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25

 三和行者 2021-04-21

25、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切)杏仁十六个(去皮尖)甘草一两二铢(炙)大枣五枚(掰)

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合,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上法。

原文中的“脉洪大”,胡老明确指出应该是“脉浮”,这个说明很重要,这是通过跟26条白虎加人参汤证的比较而得出来的。本条直接以脉浮进行分析。

太阳中风证服用桂枝汤是正确的治疗,服用后出汗的状态应该是“遍身漐漐微似有汗”,也就是微微出汗、身上稍微潮乎乎的就可以,但是这个病例却出现了“大汗出”,也就是12条提到的“如水流漓,病必不除”,导致大汗出的原因,可能是盖的被子太厚了,可能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了,原因很多,最终的结果是大汗出,身体没有痊愈,这时根据病家体质不同,就有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转归:

第一种转归,病家仍然是脉浮缓、发热、怕冷、恶风、头项疼,同时还有些汗出,这时还是考虑用桂枝汤一类的方剂进行治疗:如果出汗不严重了,是微微出汗,那就选择桂枝汤原方,不用加减变化;如果是大汗出,就选择桂枝加附子汤,具体内容参考前面的第20条;如果汗出不多,但是有明显的怕风,对风非常敏感,那就选择桂枝加黄芪汤;另外桂枝去芍药汤、去芍药加附子汤等都可以考虑使用。这种情况不脱离桂枝汤证。

第二种转归,病家也有发热、怕冷、头项疼,但不是持续存在的了,一天可能就出现两次。但是,病家是没有汗出的了,脉浮缓,还微微有点紧,这种情况类似于23条的桂枝麻黄各半汤,但是体表的瘀滞更轻了,没有面红、身痒的情况,所以麻黄汤跟桂枝汤的比较更小了,不是一比一的剂量,而是二比一,桂枝汤占两份,麻黄汤只占一份,也就是桂枝二麻黄一汤。

桂枝麻黄各半汤跟桂枝二麻黄一汤是非常类似的,只是体表的瘀滞程度不同,症状上就是有没有身痒、面赤的区别。两首处方的药物组成是一样的,但是具体剂量不同,桂枝二麻黄一汤在临床上常用的剂量:桂枝8克、生白芍7克、炙甘草5克、麻黄3克、炒杏仁3克、生姜1片、大枣2枚(掰)。煎服的时候,也是用五碗水泡四十分钟,但是桂枝麻黄各半汤是熬剩下1.8碗,分成三次服用,桂枝二麻黄一汤是熬剩下两碗,分成两次服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