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诗札记:《激情与迷醉》

 画梅花的女人Hi 2021-04-19


  侯明明  作品 《窗外》


学诗札记:《激情与迷醉》
 
文/廖又蓉

        有资料表明,一个人喝醉了的时候,一般先会进入想象,然后变得真诚,最后开始抒情。仔细想想,这程序还真与艺术创作的过程有异曲同工之处。不过,人们似乎及易混淆灵感和快感的区别,所以李白斗酒诗百篇,被人们传得神乎其神。好像厉害的诗人就应该是一个酗酒者或者疯疯癫癫的神经病。饮酒的豪放与性情的乖张似乎已经成了外行们衡量诗人成就大小的标志,这其实是一种误会。      

        为什么说是一种误会,先搞清楚灵感和快感的区别就明白了。

        灵感属于精神上的感觉体验。艺术创作的过程,就是一种灵感转变为艺术作品的心灵沉醉的过程。而吸毒喝酒产生的快感是偏重于肉体上的迷醉,这两种沉醉的形式,从某种方面来说,是有相同之处的,比如,他们都是短暂的内心和身体体验,都有灵光咋现的痛快感觉。所以,极易被人们混同。

        处于肉体快感中的人,在听觉、感官上会比平时敏锐得多,会有一种觉得自己更有诗情和灵感的错觉。有一篇研究毒品的文章上说:“比如,你吸了海洛因,会有半个小时的性高潮的感受,而平时的性高潮只有几秒钟。想想吧,在那一刻,你获得了多少性高潮,整个世界都飞起来了,尽管这种感觉是虚假的飞翔,会导致人的行为失常。” 所以,我有点理解了明星们所谓的“之所以吸毒,是相信它能带来创作上的灵感。”的说法。问题是光喝酒,光抽烟,光吸毒,没有平时在知识、生活、修养上的积累,灵感从哪里来呢?肉体迷醉后的妄想,必定是空穴来风,无根之木,空中楼阁,创作出的作品必定是空洞,扭曲、病态的,这样的艺术能给人带来美的感觉和享受吗?恐怕最多也只能带给人强烈的空虚和颓废!

       话说中国的诗仙李白,还有国外的大诗人波德莱尔,就是追求这种肉体沉醉式激情的牺牲品。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他们追寻着天堂,可最终走入了地狱。

       斗胆设想一下,如果李太白生活在一个有海洛因、大麻或者摇头丸的年代,恐怕也是难逃其诱惑的。理由有四:一、他有这个经济能力。二、比较放纵自己的性情。三、人生在世不称意,希望获得灵魂的逃逸.四、习惯在肉体的迷醉中寻找创作的激情。于是,很有诗意的想象后来就发展成了妄想和忘乎所以,最后骑鲸飞升,(说得不好听点就是醉醺醺地掉进水里莫名其妙淹死了。这么个有才气的天才,就这么就完蛋了,你说可惜不可惜。)而后悔莫及的波德莱尔也是晚景凄凉,最后他以自己为反面教材,用细腻、抒情性的语言描述了酒、鸦片及印度大麻给吸食者带来的迷醉感。他说,这种感觉恰似一座人造天堂,他自己正是在那种对“未来”的缺席和对“现在”不满的世界中,一步步走向灭亡。

        文章憎命达,推而广之到所有艺术创作,也是同一个道理。对一般人来说,心灵的平静和安宁是第一重要的,生活经历的单纯和心路历程的平坦,决定了一个人的幸福度。可搞艺术的不一样,如果想要创造出精彩的作品,就必须要有生活的阅历和崎岖的心路,这样,才能保持作品思想的深刻、情感的真实和生命的活力。艺术家都是些无故寻仇觅恨的人,渴望着各种各样的灵魂触动和矛盾碰撞,从不拒绝孤独并心甘情愿进行包括生不如死的情绪体验,各种扭曲的心理尝试,乐于在愤怒和狂喜、忧郁及痛苦中寻找激情和灵感。而一举成名的明星们却不能够忍受长期的孤独和落寞,觉得自己风光不再的时候,或者缺少灵感的时候,就会赶时髦,通过毒品的刺激,让自己的肉体飘飘然然起来,实在不行,就干脆一死了事。这其实是一种下意识的,缺乏信心和无能的表现。

        灵感是一种短暂的思维活动,不可能处于长期亢奋状态。灵感喜欢结交的也是有思想内涵的人,只有心灵的沉醉者,才是健康的艺术创造者。只有在生活的体验和观察中,寻找灵感,在知识和修养的积累中,激活灵感,等待自然而然的灵光乍现,才是长久的艺术创作之道。

                        2009年06月21日 星期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