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唾液腺囊肿是指唾液从腺体或腺管内泄露至皮下。四个最常见的唾液腺囊肿分别位于颈部、舌下、咽部、颧弓。
- 唾液从腺体或腺管泄露至皮下,周围形成肉芽组织包裹,此类肿胀并非真正的囊肿,无上皮内衬。
- 分为两类:大腺体和小腺体,前者包括腮腺、颧腺、下颌腺、舌下腺。小腺体数量较多,但很少发病。
- 舌下腺位于下颌腺前方,包括多口部和单口部。多口部位于舌下神经后方,成簇排列,直接开口于口腔内
- 舌下腺或腺管泄露造成颈部唾液腺囊肿最为常见,下颌腺泄露也有可能引起颈部唾液腺囊肿。
- 眼部—颧腺囊肿最常发生眼球突出,可能伴发第三眼睑脱出、眼眶肿胀。
- 贵宾、德牧、澳洲丝梗、腊肠好发,但所有品种均可发病。
- 拔牙、半侧上颌骨切除术、心丝虫感染等都曾报道与唾液腺囊肿有关。
- 颈部—下颌间区(凹陷处)或颈部急性肿胀,最开始有可能位于一侧,肿胀大小可能会变化。
- 舌下—位于一侧,造成采食、吞咽、咀嚼困难。还有可伴有口腔内出血。
- 咽部—呼吸窘迫、吞咽困难、喘鸣。其他少见症状包括干呕、过度流涎、打鼾。
- 颈部—下颌间区皮下存在波动感且无痛性肿胀,单侧或位于中央,肿胀的大小可能会发生变化。
- 颧弓—眼球突出、第三眼睑突出、眶周肿胀。口腔检查可见最后臼齿位置的粘膜向腹侧移位。
- 咽部—咽囊肿可能是口腔检查时的意外发现,注意到咽壁内的软组织肿物,通常需要镇静和口咽检查才可确诊。
- 涎腺症(sialadenosis):双侧唾液腺无痛性肿胀,下颌腺最常见,常与食道疾病有关。临床症状包括恶心、喘息、舔唇、流涎、体重下降。猫也有见报道。外周性癫痫罕见。排除诊断。据报道,苯巴比妥治疗有效(1-2mg/kg/PO/bid)。
- 唾液腺炎(sialadentitis/sialoadenitis):唾液腺的炎性病变,可能恶化为腺体坏死。梗犬好发。临床表现类似涎腺病,但常见触诊疼痛、呕吐。组织病理学确诊。据报道,苯巴比妥治疗有效(1-2mg/kg/PO/bid)。
- 坏死性涎腺化生(NSM):唾液腺炎发展为浆膜粘液腺坏死,腺泡和腺管发生鳞状化生。
- 唾液腺肿瘤:少见,下颌腺和腮腺最常发病,可能发生局部淋巴结转移±远距离转移。临床症状包括单侧、无痛性、实质性、(通常是)固定的腺体肿胀,口臭,眼球突出,吞咽困难。FNA可辅助诊断肿瘤。
- 唾液腺结石:腮腺管最常见,下颌腺-舌下腺复合体也有可能发病。临床症状包括腺体肿胀±疼痛,可能自行消退。通过触诊、X光、CT±唾液腺造影诊断。
- 颈部脓肿:实质性、触诊温热、疼痛明显的局部肿胀,穿刺细胞学显示炎性±细胞内可见细菌。
- 异物:常伴发脓肿。根据病史、CT、手术探查(清除异物和脓性碎屑)诊断。
- 淋巴结囊肿或肿瘤:实质性肿块,穿刺细胞学显示淋巴结组织或肿瘤细胞。
- 皮肤或皮下肿瘤:包括粘液瘤、粘液癌、脂肪瘤等。可能呈现唾液腺囊肿的外观。需要CT或活检进行区分。
- 甲状舌囊肿(Thyroglossal cysts罕见):肿块可发生在颈部任何位置。囊内细胞学显示血性-浆液性、非炎性液体,组织学可见上皮内衬→真性囊肿。
- 体格检查:触诊无痛性、柔软的、波动性肿块,提示粘液囊肿。
- 颈部囊肿体积巨大时,建议动物仰卧着,这时囊肿通常会往发病侧移动,该方法可用于定位囊肿病变位于哪一侧。
- 唾液腺造影:传统X光或CT进行逆行性造影。这些有助于发现唾液腺泄露的位置,从而确定了需要进行手术切除的腺体属于哪一侧。
- FNA:穿刺的液体大多为清亮、黄色或浆液-血性,也有可能是粘稠的陈旧性粘液。
- 细胞学:细胞数量少,非退行性有核细胞。白细胞数量增多提示感染或脓肿。
药物选择 适当医疗护理
饮食 活动性
手术考量 舌下腺和下颌腺切除:治疗颈部、舌下、咽部囊肿,采取侧卧或仰卧位保定。 仰卧:下颌支后方向下颌联合方向做切口,识别颈静脉分叉处,下颌腺就位于分叉处头侧(图24.2)。切开包囊,区分唾液腺和淋巴结,从包囊内分离腺体,向头侧分离腺管至二腹肌。切除腺体,将腺管拽至二腹肌背侧,然后继续向头侧分离腺管,直至舌神经位置(图24.3),然后尽可能靠近头侧结扎并切断腺管。 如果同时伴有舌下囊肿,则需要继续在头侧分离腺管,沿着下颌舌骨肌的背侧分离,移除舌下肉阜往后的所有腺体组织。 如果囊肿巨大,可进行切除,但会造成更大的组织创伤和出血。或者,可仅需切开引流。两种方式都要防止垂直的引流条(图24.4和24.5)。 侧卧:颈静脉分叉的正上方切开皮肤,摘除前可能要先切开腺体并引流干净。如上述方式分离腺体,向头侧平行腺管分离,直到所有腺管游离,结扎并切断。
舌下囊肿或咽囊肿造袋术。 颧腺切除术:颧弓背侧切口,游离咬肌,可能需要移除部分头外侧颧弓以暴露出颧腺。颧腺与周围组织剥离,小心保护贴着腺体的颧动静脉。 腮腺切除术:外耳道腹侧开始向下颌角方向做切口,钝性分离腺体,面神经非常靠近腮腺,小心保护。 双侧唾液腺切除:若双侧同时肿胀或无法判断病变侧(如颈部巨大肿块),可进行双侧唾液腺摘除术。而且,单侧切除之后,另一侧有可能再发病。 
图24.2 动物皮肤上画出下颌支、颈静脉分叉、舌下腺和下颌腺的相对位置 
图24.3 分离腺管至舌神经位置

图24.4 唾液腺摘除后放置主动引流系统 
图24.5 放置引流装置后闭合切口
注释
舌下和咽囊肿手术的术后一定要监测动物是否出现呼吸窘迫。 宠主要观察动物是否出现疼痛表现,若出现可能提示感染。 术后应持续监护动物是否复发。 若术中损伤舌神经或舌下神经,可能出现味觉丧失,舌、下颌、嘴唇、脸颊及口腔黏膜失去运动能力。有可能造成吞咽困难或自我损伤。
病患监护 预防/避免
潜在并发症
Benjamino KP, Birchard SJ. Pharyngeal mucoceles in dogs: 14 cases. J AmAnim Hosp Assoc 2012;48:31–35.Hamaide A, Griffon D. Complications in Small Animal Surgery.Chichester: Wiley‐Blackwell, 2016.Radlinsky MG. Surgery of the digestive system. In: Fossum TW, ed. SmallAnimal Surgery, 4th ed. St Louis: Elsevier, 2012, pp. 417–422.Ritter MJ Stanley BJ. Salivary glands. In: Johnston SA, Tobias KM, eds.Veterinary Surgery: Small Animal, 2nd ed. St Louis: Elsevier, 2017, pp.1653–1663.Ritter MJ, von Pfeil DJ, Stanley BJ, et al. Mandibular and sublingualsialocoeles in the dog: a ret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41 cases, using theventral approach for treatment. N Z Vet J 2006;54(6):333–337.Spangler WL, Culbertson MR. Salivary gland disease in dogs and cats: 245cases (1985–1988). J Am Vet Med Assoc 1991;198(3):465–4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