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什么砸碎了他们爱情的梦想?

 karlinms 2021-04-20

周末看一个师兄朋友圈里发了图片,图片内容是上海人民广场附近公园的相亲角热闹火爆景象。

正好晚上和朋友闲谈起这个话题,觉得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问,这个现象是不是问题?也就是说,现在大龄男女青年未婚问题是不是问题?

朋友说,这不是问题。因为现代社会,大家不需要再以家庭的形式作为风险互担,生产相助的基本组织。也就是说,不再谋求婚姻,并不是社会问题。

那么,我说,如果不谈婚姻,单说他们不再谋求爱情,不再谋求繁衍生育,这个算不算社会问题?

这个他想了想,终于承认,这个倒是真正的社会问题了。

人可以不要法律形式的以财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婚姻。但人应该追求爱情和繁衍,繁衍是自我的再生产,爱情是人类精神自由的象征之一。如果没有自我的延续,社会不就崩溃坍塌了吗?如果没有理想和自由的追求,人类的前途不就暗淡无光毫无希望了吗?

那么,既然爱情和繁衍的现实无以为继,那么,这个问题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朋友说,物质被资本剥夺殆尽了。

我说,说的好像有道理,但不具体。

他说如何具体?

我说这需要从爱情的发展过程中来看。

爱情起始于哪里?又发展于哪里?终结于哪里呢?

我先提出问题,然后自问自答的解释到。

爱情不在天空中,爱情应该主要产生于人类协作的生产劳动过程中,这里的生产劳动,不仅仅是生产商品的劳动,而且包括一切人类生产生活的产品,涵盖文学,艺术,思想等等的创造活动。(附注说明一点,为什么共同学习过程中也容易产生爱情?因为学习是预备生产的过程,实际上是广义的生产过程!)当然,在商品时代,最主要的时间是从事商品生产,所以爱情也只好应该主要产生于这个过程。

注意,这里说的是应该,是个价值判断。可惜的是,现实恰恰在这里出了问题。资本家不允许自己的工厂谈情说爱,不允许员工在办公场所谈恋爱,甚至不允许员工结婚,如果有员工结婚的,必须有一个离开公司,也就是说,他们即反对生产过程中的情感,更直接破坏生产过程中的婚姻。

于是,真正应该诞生爱情和婚姻的基础——生产劳动的过程——就这样被资本家所控制,所剥夺,所毁灭。于是,现代社会的爱情和婚姻,丧失了它蓬勃发展的土壤。

爱情的起点出了问题,这一点很多人是不清楚的,所以,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讲清楚这一点。

很多人,包括我的朋友,他们大多看到的是无产者创造的剩余价值,即劳动成果被剥夺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实际上影响最大的是爱情的发展问题。没有剩余劳动产品的充足,也就是说无产者生活资料匮乏,主要影响他们的爱情进一步发展,即进入婚姻生活,然后是繁衍后代。婚姻和繁衍,是爱情的发展问题。

而我提醒他和大家的是,要重点关注的爱情的诞生问题。希望大家明白这一点——无边者不掌握生产资料,不掌握生产过程,也就掌握不了爱情,更何况其他的自由呢?

爱情的坟墓,很多人说是婚姻。这只能反映大家的剩余价值被剥夺的程度罢了。毕竟本来美好的爱情在劳动过程中诞生了,怀着美好的未来憧憬,他们结婚了,却发现自己的精神是那么的饱满,物质却是那么的匮乏。爱情的理想终于被现实的贫乏所埋葬了,埋葬他们爱情的表面看是婚姻,实际上是现实的贫乏,而现实的贫乏又来自于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啊。所以怎么能怪罪婚姻呢?

总结一下,爱情诞生于生产劳动过程,而这个过程受制于资本家的管理。婚姻和繁衍是其发展,而该发展受制于剩余价值的分配比例,受剥削程度。

至于爱情的终点,我认为它一旦真正的产生,就具体个体而言,它终止于二人的生命。但作为人类最好的精神和理想,它又是永恒的,不朽的,无限的。

也正是因为它的这样一个特点,所以,对爱情的追求,也是促进人们不断思考现实,反抗现实,追求超越现实的伟大动力!

所以,我想说,觉醒吧,朋友们,特别是青年朋友们,特别是一切向往真正爱情的朋友们,特别是一切向往自由的朋友们。

我们重获爱情诞生的肥沃土壤,重获爱情成长和发展的根据地,重建爱情的美好家园和理想国。

爱情啊,伟大的爱情啊,她难道不是一个人,作为人,应该有的崇高追求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