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月几时有》:有质感,但仍不能说好看

 电影界 2021-04-20

7月1日上映的《明月几时有》,是继《黄金时代》扑街之后许鞍华的新作。出了许鞍华这个品牌,还有周迅、彭于晏、叶德娴、霍建华助阵,《明月几时有》想不被关注都难。

这部电影在豆瓣评分是6.9,略高于《逆时营救》、《反转人生》、《变形金刚5》,但是离同样是文艺片的《冈仁波齐》7.8分,还差了一段距离。带有港片风格的抗日题材故事,《明月几时有》到底离好看还差那么一口气。


《明月几时有》是香港回归20周年献礼片,故事不复杂,背景宏大。《明月几时有》以上世纪40年代的香港沦陷期为背景,讲述小人物抗日的故事。故事是以香港抗日史上真实事情例为蓝本,小学教师方兰、青梅竹马男友李锦荣、游击队长刘黑仔在被日本占领的香港,帮助800多名文化名人逃离香港。


这种抗日题材电影,如果用《建国大业》、《湄公河行动》这样的格调、模式来拍的话,一定会激起观众的肾上腺素,英雄主义激情也容易被观众理解、追捧。但是导演是许鞍华,她一向都不适合拍这种主旋律,回看她的《桃姐》、《投奔怒海》、《黄金时代》,就可以发现她拍不出那种激情四射的英雄主义,尤其不能将情感、镜头聚焦在代表普世价值的英雄身上,反而更擅长表达个人细腻的情感。

因此,当她拍《明月几时有》这种乱世浮萍的时代,需要主角光环渲染时代精神时,她的文艺、细腻风格显得格格不入。


《明月几时有》中的人物都没有立起来,彭于晏饰演的游击队长,性格单一,不够复杂。周迅饰演的方兰,稍比刘黑仔丰富一下,但是影片突出了她的坚强和隐忍,并没有给她更多光辉的形象。而她的恋人李锦荣,则是影片中最单薄的一个角色,没有明显的性格特征。

这三个主要人物都不够立体、鲜明,加上故事没头没尾,也没有拔高,即使有很多隐藏的历史细节,观众也难以发现。人物不鲜活,电影画面一如既往的有质感,配乐也有意境,还是难以说它好看。

或许有人说许鞍华没有用套路化程式拍抗日故事,是为了表现真实。或许,这样的寡淡确实符合现实生活。但是寡淡并不代表生活没有暗流涌动。文艺的电影并非不可以寡淡,只是寡淡背后需要巨大的历史背景支撑。《明月几时有》与抗日时代背景是疏离的,除了几个人物,基本都是空荡荡的感觉。

许鞍华一直都不擅长拍这种影片,此前拍的《黄金时代》票房也仅5157万,观众口碑也不是很高,豆瓣评分为7.1分。诗意、情怀、文艺是她作品的特色,常常也难以让普通观众理解。上一次去看《黄金时代》时,看不懂,只能昏昏欲睡。不过,她的作品常常也是票房不给力,奖项却拿到手软。


这一次,《明月几时有》征战上海电影节,周迅角逐最佳女主角失败,多少有些遗憾。不过对于久违荧屏的周迅来说,《明月几时有》也开始有点Flop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