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经典 | 《易经》第一讲:易经真的读不懂吗

 傅佩荣 2020-10-20

本辑内容《易经第一讲:易经这本书


《易经》之成书

谈到国学,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一大套书,称为《十三经注疏》。这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中国文化的宝库,而《易经》位列其首。

这不仅因为《易经》在时代上最为古老,更因为它的内容涵盖了天道、人道、地道,亦即要在天地之间让人类安身立命。

其方法是“设卦观象”,用符号代表自然界的现象,再借由符号的组合与移动,描绘自然界千变万化的奥妙情境,并依此展示人间的吉凶祸福与因应之道。

目前通行的《易经》读本,其实包括《易传》在内。原始的《易经》只有二十页左右,内容是:六十四个卦图,每个卦有一句说明(称为卦辞),每个爻(一卦六爻,共三百八十四爻)也有一句解说(称为爻辞),如此而已

唐朝孔颖达在《周易正义序》提出八点论述:

一,论易之三名:“易”字有易简、变易、不易三个意思。

二,论重卦之人:伏羲氏(距今五千多年)最先设计了八个单卦(三爻卦),再两两重叠为六十四卦(六爻卦)。

三,论三代易名:夏代有《连山》、殷代有《归藏》,周代有《周易》;在此,《易经》是指《周易》而言。

四,论卦辞爻辞谁作:答案是周文王(今日学者认为应加上周公或某位西周卜官)。

五,论分上下二篇:上篇自乾卦到离卦(前三十卦),下篇自咸卦到未济卦(后三十四卦)。

六,论夫子十翼:以孔子为十翼(此即《易传》,共有十篇)的作者(今日学者认为十翼应该是早期儒家的共同杰作)。

七,论传易之人:从孔子的学生商瞿,一直到注解《易经》的王弼。

八,论谁加经字:答案是无从查考。

由此可知,伏羲氏、周文王、孔子这三位古代圣人皆与《易经》有关。

在此,先补充说明《易传》(十翼)的内容:

一,彖传(依六十四卦分上下二篇):用来解释卦辞,并说明每一卦的卦名与卦义。

二,象传(也依六十四卦分上下二篇):说名每一卦的卦象以及每一爻的爻象与爻辞。

三,系辞传(因内容丰富而分上下二篇):提供《易经》的哲理阐述。

四,文言传:充分解说乾卦与坤卦。

五,说卦传:有如小字典,介绍基本八卦的组合与用意,以及各卦所象征的实物、特性与处境。

六,序卦传:叙述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找出简单的因果关系。

七,杂卦传:分六十四卦为三十二组,并作扼要诠释。

以上为《易传》,共有七部十分,合称十翼。

《易经》的基本假定是:万物的起源、发展、变化与终结,都是“阴”与“阳”这二种元素或力量所造成的。阳爻为主动力,阴爻为受动力,合主动力与受动力而造成变化。

所谓“爻”,其意为“效”,效法万物之变化也。由阳爻与阴爻形成了基本的三爻卦。所谓“卦”,是指“挂”在那儿的现象。

自然界有八大基本现象:天、地、雷、山、火、水、泽、风,画成了八卦,依序是:乾(天),坤(地),震(雷),艮(山),离(火),坎(水),兑(泽),巽(风)。

八卦是八个符号,最明显的初步象征是自然界。既然八卦所指涉的自然界很清楚,为何还要另外记这八卦的名称呢?这是因为八卦除了象征自然界,还可以象征不同领域的实物。

譬如,在人类家庭中,乾为父,坤为母,震为长男,艮为少男,离为中女,坎为中男,兑为少女,巽为长女。

在一个人的身体上,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艮为手,离为目,坎为耳,兑为口,巽为股。

在古人所接触的动物中,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艮为狗,离为雉,坎为豕,兑为羊,巽为鸡。

就其性质而论,乾为刚健,坤为柔顺,震为行动,艮为停止,离为依附,坎为陷阱,兑为喜悦,巽为顺利。

然后,应用范围还可以再推出十种以上的用法,如此一来有如天罗地网,真的无所不包了。

由这八个单卦两两相叠,形成六十四卦,代表六十四种特殊的自然现象,以及与其相对应的六十四种人间处境。

然后,每卦有六爻,代表六个位置,于是人间处境再展现出三百八十四种不同的位置。这些足以使人眼花撩乱,但真实人生并非如此简单就可以掌握的。

因此,《易经》一方面助人因应特定状况,同时也提醒人“世事无绝对”,我们还是有主动抉择的能力与责任。

如何读《易经》?

《易经》六十四卦是由八个基本卦所组合成的,因此首先要记住八卦。有一个简单的口诀:

乾三连,坤六断,

震仰盂,艮覆盌,

离中虛,坎中满,

兌上缺,巽下断。

会背口诀,自然会画。然后由八卦两两相重就形成六十四卦。

接着,必须稍费心思,依序背诵六十四卦。南宋朱熹编写的《周易卦序歌》可供参考,其文如下: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咸恒遁兮及大壮,晋与明夷家人睽;

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继;

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兮中孚至;

小过既济兼未济,是为下经三十四。”

背完卦名次序歌之后,还有更难的一步,就是要能画出这些卦图。每一卦都是由两个基本卦组成的,而基本卦的原始象征是自然界的八种现象。

在画卦的时候,要养成由下往上画的习惯。但是人的眼睛与记忆是由上往下的。所以口中念的卦象组合是从上往下,而手中画的则是由下往上。

上只是入门知识,读懂卦辞与爻辞,才是最难的挑战。

譬如,乾卦初九的爻辞是“潜龙勿用”,这是什么意思?

首先,乾卦六爻有四爻提到“龙”,这是因为古人认为龙是充满活力,在水中、地上、天空都可以自由行动的生物,只有它最能代表乾卦六个阳爻所显示的无限生机。

其次,为何说初九是潜龙?因为六爻配合天、人、地三才(三个层次),初与二为地,三与四为人,五与上为天。初是地的底下一爻,由此转成地面之下,地面之下为水,所以说潜龙。

至于“勿用”,则是占验之辞,表示这时不能有所作为,因为位置太低,往上又有五个阳爻挡着,所以最好稍安勿躁,加强自身修养,以备将来之用。

历代学者研究《易经》,可谓费尽心思,分为许多流派。总的来说可分为两派六宗,两派为象数派义理派

象数派分为占卜、禨祥、图书三宗,义理派分为老庄、儒理、史事三宗。无论何派何宗,首先都要读懂卦辞与爻辞。

探讨这些问题,进而把《易经》应用到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养生、风水,以及个人吉凶祸福、出入进退等领域的,可以统称为“易学”。

古人有“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已多时”的诗句,显示了研究《易经》的无穷趣味。

《易经》有什么用?

我们在此先简单介绍《易经》在古代的应用,然后再另文作详细说明。其应用之处即是前面所说的两派:象数与义理。

象数是用以占筮未来的。《尚书·洪范》在规划治国的九畴中有所谓“稽疑”,就是当天子遇到重大的抉择时,要如何厘清疑惑。

方法有五:三个询问人意,两个请示天意。后者是指龟卜与占筮,而占筮即是以蓍草进行,其结果要参考《易经》的卦辞与爻辞,依此来决定吉凶悔吝。

由此可知,使用《易经》来预测未来时,并不是要抛弃理性思考的正常运作,而是要将其作为辅助工具,有如请教神明指示。至于这种占筮何以准确,则有待另文说明。

至于义理,则是指做人处事的道理,亦即人生的应行之道。这在《易传》部分加以发挥。

譬如,经由梁启超的建议,清华大学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这两句话出自乾卦与坤卦的《大象传》(解释全卦的称为大象传,解释六爻的称为小象传)。

《易经》有六十四卦,其中五十三卦的《大象传》提及君子应该如何修养德行、展现智慧、提升能力。其中名言佳句极多,可供我们学习效法。

单就义理而言,《易经》(尤其是《易传》)代表儒家思想的发展,总是劝人行善,甚至在必要时可以牺牲生命(如困卦《大象传》之“君子以致命遂志”)。但是在象数方面,则它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参考,对人生有许多实际的帮助。

我在认真学习《易经》之后,曾归纳了三点心得,就是:不学一定不会,学了不一定会,学会终身受用。

这不是一门容易的学问,但正因为困难,所以值得一学。谈到国学对我们现代人的启发,又怎能错过《易经》呢?

今日如何看待《易经》

《易经》是群经之首,主旨是“观天道以立人道”。人的生活不能脱离自然界与人间,那么,如何为人处世才是正确的?

《易经》强调“德行、能力、智慧”。

首先,用心修德,“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必然能与天下人的心意相通,受到众人的尊敬与欢迎。

其次,提升能力,在专业的知识上有卓越的成就,将可为人群谋求更大的福祉,改善生活水平。

然后,培养智慧,由于明白“变化”之规则,如泰极否来、剥极则复,我们做任何事都会衡量分寸、适可而止,在适当的情况采取合宜的作为。

《易传》发挥儒家思想,带给人多方面的启发。譬如,在遇到困难时,要记得“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处于世间,须有“忧患”意识,随时保持警惕之心,就算处于“无咎”,也须切记“善补过者也”一语。

我们读到“进德修业”一词,意即德行与功业相辅相成,不能只是独善其身。像“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就强调盛德与大业配合。这些都出于儒家的淑世精神。

我们学习儒家经典,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孝经》等,可以随时取《易经》来对照比较,因为《易经》(主要在《易传》),常可看到“子曰”的句子,这些语句代表孔子教导学生《易经》时的心得。

孔子根据一卦的某句爻辞,就可以引申出典雅的思想,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言行,君子之枢机也,可不慎乎?”

孔子认为自己深入研究《易经》之后,“可以无大过矣!”在为人处世上不会再有重大的过失了。

因此,作为个人修身养性的宝贵建议,《易经》值得反复阅读。

许多人误会《易经》为迷信之书,这一点我们将会详加解释。事实上,单纯就六十四卦的组合顺序与其中所附的爻辞来看,也含有丰富的趣味。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1646-1716)在读到《易经》的拉丁文译本之后,写了一篇论文,推崇伏羲氏在遥远的古代即已使用一阴一阳的二元对数来构图万物的变化模式。

心理学家荣格(C. G.Jung,1875-1961)则参考有关心电感应的研究,说明《易经》占卦符合“共时性原理”,提供了另一种思考方式,使人类对自身处境的了解更为完整。

反本是为了开新。学习《易经》,将使我们深入认识中国文化的起源并安排个人的合宜作为。以此为基础,我们也有可能创新生命的契机,并再造文化的活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