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段子手李白,教你优雅的怼人

 360QAQ 2021-04-19
大唐段子手李白,教你优雅的怼人

李白(公元701-公元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众所周知,李白是唐朝最璀璨的星星之一,初出蜀,做了一篇蜀道难,当时宰相贺知章读后,十分吃惊,奉为谪仙人。

大唐段子手李白,教你优雅的怼人

李白天资聪颖,作诗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诗作华丽,想象奇诡。是我国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但李白却不想仅仅做个诗人,总想辅佐皇帝成就一番大事业。不料虽得举荐出蜀,却是为皇帝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闲置,当时唐朝国力雄厚,本也无可厚非 ,李白却不甘心如此消磨,数次强谏,再加上自身洁净清高,自命不凡,很难容于朝堂之上,不久就出走游历山川。

李白游历名山大川,都热情讴歌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盛唐气象,但到了东鲁这一带却留下了一首辛辣的讽刺诗:嘲鲁儒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译文

鲁地老叟谈论《五经》,白发皓首只能死守章句。问他经国济世的策略,茫茫然如同坠入烟雾。脚穿远游的文履,头戴方山的头巾。沿着直道缓援迈步,还没抬脚,已掀起了尘土。秦相李斯不重用儒生,你也不是达于时变的通儒叔孙通,和我原本就不是同流。什么适合时代的形势都未晓得,还是回到汶水边去躬耕吧。

大唐段子手李白,教你优雅的怼人

李白自恃有经国理事之才,皇图霸业之志。来鲁地后,当地儒者虽皓首穷经,却死守章句,不懂经邦治国之策,虽熟读四书五经,却只是死板硬套,还嘲笑李白不识时务,自视清高,于是李白就做了这首讽刺诗,诗中侧重将鲁儒们外表的矜持与其内里的无能构成的对比,突现了他们的迂阔,和不通时务。诗的末两句更是用了叔孙通的典故。

据司马迁的《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记载:汉高祖时的儒生叔孙通,就是属于齐学一派。他在天下初定之际,为了树立朝廷的权威,领命去鲁地征召儒生以共起朝仪。当时有两个儒生不肯前往,说:“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道:“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叔孙通带着三十个应征的儒生进京,为朝廷制订了成套的礼仪。汉高祖七年,长乐宫落成,高祖感叹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遂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前去儒生最后也都得到了封赏

李白所嘲讽的“鲁儒”,正是叔孙通所讥笑的那一类“不知时变”的“鄙儒”李白也以此表明了我虽然也崇奉儒学,但却要效法叔孙通,干一番辅弼朝廷的事业,绝不与你们为伍。你们既然对时务 一窍不通,那么,就请回到老家的汶水边上种田去吧!结尾二句的嘲讽是极其辛辣的,可以看到儒生们的尴尬,最巧妙的还是全诗末句以古论今,将自己承托的格外高大,笑骂了儒生却又不带一个脏字。当然,儒家在唐朝还是地位很高的,当时儒学分为两派:东鲁和齐鲁,东鲁拘于古制,齐鲁通达变通,李白嘲笑的是东鲁

大唐段子手李白,教你优雅的怼人

天才就是天才,写诗一流,骂人都这么优雅,真是绝佳的段子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