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识人体经络

 未来决定现在 2021-04-19

水利部离退休干部局医疗保健处 赵伟

很多老年朋友都喜欢人体穴位按摩,希望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如果能够掌握人体经络的相关知识,实际运用时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那将是件令人欢喜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初步了解一下人体经络的基本知识。

一、何为经络?

中医学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调节人体功能的一种特殊的通路系统。《黄帝内经》云:“经者,径也。”经,有路径之意,又称经脉。经脉大多循行于人体的深部,且有一定的循行部位,是经络系统中纵行的主干。“支而横出者为络”,络,有网络之意,又称络脉。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

二、经络的组成

如上图所示,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构成,其中十二经脉是我们最常用的。

三、十二经脉的命名

上为手,下为足:根据经脉分布于上、下肢的不同,分别在经脉名称之前冠以“手”字和“足”字。

内为阴,外为阳:四肢的内侧面为阴,外侧面为阳,根据阴阳气血的盛衰分为三阴三阳,即肢体内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太阴、厥阴、少阴(其中,下肢内侧内踝上八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肢体外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阳明、少阳、太阳。

脏为阴,腑为阳: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为阴,即肺、脾、心、肾、心包、肝;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为阳,即大肠、胃、小肠、膀胱、三焦、胆。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一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各经都以脏腑命名,具体名称见下表。

四、十二经脉的循行

人身气血在十二经脉内流动不息,循环灌注有一定的走向和交接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交手三阴经,构成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行径路。

五、十二经脉的子午流注

人体的十二条经脉对应着每日的十二个时辰,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

六、经络系统的作用

《灵枢·经脉》曾经指出:“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这里概括说明了经络系统在生理、病理和诊治疾病方面的重要性。

(一)生理功能

1.联系作用

“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灵枢·海论》)经络能沟通表里,联络上下,将人体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濡养作用

《灵枢·本脏》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络能输布营养到周身,为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二)病理反应

1.反应病候

根据经络在人体分布的规律,内脏有病时,其所属经脉循行部位可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心火上炎可致口舌生疮;肝火升腾可致耳目肿赤。

2.传注病邪

在正虚邪盛时,经络又是病邪传注的途径。如《素问·缪刺论》说“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此即经脉病传入内脏。反之,内脏病亦可影响经络。如《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少腹”。

(三)诊断方面

如头痛病,可根据经脉在头部的循行分布规律加以辨别,如前额痛多与阳明经有关;两侧痛与少阳经有关;枕部痛与太阳经有关;巅顶痛则与足厥阴经有关。

此外,还可根据某些点上的明显异常反应如压痛、结节、条索状等反应,帮助诊断。临床上阑尾炎患者,多在阑尾穴处有压痛即是例证。

(四)治疗方面

经络学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各科的治疗,尤其是对针灸、按摩、药物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针灸按摩治疗时,某经或某脏腑的病变,选取相关经脉上的腧穴进行治疗,例如两肋痛取肝经腧穴。药物治疗时,常根据其归经理论,选取特定药治疗某些病,如少阳头痛时常选用入少阳经的柴胡等。

经过今天的介绍,大家对人体经络应该有了初步的认识,在以后的推送中,我们将逐一介绍十二经脉的循行及其穴位主治等,希望给大家带去更大的帮助。

编辑:赵伟

您的健康我们守护

每周为您推送保健知识

水利部离退休干部局官方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