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信任做基础的沟通,都是瞎费功夫

 静听涛声依旧 2021-04-21

各位朋友,我是涛声依旧,今天聊一个亲子互信的话题。

如果孩子出现问题后,主动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那么,很多悲剧就不会发生,孩子的发展会更加顺畅。

家长们当然知道要多与孩子沟通交流,然而,他们又很纳闷,为啥孩子有困惑不咨询家长,有问题也不和家长说实话呢?

不可否认,很多家庭的亲子沟通,其实只是浮在表面而已,是无效沟通。

这个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那就是孩子对家长缺乏基本的信任。

一听这话,有家长又会义愤填膺了:“我是他爹妈,是孩子最亲的人,他不信任我信任谁啊?孩子怎么就不能信任家长呢?

先不争辩,家长们想一想,咱们小时候,该说的事儿都和父母说了吗?和家长都说实话了吗?

有人会说,那是因为那时候家长太专制,不理解我们,说了怕挨打。

其实,现在的孩子和我们那时候是一样的心理,即使你不打骂孩子,但是你的神情、你的脸色也会出卖你的内心。

即使你以为理解孩子,你的理解和孩子的所思所想也不在一条轨道上。

并且,很多时候,孩子觉得和家长说了没用,徒增烦恼,既增加家长的烦恼,也增加自己的烦恼。

总之,很多家庭中,孩子和家长没有建立起基本的信任。

所以,家长们需要清醒地意识到:当我们不能让孩子对我们产生信任的时候,孩子当然不会和我们进行深入沟通,或者,他有问题也不会和家长说。

那么,怎么建立与孩子的信任关系呢?

有一位朋友,曾经说了女儿这么一个事儿。

女儿初中的时候,有一个男生喜欢她,女儿对这个男生也有感觉,只是觉得不应该这个时候早恋。

但是,女儿不知道怎么做才好,于是,就告诉了爸爸,说有男生喜欢她。爸爸对女儿说了这么一句话:“我女儿这么优秀,肯定会有男孩喜欢啊。”

女儿能把这事儿告诉爸爸也是因为之前爸爸也表达过这样的意思,爸爸觉得有男孩喜欢这很正常,所以,女儿也觉得和爸爸说了也很正常。

没有大惊小怪,没有追根究底,说完这句话,爸爸并没有再对女儿进行唠叨说教。但就是这句话,让女儿内心对爸爸产生了足够的信任。

这一天,男生想借女儿的数学笔记看看(明显就是借口),女儿也告诉了爸爸。爸爸就把女儿的笔记复印了,骑着摩托车带着女儿就给这个男生送去了。

见过这个男孩之后,爸爸知道机会来了。于是,接下来他和女儿进行了一次深入的交流。

在这次交流中,爸爸就和女儿说了这么一个意思:

“孩子,你肯定是觉得这个男生好,你才愿意和他交往。爸爸也是从年轻时候过来的。一般来说,这个阶段,你们互相会觉得对方什么都好。

但是,人哪能没有缺点啊。所以,从今天开始,你需要特别注意一下他的缺点。这才是完整地认识一个人。”

女儿一听有道理,于是就按照父亲的要求,有意识地去观察这个男孩的缺点。这一观察不要紧,还真的就发现了男孩的不少缺点,比如:做事太幼稚,容易冲动,有时候不大讲卫生等等。

最后的结果就是,女儿慢慢地感觉她和这个男孩不合适,很快结束了这段刚刚萌芽的感情。当然了,父亲还教给了他如何拒绝这个男孩的技巧,于是,女儿在波澜不惊中安然度过了这次危机。

一直到了高中,整个中学阶段,女儿都没有再出现早恋的问题。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家长要与孩子建立信任,需要注意这么几点:

第一,孩子说了不好的事情,家长需要尽可能保持平静,不要勃然大怒,也不要讽刺挖苦。这比较难,但这是必须修炼的家长基本功。

就像上面女孩的爸爸,轻描淡写地说“我女儿这么优秀……”,先把责怪的意思消除掉了。

当孩子一说事儿,家长先去责备、埋怨孩子的时候,下次谁还愿意跟你说呢?说了就落一堆埋怨,或者收获一篮子指责,即使你有办法,孩子也不愿听你的。

第二,家长需要找准交流的时机,在做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再去和孩子交流,不可空对空地说教。

很多家长沉不住气,往往在焦虑状态下,急于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如何。其实,家长对于事情的真相还没有完全了解,或者根本就没理解孩子是什么意思,盲目地做出判断,自然不会有好的效果。

还是上面的案例,如果这个父亲一听女儿早恋,就大讲特讲早恋的危害,或者传授拒绝的方法,效果就不好。他是在见到了那个男孩之后,再去跟女儿交流,这样女儿就比较容易信任父亲。

如果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经常说不到点子上,反而容易着急上火的时候,孩子自然就不愿意再和家长交流了,因为他不相信家长会有多么有用的建议,说了还不如不说。

第三,站在孩子的角度,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为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赢得信任的重要砝码。

让孩子相信家长是真的帮他,而不是举着“为你好”的大旗,做出让孩子伤心的事情。

即使你是真为孩子好,也必须先取得孩子的认可。

就像这位父亲,当女儿告诉他,男孩借自己笔记的时候,父亲想的是,既不能借出笔记耽误女儿学习,也不让女儿为难,所以,他才复印了女儿的笔记,一块给男孩送去。

这种姿态,肯定让女儿对爸爸产生了绝对信任,所以才有后面女儿真的听从爸爸建议,发现男孩缺点的行动。

总之,作为家长既需要真诚对待孩子,也要换位思考为孩子着想,更需要拿出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态度。只有运用智慧赢得孩子信任,亲子之间的深入沟通才能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也才能真正实现陪伴孩子成长的目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