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净虚老贼尼,着实不简单

 少读红楼 2021-04-20

净虚是水月庵的老尼,却并不是个真正的出家人。

都说出家人四大皆空,然而这净虚老尼,却耍的是好手段,人情世故上比世人还练达。

秦可卿停灵铁槛寺时,她瞅准机会,便求了王熙凤一件事,且在极短的时间内促成了这件事,作价三千两银子,手段不可谓不高。

你看她如何开口的,老尼便趁机说道:“我正有一事,要到府里求太太,先请奶奶一个示下。”

你以为老尼真的要去府里求王夫人吗?显然是糊弄人之言,她常去贾府走动,难道不知如今王夫人吃斋念佛,早已不问俗务?这其实是她在变相地奉承王熙凤。

说白了,这件事,她原本就是准备要求王熙凤的,因为她心里早已盘算好了要如何处理这个案子,只需贾府有人写一纸文书到那头知会一声即可,这件事对王熙凤来说,根本不算事儿。

但为了引起王熙凤对这件事的关注,也是为了后面好奉承凤姐,老尼从一开始就设了一个套,勿要确保这件事能在凤姐手里了结。

“凤姐因问何事。”果然中计。其实我们想想,如果老尼不找王夫人做“铺垫”,直接求了凤姐,对王熙凤来说,心理的感受一样吗?当然不一样。

因为直接求她,便没有了奉承之意。而以王夫人做铺,说先要讨王熙凤示下,很明显有了奉承的意思。王熙凤心里受用,自然想了解情况。

老尼十分精明,她说完了这件案子后,没有等凤姐开口回应呢,就已经给出了解决方案。

“我想如今长安节度云老爷与府上最契,可以求太太与老爷说声,打发一封书去,求云老爷和那守备说一声,不怕那守备不依。若是肯行,张家连倾家孝顺也都情愿。”

这一番话可不简单,它首先说明老尼对贾府人事关系极为了解,且深知官场规则,知道如何了结此事,最后还开出了十分诱人的条件。

提出了棘手的问题,给出了解决的办法,问题解决后有丰厚的回报,这像不像我们今天的一些企业激励员工常用的办法?

对王熙凤来说,她几乎什么都不用做,只需派人休书一封,过去打声招呼,就可以坐享渔利。而老尼,不用说,如果能促成此事,她自然也有一份不菲的“佣金”。

俗语说,有钱能使鬼推磨。如果没有利益的驱使和诱惑,你当净虚老尼真的只是念旧,就肯出这么大的力?

王熙凤听了这话怎么回复呢?毕竟老尼是以要求太太主张开头,所以凤姐的回复很有意思:“这事倒不大。只是太太再不管这样的事。”

一句话表达了两层意思,这件事用不着太太,我就能给你处理。其次,你找太太没用,她现在已经不管这些事了。言下之意很明显了:你跟我说,算是求对人了。

老尼果然顺口说道:“太太不管,奶奶也可以主张了。”这才算是进入正题。

其实老尼和凤姐两人都心知肚明。对凤姐来说,你既然是要求太太的事,非得讨我的示下,显然就是奉承我,试探我,看我是否能办。对老尼来说,即便真求了王夫人,这事儿八成还是落到凤姐手里。所以,不如直接求她。

但曹公很“狡猾”啊,他没让王熙凤直接答应,凤姐一句“我也不等银子使,也不做这样的事。”让“净虚听了,打去妄想。”

为什么是“打去妄想”呢?可能老尼都没想到,贪财弄权的琏二奶奶,平日巴不得多揽些事干,以显自己能耐,今儿竟然不搭茬儿。这是再想不到的事。

她哪里知道,凤姐也许是欲擒故纵呢,越是要现弄,越是得拒绝,这样才更显得她能耐。难道不是吗?

老尼不愧是老尼,她深知凤姐秉性,既然直接求没用,连金钱都打动不了,那就来个狠的,打蛇打七寸,直接戳中她最大的软肋。

(净虚)半晌叹道:“虽如此说,张家已知我来求府里,如今不管这事,张家不知道没工夫管这事,不稀罕他的谢礼,倒像府里连这点子手段也没有的一般。”

老尼果然狠!原来她求王熙凤,这是抱着必成的心机来的。一计不成,又生一记。上一计是抛诱饵,以财许诺,没想到凤姐没有上钩。这一计,便是激将法,不谈钱,直接说权。

老尼传达的意思很明显,你虽然看不上这点钱,但如果这事儿办不成,我知道原因,不会说啥,但别人不知道内里缘由,会认为贾府连这点小事都搞不定,那得多丢人啊。

毕竟,她王熙凤是荣国府的大管家,还有她摆不平的事儿?若外面真那么议论,她脸上挂得住?她才不会认这个怂。

果然,凤姐听了这话,便发了兴头。说道:“你是素日知道我的,从来不信什么是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要说行就行。你叫他拿三千银子来,我就替他出这口气。”

你以为凤姐真的只是为了这三千两银子?她贪财不假,但此时此刻,凤姐之所以应下这件事,最重要的已经不是银子的事了,而是她要向老尼证明自己的手段,“我要说行就行”。

王熙凤是个要强的人,银子什么时候都可以挣,但如果有人把她看扁了,看低了,那她可不答应。所以我们说,这个老尼非常贼,她知道什么话最能说动王熙凤。

对于贪财爱权的凤姐来说,如果金钱打动不了她,那么权力一定是最好的说客。所以,我们看后文,凤姐病倒了还要挣扎着管事呢,八十回后还有“王熙凤知命强英雄”的回目。

这都说明,在凤姐的眼里,权力才是最重要的。

对王熙凤来说,能钱权兼得,当然最好,她人生的上半场,就是如此。但如果钱权只能选择一个,我想,凤姐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权力。她虽然没读过几天书,但她不傻啊。一个人,手里一旦掌了权,他还愁没钱么?

这老尼简直就是个人精,看到凤姐应了,“喜不自禁”,这办的事跟她其实没有半毛钱关系,她为什么喜不自禁?有两个原因。

一则可以在张财主跟前卖弄体面了呀,就像周瑞家的答应帮刘姥姥传话一个心理。也许张财主求她时,她就打过包票,说这事我只求荣府里的琏二奶奶,是必成的。

这件事若成了,张财主势必对她净虚竖个大拇指,甚至以后给她介绍更多“生意”,这对老尼来说,简直就是人生高光时刻呀。

二则事成之后张财主自然不能亏待她呀,这件事还真凭了老尼的一张嘴,若不是她以钱权做诱,让凤姐应下此事,张李两家之事便很难了断。想来这笔辛苦费不会少。

老尼得了脸面,又得了银子,真是名利双收,而自己不过就是做了一回说客,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将些人情世故上的练达,说明案子上的利害得失,诱使得凤姐点头。

这还没完,求人办事,不能人家答应了,立马站起来昂着头走了,该奉承的还得继续奉承,孙子要装就得装到底。

你看老尼多会说“奶奶家中的过活,岂是稀罕这几两银子的呢!也是我求之再三,因赏我脸才肯办罢咧。既如此,奶奶明日就开恩也罢了。”

王熙凤应了此事,并且说了,并不是为了银子。那老尼得顺着话帮着解释呀,所以,凤姐办此事,完全是她净虚苦苦死求,凤姐看了她的面子,才接下的,跟银子无关。

这是她在替凤姐遮羞,将王熙凤的贪财合理化,那王熙凤能不受用吗?换成我,我也受用呀。有这样“懂事”的下属,大约没有上司不喜欢吧?

还有呢!将贪财合理化后,老尼不忘催促凤姐,早早办理此事。凤姐便抱怨说“你瞧瞧我忙的,那一处少了我?既应了你,自然快快的了结的。你只管放心,怕什么呢!”

听上去像是凤姐的抱怨,其实完全不是那意思,这是凤姐在显摆能耐、卖弄才干呢。就像贾珍请她理家时,她让贾琏转话给贾珍时。

老尼也不是个简单角色,自然能接收到王熙凤传来的信号。你看她怎么说:“这点子事,在别人跟前,就忙的不知怎么样;若是奶奶的跟前,再添上些也不够奶奶一发挥的。……”

“这一路话奉承的凤姐越发受用,也不顾劳乏,更攀谈起来。”凤姐毕竟还是痴人啊,参不破世情,自然会被牵着鼻子走。

老尼虽然不是四大皆空的出家人,但于世路上,人情上,显然是高出王熙凤两个段位来的。俗语说,人喜会说的,狗喜刷锅的。会说话的人,到哪都受欢迎。

净虚老尼三言两语,便说动凤姐应下此事。而原本回到净室准备歇息的王熙凤,又因为老尼的一番奉承,反而有了精神。真真是凡俗之人,易被奉承之言所迷。慎,慎。

蒙府本批曰:“若是奶奶”等语,陷害杀无穷英明豪烈者。誉而不喜,毁而不怒,或可逃此等法术。凤姐一生荣辱,想与这喜奉承不无关系。

你看老尼的手段如何?精明的王熙凤,也被玩弄于股掌之中。庚辰本也有一句批语说:闺阁营谋说事,往往被此等语惑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那精于世故的人求你办事,很容易就把你带坑里去了。

这净虚老尼,着实不简单。

作者:夕四少,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