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巳节,被遗忘的节日

 谷山居士 2021-04-21

            

图片

上巳节,被遗忘的节日

 施  颢

易经第四十九卦革卦专门谈除旧布新,卦辞说:“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直译成现代汉语:“革卦:巳日除旧布新能够得到民众的响应,大为通达,适宜守正,忧悔消亡。”卦辞中“巳日”到底是个什么日子?“巳日”为何与革新有关?

图片

魏晋之前,有个节日叫“上巳节”,这一天人们举行“兰汤祓禊”(见文后注释)活动,结伴到水边沐浴,用兰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洗涤污浊,以祓除不祥,“祓禊”即禳灾纳福。上巳节最主要的活动是“祭祀高禖”,高禖是主管婚姻和生育的神。又称郊禖,因供奉地在郊外而得名。所以上巳节又称求偶节或求育节。用现代话说叫情人节,比西方公元三世纪出现的情人节早了一千多年。《诗经·郑风·溱洧》就有关于上巳节的描写:“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上巳节还称“女儿节”,古人在这个日子举行“笄礼”,表示女孩已经成年。魏晋之后,上巳节逐渐演变为“三月三”,活动内容愈加丰富,增加了曲水流觞、登高宴饮、射雁司蚕、琴书雅乐、踏青游春等内容,并留下诸多诗文。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杜甫的《丽人行》、王维的《三月三日曲江侍宴应制》等。明清女子足不出户,杜甫却在《丽人行》中写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可见唐代当时的盛景。

图片

原来的上巳节,后来的三月三,在宋代以后突然销声匿迹,这可能与宋代封建礼教的兴起、以及元朝被外族人统治有关。不过,现在上巳节一些活动仍在少数地区流传。长江流域就有三月三荠菜煮鸡蛋的习俗,“地菜煮鸡蛋,石头都踩烂”,意思是吃了荠菜煮的鸡蛋身体会更加强壮,连石头都可以踩烂,荠菜俗称地菜。福建和台湾称三月三为“三月节”,用鼠麹草合米粉为粿,祭祀祖先。三月三在边远少数民族却得到了很好的传承。黎族人称三月三为“孚念孚”,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土家族以三月三为“情人节”,青年男女以山歌为媒,踩脚定亲。壮族以三月三为歌节,侗族称三月三为“花炮节”;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进行集体渔猎;畲族以三月三为谷米的生日,家家吃乌米饭。水族、苗族、仫(mù)佬、毛南族等民族都有各自传统的三月三节日习俗。

图片

上巳节也称上巳日,简称巳日。我们知道古代以天干地支纪日,每年农历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日。上巳日为什么会成为重要节日呢?上巳日处于暮春时节,此时阳气上升,阴气渐渐退去,野郊春和景明,生气盎然,万物处于新旧交替之中。除此,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古代“建除十二神”,三月的第一个巳日属“除神”值管的日子。建除十二神是中国民俗信仰中的十二位神明,分别为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这十二位神明轮流值日,周而复始,保护天下黎民平安。轮值的神分黄黑两道,黄吉黑凶。传统历书在日期上标注轮值神的名字,什么样的吉日适合做什么事,什么样的凶日不适合做什么事,供人们遇到重大事情时择日所用。

图片

十二个轮值神的排列有着逻辑上的次序关系。欲成事先立事,故“建神”排第一;立新必须除旧,“除神”排第二;不断新生则会满,“满神”排第三……十二轮值神与十二地支对应,以“除神”为例,正月建寅,除在卯日;二月建卯,除在辰日;三月建辰,除在巳日……所以,上巳日是“除神”轮值的日子,也就是说上巳日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为大洁。”

图片

革卦是除旧布新之卦,这就是卦辞为什么说“巳日乃孚”的原因,巳日可以理解为除旧布新的时机。乃,就会。孚,诚信。诚信必有往复,在这里可以解为“响应”,响应是诚信的一种表现形式。易界对“巳日”的解读五花八门,真是文士解易,望文生义;术士解易,神神秘秘。

昨天是“三月三”,今天是癸巳日,正儿八经的上巳节。

                                                              二00二一年四月十五日于厦门

图片

注释:

祓(fú)禊(xì):古代民俗,到水滨洗濯(zhuó),清除不祥的祭祀。

禳(ráng):祈祷消除灾殃:禳解。禳灾。

禖(méi):求子所祭的神。

溱(zhēn):古水名,在今中国河南省。

洧(wěi):洧川,地名,在中国河南省尉氏县。

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春来绿波清澈。男男,女女,游人越来越多。

觞(shāng):古代酒器:举觞称贺。觞酌。

鼠麴(qū)草:也称鼠曲草,一年生草本植物无毒可食用,肝镇咳、祛痰、消炎、降血压的功效。

粿(guǒ):年糕,或米粉、面粉。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