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一个剧本

 黄庭见神 2021-04-20

最近新能源汽车话题不断,前阵子是小米,这两天是华为,过去想过咱们可能会弯道超车,现在似乎看到了更大的希望。

随之,汽车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

代步工具→智能化的汽车→多了四个轮子的手机→在马路上的计算机。

科技改变生活。

也许我们小时候在很多科幻片中看到的场景,未来就会出现在真实的生活中,而这要感谢那些伟大的企业和企业家。

分享一段乔布斯的视频,我很喜欢,一直保存在手机里:

不过,新概念和新技术在股市中却未必能给投资者带来财富,这里我是指多数投资者。

当你注意到某个概念时,往往都是这个概念已经被热炒、估值也高高在上的时候,而此时往往也仅仅停留在概念、技术的层面,离产品量产、企业赚钱有着很远的距离。

一句话:概念很热、估值很高、业绩没有。

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业绩只有热情下的高估值注定是短命的,一旦热乎劲儿散去、估值回归,股价就会崩塌,K线上形成一个左右对称的倒V形:

图片

剧本:

1个人看中了一个概念,在低位埋伏进来,那时候概念还无人问津。

后来概念火了,股价凸凸凸,估值也上了天。

这人赚的盆满钵满,此时另外3个人意识到:呀,这么好的赚钱机会,我来啦!

这人将概念股卖给了3个人,数了数钞票,得意地走了。

遗憾的是,世间所有的热情都是短暂的,没有业绩的估值终归不可持续。

渐渐地,概念凉凉,股价也一落千丈,3人留在了高高的山顶站岗,在瑟瑟的寒风中嘟囔着:

骗子!赌场!把钱还我😭😭

资本市场的概念很多,新概念层出不穷,去年的防疫用品、免税店、地摊经济,今年的碳中和、二胎概念、医美概念……

变的是概念,不变的是收割。

谁割谁?

游资(嗅觉敏锐、消息灵通、杀伐果断) vs. 散户(拿着辛苦攒下的工资、勇敢地操作着)

不用头也能想出来谁割谁吧。

……

成熟的投资者会经历下面四个阶段:

1 小白阶段:初入股市、一窍不通

(脑中一团浆糊)

2 加法阶段:价值、趋势、技术等见啥学啥

(沉浸在我懂的真多的喜悦中跃跃欲试)

3 摸索阶段:摸爬滚打,体会什么适合自己

(交学费、交学费……)

4 减法阶段: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发现自己懂的很少,但是内心是平静的)

前面的好理解,最后一步做减法,可能很多人有疑惑,道理其实很简单:

价值与其他门派差异很大,就好比短跑和长跑对运动员的要求区别很大,即使博尔特很有跑步天赋,也很想多拿奖牌,但他必须要做选择。

你可以多学习多了解,但路要选一条,否则最终很可能落得两头空。

那什么门派适合散户?

我个人选择了长线价投。这是我认为散户通过努力最可能实现、且最不会被收割的投资方式。

为什么?

影响股价的有短期因子和长期因子。

短期因子,围绕的是股票的估值波动,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比拼数据、模型、算力等,最重要的是短期因子离市场更近,人性的缺点会被放大。所以,在短期因子上,机构比散户更有优势,而且这种差距,散户很难通过后天努力消除。

长期因子,围绕的是企业的业绩增长,不像是短期因子那样需要和机构拼刺刀,只要企业成长,业绩就会推动股价上行,你就能赚到钱。而且时间上,机构受限于基金产品的存续期、资金的申购赎回、定期的业绩考核等,个人完全没有这些束缚。

总结一下:

短线技术派拼刀枪,机构优势明显。长线价值派拼的是时间,不仅不用拼刀枪,而且时间上机构也没有优势,甚至受到制约。

此外,价值派不用盯盘,眼睛和心脏不用跟着K线起伏,可以花更多时间用来读书、旅行。

毕竟除了银两,咱也得把有限的生命浪费一些在诗和远方上,是不?

……

上周说了,我和投研团队、算法团队一起,创建了两个基金组合:牛气冲冲和福气满满。上周买入的朋友应该全部实现了盈利,牛气冲冲的收益更大幅跑赢同期沪深300。

不过,组合有限额,牛气冲冲每天最多能买一万,福气满满每天最多能买三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