从自己的爷爷那辈起,就是家奴,仆人了。而这些太监,都是依附皇权才得以成势,可怀恩居然帮着外人对付自己家的主子。朝思暮想再一次发问,在怀恩已经掌控了东厂,甚至锦衣卫的时候,为什么明宪宗会允许汪直再建西厂?为什么明宪宗后来纵容汪直大肆镇压,甚至迫害朝臣?千万别用皇帝昏庸来解释,明代皇帝,就没一个是真蠢的。

史料隐去的,是他的强大和复杂,大明权宦——怀恩

龙椅

再说宦官集团。

怀恩明显和汪直是不对路的,但是二人又都是宦官势力中的佼佼者和典型代表。我们如果抛开怀恩的正义感,个人情操的坚守,政治观点等因素,纯粹地来看待怀恩和汪直的对抗,这很显然就是宦官集团内部的一次政治斗争。看着名不见经传,突然得道升天的汪直,朝史暮想不信怀恩没有危机感,没有想要打压汪直的念头。还有怀恩死后建了祠堂,上一个建祠的人,是王振

最后,怀恩对于幼年的朱佑樘的保护,如果理解为对于自己政治前途的另一次投资和保险,其实也未尝不可。很多人都愿意做这样的投机,只是没有几个人有怀恩的实力和魄力。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不论史书如何遮掩,都藏不住文字下那些惊心动魄的权斗和赤裸直接的人性。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史料隐去的,是他的强大和复杂,大明权宦——怀恩

故宫一景

朝史暮想总体上对于怀恩,是持肯定态度的。不论怀恩基于如何的动机,他最后所成之事,对于当时的大明朝,终究是利大于弊的,间接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只是朝史暮想要告诉大家,在我们给一个历史人物定性的时候,除了看其行为导致最后结果的功过是非外,也需要着眼于其自身的政治立场,政治地位,甚至过往经历与心理状态,如此方可在史书的只言片语里,还原出文字不曾告知的真相和隐晦,亦是我们对历史的一种尊重。

朝史暮想,总有些干货可以在历史中挖掘。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