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书法以王羲之书法精神韵致为宗,奠定了他的书法艺术基调。用笔精到,功力深厚。 (赵孟頫前赤壁赋) '赵松雪书,笔既流利,学亦渊深。观其书,得心应手,会意成文。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可谓书之兼学力、天资,精奥神化而不可及矣。一一元.虞集《道园学古录》赵孟頫的书法全面充分的吸收了《智永千字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圣教序》、《十七帖》、李邕的《李思训碑》等这些碑帖的技巧、格调。其书法作品显得清新、宁静、平淡、古雅。 以赵孟頫行书《前赤壁赋》为例,作解析与欣赏:一,吸收了《智永千字文》'秀润圆劲、八面具备。'和'笔笔空中来,笔笔空中住'的特点。 (赵孟頫前赤壁赋) (智永千字文) 二,吸收了王羲之《十七帖》流畅奔放,有清刚之气的特点。 (赵孟頫前赤壁赋) (王羲之十七帖) 三,吸收了王羲之《兰亭集序》提按动作精巧细腻,典雅而有中和之美的特点。 中和之美比较折中,在阳刚美和阴柔美之间,没有过分不到位的情况,没有乖戾怒张之气。中和之美采取的是平衡的方法,如书法作品中的不激不厉、方圆兼备、奇正相生、黑白相间等。 (赵孟頫前赤壁赋) (王羲之兰亭集序) 四,吸收了《集王羲之圣教序》风格雄健,意境高远的特征。 (赵孟頫前赤壁赋) (集王羲之圣教序) 五,吸收了李邕的《李思训碑》瘦劲有神、奇宕之形、凛然之势。 ![]() (赵孟頫前赤壁赋) ![]() (李邕书写的李思训碑) 六,章法技法:行书《前赤壁赋》纵向每行各字在一条垂线上,行距字距舒朗,均匀。形散神凝。横向对比,字的大小、高低、轻重有变化。 ![]() 七,笔分轻重:重笔万毫齐力,用三分笔艰涩前行。轻笔细如钢丝。用一分笔轻快提过。筋力坚韧。 ![]() (赵孟頫前赤壁赋) 八,为了动态中保持平衡,采用单个字有倾斜之势,整体和谐的方法。 ![]() ![]() (赵孟頫前赤壁赋) 例字分析:![]() '壬'字用楷法,用楷书的结构,行书的笔意。 ![]() '之'字整体外形呈一等边三角形,以点为中心,左右视觉轻重平衡。转折方利。 ![]() '戌”字每个笔画入笔有一小附钩,精巧灵动、神采奕奕。钩方利、饱满。钩的角度小而肥厚。 ![]() '泛'字中部宽博舒朗,捺画收短处理。 ![]() '望'字上开下合。 ![]() '既'字左重右轻。 ![]() '月'字斜而不倒。 ![]() '秋”字万毫齐力,气势雄强。 ![]() '壁”字竖画细劲廋硬,出自于《李思训碑》。 ![]() '风”字气质出自于《兰亭集序》。 ![]() '于'字形神出自于《智永千字文》。 ![]() '徊”字的清刚神态出自于《集王羲之圣教序》。 ![]() '兴”字主笔长横放纵伸展,借鉴了苏轼和黄山谷的结字法。 赵孟頫国画作品:![]()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