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研究报告

 zjp67 2021-04-19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习效果和拓展创新思维,形成一种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高效课堂形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发挥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创建高效的数学课堂,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成为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之间相互协助、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学习知识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也有利于学生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课堂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合作学习,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本课题着重从实践层面研究在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寻找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性 ;创新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可见,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2.课题研究是课堂教学的需要。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率、学习形式的单一化,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而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方面,也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3.课题研究是人的发展的需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及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相互依存,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合作学习”是锻炼小学生“与他人一起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课堂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合作学习,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本

课题着重从实践层面研究在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寻找解决的策略。

二、研究的意义

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改革顺利实施的核心所在。深入地对其控制系统和效益测量评价系统进行实验研究,能有效地促进其优化,从而提高其效益,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推进学生合作学习的深入和发展;有利于从根本上克服教学操作上存在的“重形式,轻效果”、“不当”甚至“错误”的现象。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三、课题特点

1.继承和创新。本课题吸取各家研究成果,特别是对于其中具有操作意义并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借鉴和移植、取舍和扬弃,同时进行发展和创新,以吸收为基础,以借鉴为前提,最终目标是创新和发展。

2.验证性研究。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论进行验证性研究,丰富深化小组合作学习理论。

3.实践操作的研究。本课题着重于实践操作的研究,充分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使合作学习教育通过学科的实施真正落到实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并非新课题,但目前人们主要集中在合作学习模式的模仿上,缺乏一些具体的细致的如何深入的措施。

四、课题创新点

1.在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将合作学习的理论实践落到实处,开发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

2.深入学习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高年级段学生合作学习的特点及指导策略。

3.关注弱势群体在合作学习中的成长,形成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弱势群体的指导建议。

4.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围绕课堂教学内容或某一问题而展开,在地点、时间上都有所约束,将课堂上的知识延伸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

五、课题研究内容

(1)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通过合作交流,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目标;

(2)研究在不同的年级段数学课堂教学中怎样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把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显现,并通过典型课例总结成功经验。

(3)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和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有效的作用。

(4)分析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经验。

六、研究重点和预计突破的难点

(1)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建立,解决目前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不高、解决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问题。

(2)分析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的广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3)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4)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学习愿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研究过程的前期工作之一,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调查研究法

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搜集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的有关资料,

以此发现问题,探索规律。

3.行动研究法

在具体的工作情境中,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运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4.对比研究法

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班实验前后以及与对比班的成绩与能力进

行调查、对比,质量分析,获得实验成效信息。

5.个案研究法:

搜集、研究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的评价对象和案例,用以指导评价研究和评价实践。

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制定出小组合作学习发展性评价的量表,根据量表上的所陈述的各项评价指标,并不断完善和发展评价标准和机制。

八、课题具体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9年3月~2019年4月) 搜集资料,填写课题申报、制订方案、做好课题开题准备。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方案,请专家指导,进行开题论证。

(二)实施阶段(2019年4月~2020年2月)

积极开展研究活动,按计划开展课题研讨活动,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进行阶段小结,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

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3.定期开展专题研究活动,研究讨论课题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困惑、找出解决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4.课题组积累资料台帐。

5.请专家再次指导,规划本课题的研究。

(三)总结阶段(2020年3月-----2021年3月)

总结前阶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调整实施方案,并按新的方案继续开展研究,撰写结题报告 。

1.做好结题前的工作,分析研究课题前后发生的教学变化并检测效果。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4.邀请专家予以鉴定。

九、课题预期研究成果

(一)主要创新点

分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精心组织和指导下的学习,它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手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并通过小组的互助,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体会到合作探究成功的喜悦,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课题组成员认为小组合组学习成功的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1.合理构建,明确分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通常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出现。合理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一个学习小组应该是一个班级或集体的缩影。学习小组的组建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个性特特征、智力状况、学习成绩等各方面。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组建的原则应做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做到每组的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的比例相当。如以4人小组来说,应该有一名优等生,2名中等生,1名学困生。组间同质有利于班级小组间公平竞争,组内异质有利于组内学生相互合作。

2.创造和谐的氛围,便于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课堂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置身于合作学习中,其前提是必须创设一个安全且自由的氛围,一个和谐、适宜的课堂人文环境。这就要求教师的态度、价值观、信念必须围绕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个中心,创设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这种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更具亲和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成为一种可能,合作成为一种需求,师生之间彼此相互欣赏、互相悦纳。对于学生虽不成熟却经过自己的大脑思考的独特的判断,特别是其中建设性的和创造性的,有价值的东西教师加以珍视,摒弃求全责备,多提建议少提批评,多用寄予真切期待的鼓励学生,使学生为满足教师心灵的期待而努力发挥出潜在的智慧和能量。如在教学求“平均数”时,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如何将许多瓶数量不同的水变成每瓶都一样”,一个学生马上举手回答说:“把水全倒掉。”这时我面带笑容的对他说:“你的方法很有创意,要是水的总量一点都不少,你能想出好的办法吗?跟你的伙伴说一说好吗?”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有使合作学习得以继续进行。在这种氛围中一方面学生均有足够的时间与机会来表达自我,另一方面可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促使学生愿意大胆、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确定合作学习内容,保证合作学习时间

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也是很重要的,首先要选择有价值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和学习,不能泛泛进行。在课堂教学中,要把一定时间留给学生,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思考,使人人都有机会进行切磋,都有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都能展示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如在教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当学生经过思考列出算式“14-8=”时,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到退位减法,如何正确的计算及掌握正确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重难点,为此,我把怎样借“一”当“十”作为学生小组合作的内容,进行以下安排:“14-8=”小朋友自己先想一想,然后进行小组合作,大家讨论一下我们该怎样进行计算,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方法,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于是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由于把计算的方法及思考作为了小组合作的内容,使学生知道他们要干什么,学生的兴趣很高,在经过了自己的思考后,在小组中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在小组进行汇报时,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很多算法和想法,一下子就把算理给掌握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构建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1.合理搭配小组成员

在上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我没有严格按照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原则进行分组,只是简单的按照座位,将前后4人指定为一组。由于小组成员能力、学习、性格等等因素参差不齐,导致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小组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差异过大,导致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不强。

在这学期开始的一个星期中,我集中进行了小组建设。因为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得到有利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为了让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必须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在进行小组建设时,我遵循了以下原则:

第一:分组原则

同组差异、异组同质

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成绩优劣、能力强弱、性格差异、性别等因素搭配分组,这样有利于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活动进度相对统一。同时也要保持组际之间的均衡性,有利于组际间的交流和竞争,有利于对各组学习活动的评价。

第二:分组方法

①合理安排小组人数

以4人为单位,这样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有利于2人对学,4人群学,8人共同体学习的需求。人数安排合理,成员异质结对,互相取长补短,共同帮扶成长。小的问题对学交流,难的问题群学或共同体解决,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

②精心搭配小组成员

三个层次的学生。

③明确组内成员分工

在构建好学习小组后,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学习时才不会盲从各种角色分工并不是长期固定的,组内成员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④适时进行组间调整

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有利于学生间的互相了解、优势互补。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各小组的发展如果不平衡,甚至出现较大差异时,就要根据测试成绩,学生个别差异,以及平时观察,了解到的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

2.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意识到教师是引导者,要通过学生这个主体才能起作用。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仅仅教师有“学生是主体”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加强教育,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主体”。

3.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

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生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建立起来的。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语言,动作和神态要让学生感到可亲、可信,要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激励学生不断克服学习中的困难,让学生产生兴奋和愉快感。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多鼓励。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要简单地否定和肯定,要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并让学生说说是从何想起,怎样想的,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并通过学生自己来解决问题,也可多让学生思考、提问,多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浓了。

4.精心设计学习过程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培养出来的。因此,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尤为重要。教师要从“学生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按儿童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设计好教学过程。做到该扶就扶,该放当放。

(三)学生层面上的成果

经过一年的努力,课题组的实验教师都认为实施“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学习的效果比原来要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学生学会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因合作意识是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合作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方式。

2.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合作小组的一致性决定了学生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可以使学生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在上交作业时,规定每个小组只交一份共同完成的作业。在共同完成这一份作业时,学生需要互相讨论、争辩,取长补短,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由于讨论与作业同步进行,差生可随时提出问题,小组成员可以及时地解决,带动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作业,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通过集体完成作业,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增强了相互之间“荣辱与共”的关系。

3.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高科技时代是人才的竞争,没有竞争,时代不会向前发展。虽然合作学习,强调学生间的合作,但并不排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只是合作学习中体现了竞争取代了学生为了获得承认和评级而进行的竞争。因为只有学生具备较深层次的集体主意观念,竞争成功的可能性才更大。经常的、合理的评价,可使学生有竞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

4.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了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的多。在合作学习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学生只管倾听的传授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体现教师的民主。

(四)教师层面上的成效

1.教师观念全面更新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实验研究,教师的观念得到全面更新。在学习观方面,认识到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的核心要由枯燥的被动灌输转变为愉快的主动发现;在知识观方面,认识到学生通过体验、顿悟、自省、直觉而得到的隐性知识,是决定学习能力的重要因素,教学中要树立以知识的“质”和“结构”为主的观念;在教学观方面,认识到要善于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敢疑、善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标新立异,自觉参与集体学习,主动挖掘知识发生的过程;在教师观方面,认识到教师角色要由“教”者变成“导”者,努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科研观方面,认识到提高教研能力的根本目的是为教学服务,教研能力必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来提高,形成教学、教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新模式。

2.明确了数学课堂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意义

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学生之间相互协助、师生之间共同探讨学习知识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学会合作,也有利于学生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

3.了解了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

合作学习是否成功与否,与老师的引导和参与是分不开的。在合作学习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逐渐转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

4.小组成员的组成有了更科学的分配

结合小组内各成员之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同时考虑到本校的实际情况,1-6年级按照4人小组合理编排,每一小组有组长、有组名、有统一评价体系。

5.掌握了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6.了解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十、最终课题研究成果及成效

经过两年的努力,课题组的实验教师都认为实施“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一)初步构建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

经过课题组教师的不断实践、探索、学习、讨论与反思,建立了一套有序的合作学习常规,提高小组活动的实效性。教师能结合自己的研究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数学的学习特点,认真对学生进行分组,科学成立学习小组,并指导培养他们小组学习的意识和在数学课堂中合作学习的能力,帮助他们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效率。在实践中这样一个“创设情境——问题设置——个人探索——小组讨论交流——展示回顾——拓展应用”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模式已初步形成,并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推广,以求进一步完善充实。

(二)教师能在授课前深挖教材,结合学习目标,有针对性的设置小组合作学习环节。不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就坚决不走形式,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真研究,建立合作小组,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指导意见,并及时进行指导,充分发挥每一名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

(三)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一是学习的目的更明确。即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自存、学会自我教育,学会与人交往、合作,学会创新和发展。二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了新标准。明白了掌握知识必须通过自己的体验,必须经过自己对知识进行分析、研究而获得。三是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初步学会了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审视和评价,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四是提高了合作学习能力。学生能够做到积极承担个人在小组共同任务中应负的责任,能够相互支持、配合、互动,进行有效的沟通,对于各人完成的任务进行集体加工。五是提高了探究学习能力。学生初步具备了个人探究和集体探究的意识,尝试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对于做事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他们心中萌发。

(四)培养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在合作学习中形成师生之间是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学生的活动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生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体现教师的民主。

(五)对我校数学小组合作学习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了问卷总结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的培养,是提高有效合作的必备条件,杜绝合作流于形式。2.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抓住有效合作契机,有目的的进行合作探究。3.小组成员合理分工,发挥组内成员的作用,提高合作效率。4.尽可能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主动权最大化的留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在教师的点拨、补充下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此分析报告的完成,对课题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依据,今后在课堂上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有了明确的方向。

(六)课题研究阶段性成果汇总

1.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论文

2.浅谈数学小组学习的建立方法 论文

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评价方法 论文

4.问题质疑 促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论文

5.利用小组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论文

6.观摩课 《圆的认识》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六年级 郭淑丽

7.观摩课 《平行和垂直》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四年级 杨小平

8.观摩课 《认识钟表》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一年级 王晓霞

9.观摩课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五年级苗慧玲

10.观摩课 《倍的认识》 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三年级 张文艳

11.观摩课 《乘法的认识》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二年级 刘文娟

十一、存在的不足及尚需深入研究的问题

1.以研促教,深化实验工作。目前参与本课题研究的人员主要是数学教师,下一步我们将扩大参与学科的范围。

2.不断挖掘课题资源,调整课堂教学结构和方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单纯知识传授为技能并重,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题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体系,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落脚点。因此,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小组合作中能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提出问题的能力。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

4.如何处理有限的教学时间与小组合作的教学活动之间的矛盾?在探究活动中,学生进入小组合作时候教师为了急于完成预设的目标,在学生积极探讨时停止活动,这样就制约了探究的深入开展。

5.安排好学生独立学习和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关系。在数学的教学中,要安排好学生独立学习和与小组内他人的合作学习,要首先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初步想法后,再进行交流合作,探究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每位学生都能充分进行自主思考,同时听取其他人的方法,共同探讨交流。

通过课题研究,参与的教师提升了自身的业务水平,在研究过程中丰富了理论,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最主要的是通过课题研究与实践,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好了,课堂氛围和谐了,师生之间成为学习的共同体,教师课堂上讲的轻松了,学生学得快乐了。同时也带动了其他教师积极投入到相关的课题研究中来。通过几个班的实验,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打消了一些教师的顾虑。像苗慧玲老师所教学科五年级数学获得同级第一名的好成绩。许建阁老师所教的六年级成绩都高于其他年级。除此之外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理念有多远,我们的教学就能走多远。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目前的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我们的老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研究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我们课题组适时地引导教师查阅有效教学的书籍,学习有效教学方法,把素质教育真正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教师从单纯的课程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研制者。新的理念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促进了老师的专业发展,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及时推广这些好的做法和经验,我们将有计划、分步骤地在全校推开,让研究成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转化为提升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手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