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卦名是一卦之精髓,那么六十四卦的卦名是从何而来的呢

 一人一心一念 2021-04-20

    

说他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深入研究之后才能知道六十四卦的卦名,其对一卦之中所说卦爻辞的高度概括,古人对卦符的一字精练命名,从整体上完整的体现了本卦特定的义理和思维方式,虽然只有一个字,却是所在卦的精髓之体现,知其卦名,则明其所述之道,所言之义。

如果一个学习《易经》的人却不能完全的通释其各卦名之义,那么其对于易学之道的领悟,即使偶有所得,想来亦是有限,根本就难以登堂入室而一窥全貌。

既然说到卦名的重要,就不能不提到卦名的来由,因为众所周知,《易经》非一时一人所能成就,乾坤屯蒙需讼师……,卦名作为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想必也有一个不断精炼的过程,也集合了古代智者的无数心血才成就的,掌握了一卦之名,事实上也就领会了一卦的基本内涵。

那么这六十四个能涵括各卦精髓与内涵的卦名,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自古以来,关于六十四卦卦名的来源,就如同易学之道的其他内容,众说纷纭而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但是大体上却都不出以下四种说法:取象说,取义说,筮辞说,占事说,知此四者,于卦名从此无惑矣。

什么是取象说,就是以为《易经》六十四卦,本来就是从对万物万事的各种运行规律观察总结而来,就像《系辞》下卷所说的那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之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于是以类象之道而命名,如乾卦之象为天,坤卦之象为地,乾本义为天,坤本义为地,因此干脆就以此象而命名为乾坤二卦。

什么是取义说呢?就是认为每一个卦象都代表着事物之理,取此义理作为卦名,如《系辞》下卷中云: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未来。

取象者以象命名,取义者以义命名,仍以乾卦为例,乾卦六爻皆阳,主刚健之义,所以认为乾卦有刚健之道而命之为乾。

              

从乾卦的命名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取象说和取义说的侧重不同之所在,余者可一一自行领悟,相信会给大家一个不错的收获。

取象说与取义说,是古人的智慧结晶,被大多数人所认可,随着易学之道的研究与发展,近代又有人提出了关于卦名来由的二种新释义,一是筮辞说,一是占事说。

筮辞说为近代易学家高亨所重,其研究认为《易经》中的六十四卦,是先有六十四卦的爻辞,然后从爻辞中提炼出某一个字或两字作为该卦之名,以乾卦为例,按此说法,认为乾卦之名,是由乾卦九三爻的爻辞“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中的乾乾而来。

        

这种筮辞说,作为一种别具一格而自成一家的解读方法是可以的,但是他囿于爻辞之中而不能提出更圆融的解释,使之上升到更高的层面去通释万物之情,所以我以为此说是自小其道而不足为他人所效法,不知大家以为如何?

占事说,近来也有许多人在研究,其重点在于,认为卦名与所占问的事情之结果,也就是卦爻辞的内容有关,如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通过考证,认为乾本为斡,为北斗星之别称,龙象即龙星,龙星出没即代表着天地四时节气的变化,乾卦占问节气变化而占卜得“三”之象,所以取名为乾。

                   

占事说,虽然别有新意,却未免有牵强附会之嫌,对于初学者而言,不免有岐路亡羊之虑,所以知即知之,不知亦不为虑。

想要深入研究易学之道,在此中获得广博的天地人道之智慧,有心人只需在六十四卦的卦名研究中,用取象说与取义说中深入浅出的研修以互通有无,便已足够,抓住主干而不及余枝,日有所成,成就有日,当为诸君贺之。

           

读《易》十字枢:一种少有人知的爻位解读法

在《易经》的六十四卦之中,以六爻和六位关系为基础,古人充分发挥自己的研究心得,以时位中比应乘承等相互间的联系为原则,从而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从时间、地点、条件全方位分析问题、从整体上认识事物的方法提供了可能,使人们知道,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关联性的,而并不是单独的存在。

作为中华民族的智慧原典,《易经》上能窥天人之道,下能流布江湖,所以为许多的智者所重视,对它的研究成果自然也就五花八门而又层出不穷,令人叹为观止,从六爻爻位说的角度看,除了最基本的承乘比应关系之外。

古人继承和发展义理象数之精华,曾经提出过许多如当位、应位、中位、趋时、承乘、消长、卦变等形式不一的爻位说,以用来系统而又逻辑化的去解释卦爻辞之中的吉凶悔吝结果形成之内在的关系,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种少有人知的爻位解读法:读《易》十字枢,大家可以看看和自己现在所学的有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没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读《易》十字枢,记载于明朝朱升的《周易旁注》中,曰“淳安夏氏,读易十字枢为中偏正反应敌比远乘承十者”,对于作者并没有更详细的记载与介绍,但是这个读易十字枢,却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别具一格的大门,让我们可以一窥古人的智慧和学问之高深,比我们现在所知道的爻位关系更全面。

中者,二为下卦之中,五为上卦之中。

偏者,初、三为下卦之偏,四、上为上卦之偏。

正者,初、三、五为阳,二、四、上为阴则为正。

反者,初、三、五为阴,二、四、上为阳则为反。

应者,初与四、二与五、三与上,若二者一阴一阳则为应,若二者俱阴俱阳则为敌。

初爻、二、三、四、五、上爻相联者为比,如初与二、二与三,余此类推。

六爻相隔而应者为远,如初与三、四等。

本爻居于他爻之上者为乘。

本爻居于他爻之下者为承。

这个少有人知而又更为详细的爻位解读法,可以做为易学研究者的提升之道而加以研修,若是粗通易学者,领悟不深,反而难以掌握其精髓,反而容易陷入一个不知所云的境地而产生迷茫之心。

那么对于这个读易十字枢中所述的各种关系,是不是认为便是固定而不可改变的不易之纲领呢?

如果真的是这么认为的话,那就大错特错,易虽有道,以知变通者为上,如乾卦九二爻,阳居中位而有实,坤卦六五爻,阴居阳位亦中虚,皆是有吉之像,所以在六爻的关系中,即使相应之爻亦存敌手,相敌之爻难免会有类应之属。

       

其余或以比为仇、或以远而同德之类不著此例者,观之《易经》,多不可数,所以学易之人,即使熟读十字枢,也万万不可固化自己的思维而使自己陷入一个僵局之中,能知变适变者,读易入门而有得也,可喜可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