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着》:余华的生死观里,竟藏着三代女性的绵延

 hazgh 2021-04-21

图片

(该图片来源于豆瓣《活着》,感谢原图作者

图片

本文作者:妮妮

图片

1

活着到底在说啥

1992年,还在浙江海盐文化馆当创作员的余华,请创作假来到北京,写下了他人生第二个长篇小说《活着》,在北京完成了这部小说的前一部分,回到海盐后完成后半部分。

这部仅有12万字的长篇小说《活着》,成为了余华迄今为止影响最大,发行量最多,最有影响力的一部小说。

对于其他作家动辄30万、 40万字的小说,余华的长篇小说也显得那么惜字如金。同为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的同学莫言这么评价:“余华是写得最少的,赚钱最多的。”

可不是吗?按照稿酬平均在每个字上,写得少的人,自然每个字的单价就在上涨了。

也正是这部小说,在1994年被电影导演张艺谋拍成了同名电影,片中名角云集,连配角都是姜武、郭涛这样的人物。

出演男女主角的福贵(葛优饰)、家珍(巩俐饰)的两位演员,如今早就凭借精湛的演技,成就影帝、影后的江湖地位。

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个不断有新面孔进入的残酷竞争圈子,如今这两位资深演员,依然时不时还有好作品问世。

而这部电影也成就了张艺谋在海外的名导地位,尽管后来张艺谋又拍片无数,但是迄今为止,这部《活着》还在豆瓣上挂出9.3分的高分,是当之无愧的口碑之作。

图片

我特别注意了一下,豆瓣上的记录数据显示,有超过100万人看过这部电影,有36万多人点亮了想看,有65万人参与的评分,9.3分该是怎样的一个神仙分数呀。

我看过电影、也看过原著,总体上来说,我觉得电影还是收敛了不少这部作品的沉重感。

但我觉得原著里那种人物的无力感,正是余华重筑自己生死观的重要标志,同时他也把这种信念有效传递给了剧中男主角福贵。

在此之前,写短篇小说时的余华,往往在作品中充斥着一种痛苦和暴力的死亡,而从《活着》开始,余华实现了突破自我,展现出了完全不同于之前的“活着”的状态,在主人公福贵经历了所有亲人离世的状态下,照理说,一个孤独的老人,此刻最可能是被人生的亏空感填满,对生的渴望远不及对死的亲人的想念吧。

可福贵依然选择了活着,并诚实表达出对这种生存状态的坦然接纳。余华自己的解释就是:“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2

爹走了娘在,家就没散

大多数人谈及这部著作,都会把注意力放在感叹世事无常和外部环境的不可控。

我却注意到了一条有意思的暗线,那就是福贵那看似强大的生死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背后,是他身边那三代女性,用包容隐忍和豁达,为他撑起了绵延不绝的希望。

在《活着》原著里,越看越让人觉得,苦难是人生的学校。而在这所学校里,仿佛总是女人比男人先学会了和苦难相处。

福贵原本是个地主家的纨绔子弟,他读个私塾,都要家佣背着上下学。仗着自己家大业大,长大后的他,没事就在风月场和赌场里混,最后被龙二设了局,输掉了最后的房产和田地,成了一无所有的人。

福贵的爹,年轻的时候也败家,把家产输掉了一半,看到自己如此不争气的儿子,老爷子一边卖了房产给儿子还赌债,一边痛心疾首:我家老祖宗是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以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以后变成了羊,羊养大以后变成了牛。到了我手上,牛变成了羊,羊变成了鹅,到你手上,鹅变成了鸡,最后鸡也没有了。”

福贵的爹,算是被福贵活活气死的。

从小就宠爱福贵的娘,看到儿子如此不成器,一边埋怨这是“上梁不正下梁歪”,一边和儿子搬出豪宅,搬进了租来的茅草屋。

这个曾多年享福的小脚老太太,也学会了下地干活,完全没有对往日的荣华富贵的任何眷恋,只求一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

3

妻子才是一个家的风水

福贵的娘是这样的人,她的儿媳妇家珍也是。

家珍原本是米行老板的千金,还在读书时青春貌美的她,就被福贵一眼相中,派媒人前来提亲。

有钱人家的公子娶有钱人家的小姐,在当时似乎也是约定成俗的事。

福贵虽是一身的毛病,家珍对他却多有包容。虽然她已经跟福贵有了一个女儿,现在又有了身孕,但福贵还是改不了油腻的毛病,喜欢在赌场里醉生梦死。

温柔贤惠的家珍,教育丈夫福贵的方式,是自己精心的烹饪了四道素菜,不同的菜底下都藏着一块相同的肉,以此提醒福贵,女人都一样。

福贵明白家珍的心意,可就管不住自己,就爱吃喝嫖赌,直到输光了所有家产。

家珍是怀着身孕被娘家花轿接走了,只留下了才四岁的女儿凤霞。

如今,守着这个已经如此落败的家,福贵是不敢更没脸到丈人家去接妻子家珍回来。

家珍托人给福贵传话,自己生了个儿子,叫徐有庆。福贵他娘一听孙子还姓徐,高兴的对福贵说,家珍肯定会回来的。

后来家珍带着儿子有庆,是从娘家独自跑回来的。按道理说,在当地这种被娘家用花轿接走的出嫁女儿,是得娘家用花轿再送回来的。

然而家珍没有,她何尝不知道如今的徐家早已是一个烂摊子,但是一想着体弱多病的公婆,丈夫福贵和女儿凤霞都需要照顾,家珍没法独自在娘家享清福。

图片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是多少中国女性心甘情愿承受的艰难呀。

一家人又聚拢在茅草屋里,哪怕从过去的富贵人家,沦为了出卖劳动力的底层贫苦人家。

可命运的毒手并没有放过这家人,还没有过几天安宁日子,福贵的娘又病重了。

家珍把自己从娘家带出的最后两块银元,拿给福贵,让他到街上寻郎中给公婆瞧瞧病。

谁知道,这一出门,福贵就碰上了国民党军队抓壮丁,糊里糊涂的上了战场。

没有人告诉家珍,福贵是被抓去当兵了,害得福贵的娘死前还一直念叨着:“福贵不会去赌了吧?”

老太太带着死前没见上儿子的遗憾离世。这个遗憾,也让福贵难过了一生。

他想起娘是那么的疼自己,可是娘走的时候,竟然一点都不心安,是带着想念和遗憾,牵肠挂肚的走的。

在战场上随时可能被枪子夺命的福贵,想着家里还有妻儿,有着强烈的求生欲望。也许是这份希望感动了上苍,他最终迎来了解放军,解放军对于想回家的战俘,还发了路费让其回家。

就这样,离家几年的福贵终于回到家。他看到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家珍依然选择了独自带着一双儿女艰难度日,等着生死未卜的福贵回家。

在失去联系的几年里,女儿凤霞因为一场高烧,没有及时获得救治,最终变成了哑巴。

好在一家四口,终于此时整整齐齐。

眼看着这个家有点希望,家珍却得上了软骨病,害怕花钱也没钱医病的她,最终只能卧床静养。

4

一家人相继离开,活着太难

紧接着,儿子有庆最先遭了意外。县长妻子难产大出血急需输血,有庆所在的学校组织献血,有庆的血型恰好吻合,有庆因为抽血过量,医疗条件有限,抢救不及时而身亡。

有庆,生命从此定格在十三岁。家中再也看不到这个快活的孩子,这个每天放羊给家庭带来太多欢乐的男孩。

命运的吊诡之处,就在于想恨的时候,却没法真正去恨。

原来,福贵此时才知道,县长就是他当年被抓壮丁的时候,和他一起在子弹飞和死人堆里逃命的同伴水生。

水生也没有想到自己家会让福贵唯一的儿子丢了命。福贵喃喃的说:“水生,我就这一个儿子。你记着,你欠我们家一条命。”

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一种不能言说的痛。

水生几次来家里,家珍都拒绝和他见面,也不接受水生送来的钱。她一生善良,但对水生却没法选择原谅。

直到那个特殊的年月里,水生被人批斗到失去活下去的勇气,他来和福贵交代遗言的时候,家珍第一次请水生进了家门,她郑重地告诉水生:“你欠着我们家一条人命,你得好好活着。”

家珍用这样的方式,再次书写了“善良”二字。

儿子没了,家中的哑女凤霞,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眉清目秀的凤霞,嫁给一个老实本分、心地善良的歪脖子搬运工二喜,眼看着福贵跟家珍的日子,要过得好一点了。

谁曾想到,年纪轻轻的凤霞,却因难产的时候大出血身亡,此时,福贵和家珍唯一的孩子也走了。

挨着儿子的墓地葬了女儿,家珍的眼泪也要哭干了。她的软骨病终于到了无法挽回的阶段。

家珍终没能熬过生命的冬天,撒手人寰,到另一个世界和儿子女儿团聚了。

想一想,这辈子家珍跟着福贵真没享过什么福,但这个女人在离开世界的时候,却依然表达了对丈夫无限的深情与眷恋,和丈夫约定下辈子还做夫妻。

我是深深被家珍的善良与深情感动了。

再后来,女婿二喜因为工伤也意外离世,只剩下年老的福贵,一个人带着女儿凤霞留下来的孩子——苦根。

爷孙俩相依为命,倒也有着生活的乐趣。可谁曾想到一次因福贵把豆子煮多了,5岁的小苦根独自在家,竟因吃了过量的豆子丢了性命。

早些年,无数次都可能死掉的福贵,竟然到老也还平平安安,他活着送别了一个个家人。

最终,他在一头老牛的陪伴下孤独度日,福贵渐渐的学会了和这只牛对话,每天不厌其烦的对着这只牛,讲着家人的故事。

作家朱伟曾这样评价余华这部小说:“是以特别质朴的叙述,包容了天翻地覆、不断的社会裂变对一个个具体人生的影响。潮涌都在尺水微澜之下,以浓缩的篇幅表达出巨大的张力。

余华这部小说是讲活着的意义——活下去就要承受一切,承受是为了承袭,人类因此才生生不息。”

《活着》这部小说,在我看来,是用福贵的活着见证和送别,自己一个个亲人的离世。

一个孤独的老人,回想起这一生,感慨自己有过善良的母亲和妻子,是两位女性,用自己的无限包容和爱,让福贵能够心满意足的享受家的温暖,就连最后曾留给福贵欢乐的孙子苦根,也是女儿凤霞留在这个世间的最后一件珍宝。

这个家里,不同代际的女性,从母亲到妻子再到女儿,都和福贵有着命运的交集。

谁会否认躲过一次次厄运的福贵,一直都被女性绵延不断的爱与付出所感化?

这也许才是《活着》那根在苦难中倔强生长的感人暗线吧。

另外透露一个小秘密,余华当年写《活着》的时候,已经和他同为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的同学陈虹结了婚。

陈虹是一个诗人,最初余华用第三人称写《活着》的时候,总写得不顺,是陈虹建议他,试试用第一人称写作。余华听取了妻子的建议,最终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活着》的样子。

因此,书里书外,女性的力量永远都不该被低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