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

 木香草堂 2021-04-21

   南京师范大学坐落在六朝古都南京,是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江苏省属重点大学。它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东南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等时期;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私立金陵大学,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私立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时,在原南京大学、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目前,学科已覆盖文、史、哲、教、理、工、经、法、管等门类。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大门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进入校区,大门背面。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大门上的雕花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两边是高大参天的梧桐树。随园按东西向的轴线对称布局,入口采用林荫道加强空间的纵深感。主体建筑物以大草坪为中心,对称布置,100号楼后面设计了1个以人工湖为中心的花园,中轴线的西端结束于丘陵(西山)制高点的中式楼阁。建筑造型采用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和结构采用西方钢筋混凝上结构,建筑物之间以中国古典式外廊相连接,为中西合璧的东方建筑群。被称为“东方最美丽的校园”。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进大门右侧(北侧)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随园,原本是清代著名文人袁枚的私家花园,现在是在其遗址上修建的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随园校区图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进大门左侧(南侧)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敬文园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敬文园,是为了纪念教育慈善家朱敬文而命名的。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敬文园南侧是8号楼建造于1987年。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分居正门左右两侧的8、9号楼就藏在两大片水杉林之后。两幢楼相距不过百米左右,两片水杉林中横穿着一条笔直的水泥路,这是同学们走进校门后初入校园的上学路。两栋楼静默地坐在各自的林子里,南北对视。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8号楼背面。8号、9号两栋楼均为三层楼加一层阁楼的斜顶式仿古建筑,第一层围砌着一圈极富民国气味的大灰砖,二至三层则让人体味出古代宫廷建筑的古雅之感,每隔两三米便立有一根暗红色的立柱作支撑,与古希腊建筑帕特农神庙紧凑密集的立柱群不同的是,这些立柱之间并非空气间隔,而是严严实实地填充着水泥墙面,刷上了一层浅黄色的墙粉,是典型的民国建筑风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这些立柱顶上,是中国古代宫廷常用的坡式房顶,这两栋楼的屋顶,虽不及古代金砖碧瓦般绮丽浮夸,但阳光下显现出来的肃穆的黑青色和精致的龙头飞檐却也恰到好处地彰显了我国古典建筑的美轮美奂。据了解,这两栋楼一至三层均为统一标准的普通教室,第四层阁楼空间整体较小,作为办公室安置。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8号楼门头上用烫金大字写着“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8号楼现为国教院所在地,主要供留学生上课及活动使用。国教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契合学院小班化教学的定位,8号楼内部教室以小型教室为主,一般坐1520名学生,最大一间教室可容纳40人。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8号楼前的金属雕塑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敬文园内栽种了许多名贵树木,很多都是建校之初栽种的,如今已变成参天大树,遮天蔽日,赋予古建筑群有力的纵深感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大片水杉林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两片水杉林中横穿着一条笔直的水泥路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穿过梧桐大道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北侧有一金陵女子大学旧址的碑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1913年,美国教会美北长老会、美以美会、监理会、美北浸礼会和基督会决定在长江流域联合创办一所女子大学,1113,组成校董会,选定南京为校址所在地。 
1915年,金陵女子大学在在南京东南绣花巷李鸿章花园旧址开学。首任校长德本康夫人(Mrs Laurence Thurston)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1919年,首届5位学生毕业,学位以金陵大学名义授予,这是第一届在中国高等学校中获得学士学位的女大学生。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19237月移至随园永久校址,这是一个漂亮的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群,聘请美国建筑师墨菲(Murphy)设计,参与者中有第一代中国杰出的建筑师吕彦直。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1927年後,校务由美国人转交中国人。1928年,徐亦蓁女士被推选为董事会长,吴贻芳女士担任校长。1930年在国民政府教育部立案,更名金陵女子文理学院。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1937年抗战迁至四川成都华西坝。1946年返宁。1951年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和金陵大学合并,主体并入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址1952年改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改名南京师范大学)校址。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1980年代,吴贻芳推动金陵女子学院复校;19873月,依托南京师范大学正式成立金陵女子学院。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9号楼。金陵女子大学民国建筑群的三段建设时期,恰逢20世纪初期“中国固有式建筑”、建国初期“民族形式”和20世纪80年代“传统建筑形式”三次复古思潮。虽然历经不同的建筑师,但是尊重了中国固有式建筑风格,整齐协调、古朴统一。不仅为其赢得“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同时也具有较高的社会历史价值、文化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9号楼。上世纪80年代,为缓解学校教学用房的紧张。1987年用石化总公司代培生的基建投资在仿古建筑群中轴线两侧对称地建造了三层仿古教学楼——外文楼和音乐楼共3864平方米。也就是如今的8号楼、9号楼。当时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原设计的附楼(外文语音室、音乐厅)尚未建造。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9号楼。在现在看来,无论是从所处位置、周边景色布局还是建筑构造风格来看,这两栋楼都颇有对称艺术,仿佛孪生兄弟,见证了彼此三十年的生长。估计当年的设计师特意作了一番“成双成对”的安排,别出心裁,极具中国古典建筑中“四合院”式的对称美感。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9号楼曾有段时间建成了“信息中心”,老南师大人习惯叫它“信息楼”,不过随着信息中心的搬迁,这里恢复了公共教学楼的用途。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9号楼背面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9号楼西侧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回望学校大门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从校门口步入校园,便如踏入宫殿一般,建筑的古韵让人忘记时间的流逝。道旁两排高大的法桐,为校园添上几分生机与温情。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南京师范大学校训:“正德厚生,笃学敏行”。提写校训的是书法家尉天池。隔着大草坪,映入眼帘的是随园的标志性建筑——100号楼,它已成为南京师范大学校徽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学校的百年芳华。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隔着大草坪,映入眼帘的是随园的标志性建筑——100号楼,它已成为南京师范大学校徽重要组成部分,象征着学校的百年芳华。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100号楼作为主楼,又名中大楼、会议楼。为矩形建筑,正对大门,一楼主要为交谊室、会议室和办公室等;二楼是健身房、室内运动场等,另有地下室。原为接待厅和室内运动场,现用途不变。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所有建筑物的正脊以兽吻作为装饰,其中以100号楼的兽吻为最大、最精致,形象也最逼真。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100号楼的兽吻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100号楼的兽吻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100号楼由美国史密斯女子大学捐款建造。坐西朝东,建筑面积1432平方米,单檐歇山顶,小瓦屋面,中部屋顶略高,立面左右对称;主体2层,地下室l层,屋顶1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屋架有木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两种。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100号楼正门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金陵女子大学民国建筑群是中国传统宫殿格局与美国近代校园空间格局相融合的典型校园,到处可见中西合璧的独特魅力与韵味。红墙绿瓦,冬暖夏凉;雕梁画栋,古味留香。除了楼宇间百年沉淀的历史,亦充满建筑本身的特色和人性化的设计。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在当时的构建里,整个校园建筑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以宽阔的大草坪为中心,按照东西向的轴线布置,布局工整,平面对称。造型均是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风格,而建筑材料和结构则采用了西方先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之间以中国古典式外廊相连接,中西方建筑风格在这里达到了有机的统一。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中式风格不仅体现在古典宫殿式建筑上,整个建筑群的对称分布也是传统的中国元素。中轴线上分布着大草坪、100号楼,而以大草坪为中心,两侧则对称分布着200号楼和300号楼及大礼堂(10号楼)和图书馆(11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位于大草坪北侧的300号楼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300号楼:原为教室兼行政楼。建筑面积1492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单檐歇山顶,主体二层,屋顶一层。平面布局为内廊式,楼梯设在大楼中部。正门入口处,建有一座宽大的门厅。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300号楼建成时是文学馆,内设普通教室 16间,也是金女大的教室和老师办公的地方。1943年日军侵占南京校园期间,在楼顶搭建了瞭望台,成为如今我们所见的模样。楼前建校时栽种的雪松,郁郁苍苍,见证了那一段历史沧桑。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主入口处设宽大的门厅,用粗壮的石柱支撑起二层的平台,这又是本建筑中一处十分典型的中西合璧样式。潜移默化之中,墨菲就给这座建筑植入了西方建筑装饰的元素,如果你不仔细观察,根本无法发现,因为这些元素与中式建筑的结合是那样的天衣无缝。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300号楼背面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位于大草坪南侧的2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200号楼则是原金陵女子大学的科学馆和教学楼,现在是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办公楼所在地。它是中国宫殿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在建筑史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科学馆(200号楼):原为自然科学楼。建筑面积1541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单檐歇山顶,主体二层,屋顶一层。内廊式布局,单檐歇山屋顶,铺青瓦,墙面开矩形方窗,红色窗棂装饰,窗间饰有朱红色壁柱,上下层窗间绘有中国传统的花饰。平面布局为内廊式,楼梯设在大楼中部。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200号楼建筑的入口设计是其最独到之处。相比主楼要精致的多。入口设三开间,中门较大,大门上雕刻镂空的花纹,门间做方形壁柱,刷淡淡的蓝漆,贯通至二层顶端,好似一座牌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200号楼,科学馆,内设生物、化学、物理实验室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门楣上方饰有精致的额舫,如果说主楼更像一座宫殿的话,那么科学馆的建筑则更像是大富人家的宅邸。建筑内设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楼梯设在大楼中部。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200号楼现在是国际文化教育学院用房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
大门上的花窗、斗拱。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一)8、9、100、200、300号楼200号楼的外墙

  20161112日,由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南京市文广新局主办、江苏省雕塑家协会承办的“南京历史文化名人雕塑工程(首批)”代表作品《袁枚》像在南京市宁海路与广州路交汇口绿地广场,即袁枚先生生活过的历史上的“随园”区域揭幕。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  袁枚雕像由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主席、南师大校杰出校友吴为山先生创作。吴为山介绍,做袁枚雕像是他由来已久的愿望,他对“随园”有很深的情结。南京师范大学宁海路校区又称“随园校区”,是南师大培养了他,是南京这座城市养育了他,他要为南京文化展示和传承尽一份力。吴为山设计雕塑的袁枚像,深刻展现了袁枚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其情绪和神态令人赞叹不已。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  袁枚雕塑之所以设置在宁海路与广州路交汇口,因为这里属于袁枚私家园林——随园的范围。史料记载,乾隆年间,袁枚购得南京城西小仓山江宁织造隋赫德的园子,改造为在当时南京首屈一指的私家园林随园,其大致范围在如今的广州路、上海路、青岛路、五台山体育馆一带,也包括南京师范大学的随园校区。袁枚雕像出现在随园故址上,可以让市民与游客近距离感受南京丰厚的历史文化。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  袁枚雕像是一尊立像,高 3.7 米(含基座)。雕像面带温和平静的微笑,吴为山说:“袁枚心中荡漾着诗意,中国文化的核心之一是'和’,这种'和’表现在文人身上就是发自内心的微笑。袁枚雕像立在这里和所有经过的行人进行对话,是和谐的对话。”雕像手中拿着一本书,吴为山说,“这是一本永远打开也永远打不开的书,永远打开的是袁枚的心扉,永远打不开是因为中国文化太博大精深。有人问为什么这本书没有名字,我说它不需要名字。”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  在袁枚的雕像旁,有一块石碑,碑刻作者创作心情。“袁枚手握诗卷,信步随园,目含温润,怡然超拔,清灵隽雅,内蕴醇厚刚正,此襟怀气节乃一代名士风范。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从南京师大随园校区南大门进去,是音乐学院。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在8号楼和200号楼中间的是1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   10号楼位于200号楼东侧并与之垂直,中间以走廊连接。10号楼1933年落成因国内反基督教运动,10号楼对外的名称由规划时的“教堂”改为“大礼堂”,实际上它仍然是金女大的教堂,目前为随园音乐厅。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  这栋建筑完全是钢筋水泥结构,人称“不怕火烧的楼”。地板则铺以方块软橡木,为的是人在上面走动没有声音,这是为“音乐楼”需要安静的特殊要求设计的。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
随园音乐厅背面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随园音乐厅背面的一棵枫杨树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  
10号楼两层,屋顶一层,建筑而积1397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单檐歇山顶,檐口简化不做斗拱,底层外墙用水泥粉刷,并用大型组合钢窗 ,室内装饰为中国传统形式。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10号楼东侧是8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10号楼与200号楼以走廊连接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这次去南京师大,不巧10号楼正在维修。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西头连接2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从南面往北看走廊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东头连接1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沿着10 号楼与200号楼之间的路往南走,有一高坡。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清钦台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沿着台阶走上去是紫藤园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紫藤园,在200号楼南面。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对手无寸铁的中国人开始了野蛮的戮掠。而女性在这期间遭受了骇人听闻的性暴力,蒙受了巨大的战争苦难。这些血泪过往现已永远地铭刻在历史上了,永远留在了每位国人的心间。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  金陵女子大学是由美国教会建立的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校园建筑设计古典优雅,享有“ 东方最美丽的校园” 称号。但是, 侵华日军攻占南京之时, 这所神圣美丽的校园却成了日军野蛮实施性暴力的重要场所。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紫藤园北面的2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  尽管金陵女大属于美国的教会学校, 而且位于南京国际安全区内, 并有美国教授明妮魏特琳女士的保护,但是,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 面对失去人性的日本士兵, 金陵女大绝不是女性避难的“ 世外桃园”。金陵女大难民人数一直在12000至13000人左右。金陵女大收留的难民大部分是没有结婚的姑娘和年轻的妇女。在魏特琳日记中, 记录的日军在金陵女大的性暴行, 最早的案例发生在1937年12月17日, 最后一个案例发生在1938年2月14日。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  魏特琳,中文名字叫华群,人们习惯叫她“华小姐”。在日军逼近南京的危险日子里,留守金女大的华群仍坚持不离开金女大。在四次拒绝美国大使馆要求撤离南京的要求后,她要做好准备,在最关键的时刻,与中国人患难与共。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  1937年从12月13日到17日,金陵女大难民所收纳了8000多位难民,学校所有的大厅和走廊都住满了人,魏特琳为了保护他们耗尽了心血。她制作了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铺在校园当中的草坪上,向日本军队声明此处是美国区域。魏特琳在写给金陵女大校方的报告中说:“我们怎么也忘不了在校门口目送妻子、女儿进入收容所的那些丈夫、父亲的面容。”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200号楼后面(南面)的长廊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长廊好像刚刚更新过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红柱、青瓦里面是天蓝色顶,还有古色古香的吊灯,有点皇家园林的味道。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长廊的尽头是4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长廊向南有一分支沿坡向上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长廊清幽也是学习的好地方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回望200号楼后面的长廊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200号楼后面的长廊与400号楼连接处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  三段长廊交接处中间有一小亭,左边是通往200号楼西侧的长廊,右边是连接400号楼的小段长廊。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400号楼与200号楼连接的长廊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400号楼北边与100号楼有长廊连接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长廊跨过100号楼南面的主干道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站在东面往西看长廊,右边100号楼,左边4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长廊北端是100号楼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100号楼南侧的门紧闭着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长廊南端是400号楼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  400号楼100号楼南北两侧是400号楼与500号楼。400号楼和500号楼与100号楼之间都有廊道相连,因400号楼和500号楼在建造之初是作为学生宿舍的,从学生宿舍到教学楼之间雨天可避雨,晴天可遮阳,90多年前的建筑尚可如此以人为本,足可令今天的设计师们汗颜。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400号楼北端的柱式望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   4 幢宿舍楼均为东西向,这种朝向能使学生房间总能晒到太阳。每栋宿舍楼都设有生活辅导员教师住房和休息室,休息室内有期刊、座椅,可供饭前休息交流,也可开茶话会等。处处以人为本的设计,体现着教育者的人文关怀。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400号楼西侧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三)清钦台、10、400号楼400号楼西侧的大草坪

  在中国建筑史上,南京的近代建筑特别是民国建筑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1840年以后,随着中国国门的打开,西方建筑模式逐步传入南京。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南京开始了作为现代都市的营造。1927年,国民政府在南京建都,此后展开了持续十多年的营造高潮。抗战期间,南京建设处于停滞状态。抗战胜利以后,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再次掀起建筑热潮。据南京市规划局统计,现存民国建筑1000多处,其中,119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优秀建筑。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400号楼西侧的大草坪。南京民国建筑,既可以看到中国宫殿式与传统建筑形式的继承与发展,也可以看到西方古典建筑形式与殖民时期风格的移植,更可看到20世纪2030 年代,南京的近代建筑师在提倡“国粹文化”的思想的指导下,对中国传统建筑继承与革新所做的大胆尝试。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草坪南侧是12号楼。南京民国建筑,系统全面地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向现代建筑的演变,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向现代建筑艺术转化、创造民族建筑新风格的实物研究资料和重要的历史见证。有建筑学家评论说﹕“南京地处南北之中﹐交通便利﹐文化兼容并蓄﹐其建筑样式既有北方的端庄浑厚﹐又有南方的灵巧细腻。比较上海﹑天津﹑广州等城市的'西化’﹐南京民国建筑可谓参酌古今﹐兼容中外﹐融会南北﹐堪称西风东渐特定历史时期中外建筑艺术的缩影。”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12号楼东侧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12号楼背面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12号楼现在是南师大计算机中心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12号楼。20世纪80年代,建筑领域掀起第三次复古思潮,随园校区在这一时期新增12号楼(信息技术楼)、15号楼(幼教楼)。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12号楼西侧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草坪西侧是600号楼。400号、500号、600号、700号楼是当时的学生宿舍楼,分布在校园南北两侧,400600号楼在南侧,500700号楼在北侧。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600号楼当时也是宿舍,1923年建成。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600号楼东侧。学生宿舍(400-700号楼)都是齐兆昌设计:建筑风格相同,单檐歇山顶;建筑面积都是1151平方米。主体二层,屋顶一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木屋架。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600号现在是社会发展学院用房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600号楼的北侧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600号楼北端的柱式望楼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400-700号楼建筑物两端都建有柱式望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600号楼的西侧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600号楼南端东侧是12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600号楼西侧。400号、500号、600号、700号四幢楼房,均为学生宿舍、每幢楼可容纳学生百余人,内设寝室、交谊室和小食堂,总建筑面积46032平方米。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600号楼南头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600号楼南侧是“随园书店”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600号楼南侧有一“随园书店”的牌子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600号楼南侧与“随园书店”用廊棚连接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南京师范大学前身可溯源至清末壬寅年(1902年)成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当时两江总督张之洞拟在江宁“先办一大师范学堂,以为学务全局之纲领”;学堂成立后定名三江师范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学堂之先驱。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私立金陵大学,1951年与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私立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原南京大学、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为基础,在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址组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清朝末年的中国社会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清朝政府迫于形势,开始推行“新政”。刘坤一与张之洞光绪27年(1901年)联衔上奏提出“兴学育才”办法四条,清光绪28年(1902年)采用近代新学制。同年530日,两江总督刘坤一向清廷上奏《筹办学堂折》,倡议兴学“应从师范学堂入手”,呈请开办师范学堂。19032月,继任两江总督张之洞上奏《创办三江师范学堂折》,拟于江宁“先办一大师范学堂,以为学务全局之纲领”。19032月,继任两江总督张之洞上奏《创办三江师范学堂折》,并委派缪荃孙率员赴日本考察,随后又聘其为三江师范学堂总稽查,负责筹建工作。19039月,三江师范学堂正式开学。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1905年,因学堂名称意义不清而造成若干纠纷,三江师范学堂易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1906年,李瑞清出任监督,停办初级师范本科,增设公共科(即通识科)、分类科(即专业科),创设中国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图画手工科。至1910年,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已设有国文外国语部、地理历史部、数学物理化学部、农学博物部四部。1911年底,因辛亥革命,两江优级师范学堂陷于停办。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1914715,江苏巡按使韩国钧委任江谦为校长,在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原址筹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江谦聘留美学者郭秉文为教务主任、陈容为学监,并让二人回国之前考察欧美教育制度,同时延揽师资。1915910日,南京高师正式开学,最初设国文、理化两部及国文专修科,之后又陆续对科系进行调整。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6月起开始实行大学区制,国立东南大学合并河海工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江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以及南京工业专门学校、苏州工业专门学校、上海商业专门学校、南京农业学校,组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2月更名为江苏大学,遭全体师生反对后,于5月定名为国立中央大学。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19298月大学区制废止,国立中央大学不再负责江苏省的教育事务。中大医学院及商学院因在上海,于19327月独立建校。1935年,中大再度创办医学院,至此,中大共拥有文、法、理、农、工、医、教育(后更名为“师范”)七个学院,直到1949年,一直是中国院系最全、规模最大的大学。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19458月抗战胜利后,吴有训出任中大校长,着手筹备学校回迁工作,1946111中大在南京开学。文、法、理、工、师范学院和一部分农学院学生在四牌楼本部上课;医学院、农学院及理工学院的一年级新生安置于丁家桥分部。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各院系无大变更,研究院增设经济、社会、法医三个研究所。此时中大师范学院下设教育系、艺术系、体育系和体育专修科。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8月8日,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去国立二字直接称为南京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南京大学师范学院独立,合并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金陵大学师范教育有关科系,在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即1913年筹建、1915年在绣花巷成立、1923年迁至随园、1930年改名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原金陵女子大学随园校址组建南京师范学院。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1984年1月,南京师范学院改名南京师范大学,简称南师大。2000年3月,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逐渐建成以师范为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南大楼位于600号楼西面,东西走向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南大楼东侧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南大楼东门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50年代在刚刚建国的时候,随园建了的南北对称的三层仿古大屋顶教学楼,也就是如今的南大楼(数理馆)、北大楼(文史地馆)和中大楼,仍延用这种传统的宫殿式的建筑。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南大楼北侧。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南大楼、北大楼和中大楼其主要特征为古典式、民族式、地域式、简约式。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它们延续了青石基座、红柱黄墙、歇山顶大屋顶的三段式中国古典建筑形制。檐下继续沿用混凝土房子的斗拱,斗拱和梁枋的彩画细部更加精致,且修正了30年代固有式建筑斗拱与柱子没有对齐的瑕疵。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南大楼正门朝北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立面的窗户相对简化,没有繁复的古典隔窗装饰。主入口没有了披檐的强化,用相对欧式的线脚限定入口区域,并配以门簪、抱鼓石、雀替等中国古典建筑元素装饰。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南大楼墙上还留存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标语字迹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按毛主席  指)示办事”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南大楼南侧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幼教中心楼,1983年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项目配套的1032平方米的幼儿教学实验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南京心里学院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南京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大楼,26号楼。完全现代化的大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往西走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路北边地势低,就有了这样的平台。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四)12、600号楼、南大楼

  吴贻芳(1893-1985年),祖籍江苏泰兴,是中国第一届女大学生,第二位大学女校长,是我国著名女教育家。1928年受聘于母校金陵女大,先后主校23年,将金女大掌管得有声有色,蜚声海外。1945年,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成为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第一位女性。1979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为世界杰出女性专设的“智慧女神”奖。19851110日吴贻芳逝世。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前面是300号楼东侧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11号楼与300号楼之间的走廊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从北面看走廊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西面是300号楼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东面是11号楼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11号楼北侧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
  11号楼南侧。与10号楼随园音乐厅对应的11号楼也是1934年建成,南北走向建筑面积1732.7平方米,是由香港华夏教育基金会赞助的国内第一所面向全国基础教育、师范教育的专业图书馆,是江苏省高校文献信息保障系统教育学文献中心,同时又是南京师范大学文科普通中文图书样本的收藏库。此外,它还是南京师范大学对外汉语教学资料中心。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11号楼西侧。11号楼现在仍然作为图书馆使用,并且兼作院办公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11号楼底层外墙用水泥粉刷,并用大型组合钢窗 ,室内装饰为中国传统形式。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这里是吴贻芳工作过的地方。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11号楼东侧面。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
  金陵女子大学图书馆旧址,高二层,但底层和上层的风格迥异,这一设计理念打破了中式传统建筑强调统一一致的立面特征。建筑为钢混结构,外形具有西式建筑“三段式”划分的特点,底层用横向条石砌筑,开长方形细窗,呈现代装饰艺术风格,而主入口又以中式传统风格出现,大门上方饰有垂花斗拱,门套底部饰抱鼓石。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  二层以上完全是一座中国宫殿造型,明黄色的墙体,配搭朱红色的壁柱和窗棂,檐口简化不作斗拱,采用绘制的手法,屋顶为单檐歇山挑檐顶,两侧的山墙上饰有悬鱼,用木制雕刻。在中国古代,悬鱼是官吏清廉的代表,用在图书馆建筑上也是具有了另一层意义。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11号楼与9号楼之间的道路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300号楼500号楼之间有廊连接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廊的南面有一棵高大的银杏树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树叶已经变黄,遍地黄金甲。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这棵银杏树已经近150年的树龄了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廊的西头是5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廊的东头是3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500号楼庄重沉稳,300号楼明亮秀丽。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站在北边看长廊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长廊内部好风光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500号楼南端有廊连接1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
长廊跨100号楼北面的主干道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长廊南端是1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100号楼是全园中最大气的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长廊内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100号楼北边门紧闭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长廊北端是5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500号楼古朴端庄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长廊内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500号楼南门“外国语学院”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500号楼南端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500号楼南端的柱式望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500号楼南端的柱式望楼北侧有长廊连接1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500号楼南端的柱式望楼东侧有长廊连接3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500号楼东侧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500号楼东侧面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500号楼北侧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500号楼北端的柱式望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500号楼西侧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五)11、500号楼

  南京师范大学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著名教育家李瑞清、郭秉文、陶行知、陈鹤琴、吴贻芳等曾先后在此主政,词学大师唐圭璋、人文地理学家李旭旦、苔藓学家陈邦杰、心理学史专家高觉敷、艺术大师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等诸多名师大家曾在此执教。目前更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在此潜心耕耘,著书立说,培育后学。经过一代又一代南师人薪火相继、身教言传,历史性地生成了“严谨朴实”的学术品格,育就了“以人为本”的厚生传统,砥砺出“团结奋进”的拼搏意识,塑造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学校以“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为校训,形成了“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优良校风。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大楼——中大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徐复(1912-2006),字士复,一字汉生,号鸣谦,江苏省武进县人。1912年1月8日出生于江苏武进。1929年就读于金陵大学,从黄侃攻文字、音韵、训诂。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1933年毕业于金陵大学,1935年入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班后转至章太炎门下求学。曾任教于国立边疆专科学校、金陵大学、南京师范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校。历任副教授、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整理研究所名誉所长、《辞海》编委、《辞海》语词学科分科主编之一、《汉语大词典》副主编之一、中国语言学会理事、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中国音韵学研究会顾问、江苏省语言学会会长、 《传世藏书》主编等。2006年7月24日21时55分在南京去世,享年96岁。徐复教授一生淡泊名利,七十馀年默默地耕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毕生致力于语言文字和古典文献的研究,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学有专长的古籍整理研究人才,具有深远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徐复先生为黄侃和章太炎的嫡传弟子,成为国学界章黄学派的传人。建国后,徐复名列当时赫赫有名的南师中文系八大教授之列。徐复先生是中国德高望重的国学大师,在学术界教育界享有极高的声望,培养了一大批古籍整理研究人才。以徐复先生为代表的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其综合实力和学术声誉位列中国高校前五。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徐复在语言文字领域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训诂学、校勘学、蒙藏语文研究、词语研究、语源学研究及方言研究方面。撰写、出版了许多重要学术论著。

  徐复是章黄学派的传人。他对章太炎、黄季刚两位先师崇敬有加,呕心沥血地研究、阐释他们的著作。章太炎大师的《訄书》集哲学、宗教学、社会学、语言文字学、历史学于一体,中西合璧,博大精深,文字古奥,阅读维艰。徐复从1975年初开始注释,至1999年四易其稿,费时20余年,在茫茫书海中抉奥发微,求证务实,矢志不渝,独领风骚,终于完成了80万字的《〈訄书〉详注》,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荣获江苏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这是他一生勤劬治学的总结,也是对章太炎研究乃至近代学术史、思想史研究的一大贡献。徐老这种筚路蓝缕、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就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亦是当代学人的楷模。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不仅如此,令人惊叹和钦佩的是,在极其繁重的脑力劳动中,他还兼顾其它工作,其中最主要的是完成一项巨大的文化学术工程:从1990年起,由他提议并亲任主编,在国内数十位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历时5年编辑出版了一套凡123本、2亿字的、荟萃古代千余种著名典籍的大型图书集成———《传世藏书》,为祖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遗余力,勇挑重担,惠泽后人,功莫大焉。此外,他还热诚地为同仁、中古音专家葛毅卿(1906—1977)先生的遗著《隋唐音研究》撰写序言,力荐校方纳入1999年的出版计划,实现了葛先生的遗愿。由此可见徐老恪守诺言、竭诚助人的高贵品质之一斑。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对于国学研究,徐老指出,既要继承,也要发展和创新,不能浅尝辄止,也不能因循守旧,要言之有据,不说空话,敢于开拓,填补空白。对于前人论述中的错误,要实事求是地辨伪、驳讹和纠误。徐老列举例证,旁征博引,条分缕析,鞭辟入里。从2000年起,徐老不顾年迈仍辛勤耕耘,除按计划每年出一部学术专著外,还运用语言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校勘学和考据学知识,倾力匡正古典文献中的谬误达数百处之多。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角落有一只红色邮筒,应该是有历史了。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19世纪末,清王朝闭关锁国,积弱积贫,欧美列强的“坚船利炮”一而再、再而三地轰开“天朝大国”之门,同时也轰醒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变革自强的意识。“御外侮而欲求强,为求强而欲变革”的呼声日高,“废科举,兴学校”,不拘一格育人才,更成为维新变法的重要举措。三江师范学堂便在这举国上下求强思变的潮流中应运而生。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时任两江总督刘坤一,与当时的湖广总督张之洞、盛宣怀等结成“东南互保”联盟,1901年7月,他和张之洞联衔具奏《湖广、两江总督会奏三疏》(史称“变法三疏”)。提出“育才兴学之大端”四项:“一曰设文武学堂;二曰酌改文科;三曰停罢武科;四曰奖励游学。”(史家认为,“变法三疏”实际上是“清末新政的实施大纲”)。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1902年5月8日,刘坤一邀请张謇、缪荃孙、罗振玉等江苏学者、名流商议兴办学堂事宜,达成共识:兴学育才的主要困难是师资匮乏和资金短绌,而开办高等师范学堂,不仅可以为各级学堂培育师资,而且“更可比办高等学堂经费减省一半”。刘坤一在当日给张之洞的信中通报了此次商讨的经过,力主兴学“应从师范学堂入手“。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南京师范大学1977级同学为纪念恢复高考 3 0  周年,在文学院为孙望、唐圭璋教授立了铜像。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碑文:在那个春天走近你们,我们的生命有了春天;凝望你们站立的姿态,我们的灵魂从此站立。岁月,雕刻了你们的容颜,铸成我们心灵上的诗篇。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落款:中文系77级全体学子。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南京当时为两江总督驻节之地,两江总督所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均处长江中下游,也即古代所指“扬州”地区。因而“三江”即寓“东南”之意,取名三江师范学堂,既不失古风,又与两江总督管辖之地有所照应。相传大禹治水,分天下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而“东南曰扬州”;《书·禹贡》“扬州”记载:“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周礼·职方》“扬州”也云:“其川三江。”大概是指东南之地河川纵横、水网交错之意。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随园小区的这座小山名西山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大楼位于随园校区的西山坡上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大楼南北两侧外接一层平顶房,平面呈T字形。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悠久,有“江南文枢”之称。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大楼为仿古文物建筑,地上二层,局部地下一层砖混结构,建于1956年。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中大楼东侧面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中大楼东侧是一黄墙红柱的宫殿式仿古建筑,南北走向,是“T”子的一横“一”。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中大楼北侧转过来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一横的北半部分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中大楼横“一”与竖连接处,青砖的二层楼房为“”。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青砖的二层楼房也是仿古建筑,但有西方元素在里面。列如许多排列整齐的大窗户。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三江、两江师范学堂自1902年筹建,至1912年停办,历时近十年,尤其是在李瑞清主持校政后,亲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为学堂办了许多实事,使两江师范学堂规模得到较大发展,在校学生达千余人。李瑞清的办学宗旨是:视教育若生命,学校若家庭,学生为子弟,始终不渝。他亲自书写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在他悉心主持下,学堂十分重视科学、国学、艺术,不仅延聘中外著名教师来校任教,还重视开设技能学科和实验,为学堂购置农场百余亩,耕牛数十头,供农学博物科学生实地试验之用;设置画室及工场等设备,供图画手工科学生使用;购置仪器、药品,设实验室,供理化科学生实验用。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学堂教学成绩卓著,学生考试成绩为江南各高等学校之冠。为江南三省培养了第一批优秀中、小学教师。著名生物学家秉志、国学大师胡小石、陈中凡等就是两江师范学堂早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南京当时为两江总督驻节之地,两江总督所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均处长江中下游,也即古代所指“扬州”地区。因而“三江”即寓“东南”之意,取名三江师范学堂,既不失古风,又与两江总督管辖之地有所照应。相传大禹治水,分天下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而“东南曰扬州”;《书·禹贡》“扬州”记载:“三江既入,震泽底定。”;《周礼·职方》“扬州”也云:“其川三江。”大概是指东南之地河川纵横、水网交错之意。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随园小区的这座小山名西山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大楼位于随园校区的西山坡上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大楼南北两侧外接一层平顶房,平面呈T字形。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悠久,有“江南文枢”之称。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大楼为仿古文物建筑,地上二层,局部地下一层砖混结构,建于1956年。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中大楼东侧面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中大楼东侧是一黄墙红柱的宫殿式仿古建筑,南北走向,是“T”子的一横“一”。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中大楼北侧转过来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一横的北半部分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中大楼横“一”与竖连接处,青砖的二层楼房为“”。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青砖的二层楼房也是仿古建筑,但有西方元素在里面。列如许多排列整齐的大窗户。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三江、两江师范学堂自1902年筹建,至1912年停办,历时近十年,尤其是在李瑞清主持校政后,亲赴日本考察教育,回国后为学堂办了许多实事,使两江师范学堂规模得到较大发展,在校学生达千余人。李瑞清的办学宗旨是:视教育若生命,学校若家庭,学生为子弟,始终不渝。他亲自书写校训:"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在他悉心主持下,学堂十分重视科学、国学、艺术,不仅延聘中外著名教师来校任教,还重视开设技能学科和实验,为学堂购置农场百余亩,耕牛数十头,供农学博物科学生实地试验之用;设置画室及工场等设备,供图画手工科学生使用;购置仪器、药品,设实验室,供理化科学生实验用。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学堂教学成绩卓著,学生考试成绩为江南各高等学校之冠。为江南三省培养了第一批优秀中、小学教师。著名生物学家秉志、国学大师胡小石、陈中凡等就是两江师范学堂早期毕业生中的佼佼者。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1912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即推举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为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他就任后,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教育的主张,颁布了诸多教育法令。一时间,全国各地办学之风盛行。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校长贾丰臻等联合上书教育部和省公署,建议早日在南京筹建高等师范学校,以培养中等学校师资。据1914830日,《江苏巡按使韩国钧委任江谦(原江苏教育司司长)为校长筹备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文》记载:“就任两江优级师范学校校舍,详加察勘,能否修葺一部分,勉应目前之用。”“务尽本学年筹备完竣,以便定期开校”。不久,韩国钧调赴安徽,江谦未到任。继任江苏巡按使齐耀琳到职后,重申前任已定计划,复经教育部批准,正式任命江谦为校长,并令其迅速到省筹备一切,以便如期开学。在《江苏巡按使齐耀琳饬江谦筹备开学文》中,进一步明确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办学宗旨“高等师范学校一方培养中等学校师资, 一方并为中等学校学生推广升学之途,关系全省教育根本。”江谦遂于117日到宁,18日即前往原两江师范学堂,勘察校舍,筹划修葺教室等事宜开办初,南高师筹备处设在省议会内。1915129日迁入两江师范学堂旧址。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江谦任职后,即延聘留美博士郭秉文来校任教务主任,聘留美教育学士陈容为学监主任。并聘前教育部视学袁希涛、省教育会副会长黄炎培、省教育会会长沈恩孚为评议员,为筹划创办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集思广益,商讨办学事项。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南高师在江谦校长的精心筹划和全体筹备人员的努力下,于1915年夏,所需修葺添置事项相继完成,任课教师先后受聘到校。并拟定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简章》以及《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招考简章》。遂于1915811日公开招考。报考学生共有534人,来自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广东、四川、贵州等省,其中江苏考生最多。首届招生共录取126人,实到110人。于910日开学上课,918日举行开校礼式,邀请省长齐耀琳等地方官员莅临学校,参加典礼。至此,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正式成立。到1921年时,南高师的教师,已有102人,其中教授55人,外籍教授3人,教授占教师总数的56.8%,教师中曾在国外留学的有30多人。其中有许多长期从事师范教育的著名教授,如陶行知、陈鹤琴、陈中凡、徐则陵(养秋)、张士一等。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192047日,郭秉文校长在南高师校务会议上提出,就南高师校址及南洋劝业会旧址建立一所国立大学的议案,得到与会者一致赞同。随即着手筹备。127日,国务会议通过,在南京建立国立东南大学。1215日,东南大学筹备处正式成立。1921824日至26日东南大学、南高师同时招生,东南大学招收新生130人,南高师招收新生119人。1922年南高师停止招生,其最后一批学生17人,于1926年毕业。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东南大学教育科是在南高师的教育专修科、体育专修科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始设教育、心理、体育三系,1924年增设乡村教育系,以训练研究人才,培养师资及教育行政人员为宗旨,学制四年。教育科主任先为陶行知,1923年后由徐则陵(养秋)继任;教育系主任由徐则陵兼任;心理系主任系陆志韦教授;体育系主任系美籍教授饶冰士。全科教师34人,其中曾获国外博、硕士学位的有13人,本国教授17人,外籍教授2人,师资力量十分雄厚。著名教授有徐则陵、陈鹤琴、陶行知、陆志韦、郑宗海、孟宪承等。19251月至19274月,东南大学在北洋政府的命令下,曾三易校长,引发了风潮,持续三年之久。最终因 正  局  动 乱,被迫停办。1927516日,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派员来校接收。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19274月,国民政府定都南京。69日,教育行政委员会仿法国教育制度,颁行大学区制,江苏、浙江两省先试行。以东南大学为基础,将江苏的河海工科大学、政法大学、医科大学、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南京农业学校、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和上海商科大学、上海商业专门学校等九所高校与主持江苏省教育行政之教育厅合组成第四中山大学。8月,奉中山大学区行政院令,省立第四师范附设的艺术专修科,归入第四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原东南大学教育科)。教育学院设教育学系、师资科及附设教育各专科(体育专修科、艺术专修科,军事教育科),院长为郑宗海。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1928210日,国民政府大学院大学委员会议决,将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改名江苏大学,并兼负江苏教育行政职能。更名江苏大学后,受到全校师生普遍反对,引起 罢  课  等 风  潮。516日,依照大学院大学委员会议决,将江苏大学改称为国立中央大学,仍兼负教育行政职能。

  19281023日,国民政府令改大学院为教育部。停止“大学区制”,中央大学区限于年底停止。自此,中央大学为纯学术机关,不兼负教育行政职能。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4月23日,南京解放。5月7日,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通知,中央大学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赵卓任军代表。8月8日,南京市军管会文化教育委员会通知,国立中央大学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8月12日,国立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成立。

  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成立后,任命陈鹤琴为师范学院院长。师范学院设教育学系、艺术学系(绘画组音乐组)、体育学系(含体育专修科)。有附属中学、四牌楼附小、丁家桥附小。师院在校生有326人。另有志愿生281人,合计607人、师范学院教职工79人(教员57人,职员7人,工友15人)。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在这期间,华东地区高校进行局部调整。194910月,上海国立师专、上海市立体专、上海市立幼专三校学生共300人并入南京大学师范学院有关系科。19509月,安徽大学艺术组并入师范学院有关系科。至19526月,南京大学设文法、师、理、工、农6个学院,共37个系。其中师范学院为5个系2个专修科,即:教育学系、幼稚教育学系、美术学系、音乐学系、体育学系、体育专修科、地理专修科。各学系毕业年限为四年,各专修科毕业年限为二年。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随园图书馆坐落在随园校区的西山之上,中大楼之西,馆舍建于1984年,建筑面积5354.9平方米,是随园校区读者服务的主要窗口。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该馆收藏重点是为高年级本科生及研究生教学服务的中外文书刊、古籍、工具书、期刊样本、文革前及民国期间出版的文献等。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随园校区体育场,在中大楼和图书馆的南面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那边是宿舍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随园校区著名的一舍、二舍。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一舍。随园校区著名的一舍、二舍建造于1955年,两幢宿舍楼均为四方形四层建筑,黑顶青砖显得古朴秀丽,里面是传统的筒子楼结构,一层有14个房间,有公共盥洗室、厕所和浴室,相比于之前建造的金陵女子大学的宿舍,也算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了。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一舍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二舍。这两个宿舍在建设之初就是女生宿舍,从这里走出了大批名人、大家。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二舍。它里边没有用钢筋,是竹筋,是中国最传统的土木结构,是用砖和竹这个主要的架构,可见当时有一定的建筑工艺价值在里面,这也是它成为历史建筑的一个原因之一。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二舍同一时间建设的三舍和四舍,如今只剩下一舍和二舍了。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一舍、二舍北面的19号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19号楼是人字顶的三层楼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
19号楼大门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旧址(六)中大楼楼梯旁有一面大镜子,出门之前检查一下仪表妆容,很实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