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虽苦,但不努力更苦 | 把书念下去,不枉活一世!

 wenxuefeng360 2021-04-20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

才将这份博士论文送到你的面前……”

同学们好,

昨天晚上看到中科院黄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

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文章中尽管大段大段的痛苦回忆,

好像穷途末路,但又是绝处逢生,

所以我想把它分享给

也正在经历着痛苦、迷茫的同学们,

与君共勉!

⬇︎⬇︎⬇︎⬇︎

Image



这尽管是在回忆苦难,

但我们阅读时所感受到的不是痛苦,

而是面对苦难依然能够奋发图强的信念,

和没有被苦难所压倒的从容。

这让我们不禁开始思考一个哲学问题,

 苦难,它到底是什么?

Image

人生的苦难都是什么?


人生的苦难大多类似但又各不相同

🟨  受家庭原因所累:也许因为家庭贫苦,也许因为父母关系不和谐,也许因为父母对自己的不理解与不支持……

🟨  生死离别:至亲离世、朋友离散、陪伴在旁的动物老死、病死,都是我们人生不能承受之重。

🟨  尊严都变得脆弱:人后的苦尚能克服,人前的尊严却无比脆弱。少年最是虚荣心旺盛之时,却身处命运漩涡。

…………


总会有同学问我一些哲学问题,

我觉得关于苦难的哲学,

它没有标准答案,它也是需要伫思商酌之事。

但我想,

人类的苦难也许是不可避免的,

但它完全可以不像现在这般深重,

 因为正在经历苦难的你,不是一个人!

Image




人类没有孤独的痛苦


黄博士的致谢被称为现代版的《送东阳马生序》。

当时写文的宋濂已是太子师,可回首苦难时,仍历历在目,但却未有痛苦之色。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的人生经历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同舍生皆被绮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同学们当时学文章时,一定尽是全文背诵的苦楚。

可是现如今回过头看看宋濂的遭遇,我觉得大家都会不禁赞叹一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哉!




黄国平博士也好、宋濂也好,他们就像是一面面镜子,在这个急躁复杂的世界,让我们驻足停留,审视自己。

有人在他们身上看见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相似苦难。

所以,正在经历不那么顺利人生的你,可能也深陷痛苦之中:


Image



正在经历痛苦的同学们,

我非常感谢大家能够想到与我倾诉,

也非常庆幸大家没有放弃自己,

没有放弃理想,

实际很多时候,你们也在问自己吧:

 都这样了!我为什么还要坚持读书?




人生都这样苦了
我们读书、考研到底为了什么?


“我也记不清有多少次因为现实的压力而觉得自己快扛不下去了,这一路,信念很简单,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黄博士把很多科研人、普通人心中那份模糊的关于理想的意识变得稍微清楚了。

也有人通过他们的经历,看到自己曾经付出的努力,有人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希望……一个人的力量可能很渺小,但是一个人的精神可以很伟大。

⬇︎⬇︎⬇︎⬇︎


Image
即使读研要去陌生城市独自一人打拼,
但我知道读书不仅仅是为了争口气,
还是为了更大的世界!


考研很苦、考上研以后也很苦,
科研道路的不尽人意也会让人备受打击,
但是每个人大概都有理想,
觉得苦和累的时候,把理想拿出来看看,
当成功到来的时候,大概是理想最清晰的时候。


这才是读书的意义,摒弃读书无用论,
读书不一定能够改变你的收入、社会地位,
不一定能够让你落笔成文,
但是一定能丰富你的精神世界,
在困境中逆流而上,做一个“知书达理”的人。

…………



人的一生,最光辉的一天未必是功成名就的那天,

而是从悲叹与绝望中产生对人生的挑战,

以勇敢迈向意志那天!

所以同学们想跟你们说一句:

用心沉淀以往的经历,让它照进未来的人生!

因为我们不歌颂痛苦,

 但是痛苦过后确有收获!

Image



痛苦过后,
我们会收获什么?



首先,我们要先审视自己的痛苦

🟨  如今这个时代:焦虑遍地,人人平躺,习惯自嘲摸鱼的同时,还要抱怨命运不公、生活艰难。

有人从无边风雨的泥泞里走来,但也许我们只是被雨困住在那个黑夜里,用雨做借口走不动步的人。

Image

🟨  当然,每个人在各个阶段都有自己的难处和遗憾,我们允许痛苦的存在,也可以难过与悲伤。

只是要抵制鸡汤式地吹捧,强行寻找意义自我安慰是没有意义的。

🟨  没有人生而伟大,人与人之间没必要去比较痛苦的大小,只要不再浪费光阴、碌碌无为、忘记来路与归途就好!



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此,正因为这些痛苦,才会让我们有勇气和耐心面对未来的困难和挑战。

自助者才能自强,我们想要的未来,唯有依靠自己才能去创造。

而后我们才能追求更高的层次:“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追着光、靠近光、成为光、散发光

“归来仍是少年,做出点能让别人生活更美好的事情就赚了。”

曾经,微光未及。而今,愿自成微光,照亮薄物。




黄博士的话让人想起鲁迅先生在《热风》对中国青年的寄语:

“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最后希望正在写论文的同学们

不要将致谢部分潦草的复制粘贴,

真的写一些真情实感,

将与老师、同学的点点滴滴的回忆书写成文,

最后致上自己衷心的敬意与祝福,

这样的人生也许才够有温度!

Image

Image

生活虽苦,

但不努力更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