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学而篇第一》主要讲什么(2/2)

 挑灯看剑AAAAA 2021-04-20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朗读】

第8章,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上一章子夏阐述了修德和学文的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本章换成了孔子的话继续探讨此话题。孔子说,修德和学文到底哪个重要啊?两个都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第9章,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上一章孔子提到“重”就是“德厚”,要做到厚重,不仅要发自内心主动追求,有时外界的因素也会起到不小的监督和促进作用,我们看一看孔子的学生曾子是怎么说的。
第10章,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及途径很多,除了学习书本上的文章典籍,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学习的东西,有时自己向别人请教,有时别人会主动告诉你。如果是无关紧要的事情,别人一般会告诉你。但当涉及到个人的隐私,别人会不会与你开诚布公?上升到社会和国家层面,一些政策上的机密,当政者会不会告诉你?这方面看看孔子是如何做的,我们来听听孔子学生子禽和子贡的对话。
第11章,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要学会站在父辈和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把“父之道”扩大到社会和国家的层面,这个“父之道”就代表所有前人的思想和前朝的各种制度,同样存在如何继承和发展的问题。既不可全面否定,也不能全盘接受,而要去其糟粕留其精华。
第12章,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上一章从继承“父之道”延伸出如何继承父辈的遗志和前人思想制度,那么当然也涉及到弟子们如何继承和发展孔子的思想。孔子的学生有子对孔子的儒家思想既有继承也有发展,本章紧接着就用有子的话举例说明,并且进一步阐释了“礼”与“和”的辩证关系。
第13章,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上一章有子探讨了“礼”与“和”的辩证关系,本章继续引用有子的话,并列举了“知和而和”的几个具体表现。
第14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怎么学才能算得上是好学,孔子用颜回的所作所为给大家树立了一个榜样。
第15章,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上一章说不要沉溺于物质的欲望,而要把心思投入到学习中,这样就可以精益求精,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论语》的编撰者继续引用子贡与孔子的一段对话来阐述这个哲理。
第16章,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要总抱怨别人不理解你,应该多想想你理解不理解别人。本篇的第1章开篇就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在结束的这一章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有始有终,前后呼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