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育儿•音频:智慧妈妈快乐娃之善意谎言┃清茶

 丄学号 2021-04-21

作者┃清茶  朗读┃清茶  编辑丄学号

前几天,我收到一篇作文,题目是《他笑了》,写作者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读完之后我发现自己竟然念念不忘,仔细想来,这种不忘是有原因的。


他有这样的宝藏妈妈

 
原文内容主要是讲:老师正在讲台上讲着「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的道理,同桌想「要是种零食能得零食,那就太好了!」于是他背着妈妈开始在家里偷偷地实施「种零食」计划,一晃已经过去十天了,芽儿都没有发呢!他整天很失望,妈妈见到他失落的表情,就悄悄地跟着他到了房间。她看见儿子在向一个盒子浇水,待儿子浇完水跑出去玩儿时,她飞奔向儿子的房间,把盒子里面的土拿出来,里面居然是发霉的零食,一瞬间她什么都明白了。
妈妈悄悄地在上面放了一些零食,假装是零食长出来的样子,然后妈妈又悄悄地走了。后来是儿子开心的笑,他脸上的笑容就像天上的阳光一样,那么灿烂,那么闪亮,那么耀眼。
这位有趣的妈妈在面对孩子「怪诞」行为时的做法真值得我们学习和点赞。
面对孩子上述「怪诞」行为,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你通常怎么做


你通常怎么做

01

找出盒子,扔掉盒子,零食都发霉了,怕孩子误食。

02

作为讥笑孩子幼稚可笑的陈年旧事,时不时提一提。

03

告诫孩子:种零食不能得零食,不要异想天开。这不过是另一个版本的小猫种鱼的故事,真傻!

04

批评:真顽皮,天天瞎捣鼓啥?多做有意义的事!

05

讲道理告诉事实真相:零食没有生命力,它不是种子,即便你天天浇水施肥,它也不会生根发芽,更不会长出零食来。

以上种种你可能「雨露均沾」,或者你惯常的是做法5,通过说教的方式,让孩子明白他这样做是徒劳无功的,也是不切实际的,若想吃零食,走,和妈妈一起买去。
就这样,我从没有觉得自己的做法有什么不妥,只到看到这篇小学生作文时,我才知道,我常常披着「智慧的」隔离衣,用我的说教将孩子和我生生地隔离开来。难怪我的孩子很少有成就感,难怪我的孩子很多时候看上去都是蔫儿蔫儿地没有神采,难怪我的孩子会感慨「我没有童年就已经长大!」原来,作为妈妈,我是错的。我用一种压制的方式在参与孩子的成长,用大人的替代性判断剥夺了孩子感知惊喜和快乐的机会。
站在孩子的立场换种思维:当下他最需要的是什么?当然不是我的说教,而是他期待中的美梦成真。
聪明妈妈的做法当然是像文中的妈妈那样,用自己的「善意谎言」圆孩子一个美好的梦,呵护孩子的童真,让孩子永远怀揣快乐的种子和美好的憧憬行走在人生路上。
这样的宝藏妈妈,哪个孩子不喜欢呢?
那么,怎样做一个让孩子喜欢的宝藏妈妈呢?


怎样做一个让孩子

喜欢的宝藏妈妈


(一)心有灵犀,看见孩子


文中妈妈是一个心细如发,善于感知孩子需求的有心人,她能看见孩子的不安的情绪,通过孩子外在的情绪表征猜想孩子的内心世界和需求。
「我要的并不多,只是希望你能看见我」。爱孩子的前提是看见孩子。怎么样才能看见孩子呢?

01

拥有一颗细腻心

捕捉孩子的情绪变化

一向活泼快乐的孩子变得沉默寡言了,那么你的孩子可能「摊上事儿」了;一向喜欢在你面前刷存在感的孩子突然间从你面前消失,把自己关在房间了,那么你的孩子可能有自己的「小秘密」了。作为家长,我们当保持一颗敏锐心,时刻洞见孩子的「与众不同」,并且关注他的不同。

02

拥有一颗孩子心

感受孩子的心理需求

和孩子在一起时,我们就把自己当成孩子,当成孩子的好朋友、小伙伴,这样孩子才能和你亲密无间,无话不谈,你才能体会孩子的心理和需求。
丰子恺先生在《儿女》中写到:“我要求孩子们的举止同我自己一样,何其乖谬!”这句话就是说:我们要求孩子的举止和大人一样,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模样和标准,按照大人的逻辑和思维去做事和想问题,这是荒唐、荒谬的。
他还在漫画集自序中写到:“成人们笑他们「傻」,称他们的生活为「儿戏」,常常骂他们「淘气」,禁止他们「吵闹」,这是成人的主观主义看法,是不理解儿童心理的人的粗暴态度。”
孩子毕竟是孩子,他有自身认识世界和社会的特殊阶段,尽管在成人的世界里他的举动有时是幼稚和不可思议,但这就是他自己现阶段的认知,不要刻意去破坏和纠正它。
看清自己,才能看懂孩子。如果你的修为还不够,不妨先从改变自己着手,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学着理解、尝试引导。你所拥有的一丝孩子气,将会成为你和孩子沟通的最好桥梁。

(二)竭尽所能,帮助孩子


文中妈妈是一个善于营造氛围的好手,她懂得装,装作没看见,装作不知道,放上零食又装作若无其事,目的就是让儿子乐呵乐呵。
她巧妙而智慧地帮助孩子实现了「种零食得零食」的梦想。尽管有一丢丢不切实际,但谁说这样做不好呢?起码那个幸福的小家伙是笑了,开心地笑了!
而现实生活中的家长们常常不会这样做。譬如我,就常常以一幅「洞见者」和「知道君」的模样出现在孩子面前。他们的小惊喜和成就感瞬间就被「先知妈妈」破坏得荡然无存。

01

多用精彩极了帮助孩子

培养自信的人格

在文章《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中,作者巴迪8岁那年写下一首诗,母亲看完后十分惊喜,赞扬道:这真是一首好诗,简直精彩极了;而父亲却评价说:你还嫌这世上糟糕的诗作不多吗?这简直糟糕透了。
面对孩子同一作品,结论和评价完全不一样,原因是不同的出发点和角度。作为家长,我们要多站在积极的出发点和角度,站在孩子的立场,善用鼓励和赞扬,多一点「精彩极了」让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少一点「糟糕透了」让孩子的心灵不被压抑和限制。

02

尝试用善意的谎言

实现孩子的小梦想

你的孩子快不快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拥有感知快乐的能力。而孩子感知快乐的能力一部分来源于他所处的环境和生活中的氛围,一部分来源于父母对他们的影响。
在上述作文中,这位妈妈用悄悄给予孩子零食,帮助孩子实现梦想的方式,让孩子笑起来。这笑是小梦想实现后的欢喜,也是母亲用善意的谎言编织的爱的真相。
有人也许要说,本来就不会长出零食,何不告诉孩子真相呢?这个事例中,不关乎厉害,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会有满满的时间和机会去了解真相,这种情况下,妈妈的一个「惊喜制造」对于孩子,无异于是从天而降之喜啦!
适当用用善意的谎言,也会呵护孩子小小的梦想,培养孩子获得快乐、感知快乐,甚至创造快乐的能力。
「我想要的并不多,就是一个梦想被满足的小惊喜!」这份惊喜可以滋养孩子,丰富孩子的心灵世界。

三)智慧父母,润泽孩子


你的智慧里,藏着孩子未来享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
我们常常羡慕别人家的孩子聪明能干懂事,殊不知小小的孩子可能也在心中羡慕别人家的好妈妈。 
公益广告短片《孤儿院》中,一对姐弟在一名美丽女士的引导下,走到四个透明橱窗前,挑选他们的父母。
第一对父母,父亲正坐在椅子上读书,母亲正在一旁打扫,看到孩子们站到了橱窗前,放下了书本,停下了手中的家务,面带微笑地看着孩子们。这个家看上去那么温暖。 
第二对父母,父亲坐在椅子上正笑着和母亲分享着当天的趣事,母亲正开心地给父亲倒果汁,看到孩子们过来,母亲亲切地给孩子们递上了果汁。这个家看上去那么开朗。 
第三对父母,正推着一辆婴儿车在树散下面散步,父亲很绅士,母亲很优雅。看到孩子们过来,父亲期待地蹲下身去,隔着橱窗望着孩子们。 
姐弟俩透过橱窗,会心一笑。
他们眼里正透着渴望,而美好的画面就被匆匆打断,引导他们来到橱窗前的女士,粗鲁地把姐弟俩拽到了第四对父母面前。
而这对父母,正在激烈地争吵、摔东西,丝毫没有看孩子们一眼。橱窗外的姐弟俩顿时变得惊恐,不知所措。
短片的最后,姐弟俩低着头,迈着沉重的步伐跟在这对争吵的父母身后走向远方。
当我随着镜头跟着两个孩子一起寻找时,我对前三对父母喜爱有加,脸上的表情和心中的情绪也会随着轻松愉悦。但是很不幸,我们往往留给孩子的是第四种父母角色。作为旁观者我们能清楚的感觉到这样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带给孩子的只有伤害、可怜和畏缩、害怕。
关照自我,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我们都应该努力做前三种父母,用爱营造温暖的家,用心看见孩子,从根本上呵护孩子,带给孩子以安全感和快乐感。这种爱的滋养和润泽将是孩子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在孩子身上会看到父母的影子。童年时代,他们在观察着父母,学着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在被爱、温暖、和谐、宽容的家庭氛围下长大的孩子一定会是一个阳光自信的孩子;一个充满了热望和探究欲的孩子;一个长大后懂得浪漫和分享的有趣孩子;一个拥有幸福力和快乐力的孩子。
所以,亲爱的妈妈们,希望我们都是智而有慧的人,做创造惊喜和制造浪漫的好手,做播种幸福和快乐的超人!
 
作者:清茶,小学教师,喜欢童真童趣,醉于山水田园,用文字记录心灵,借声音传递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