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情可待成追忆(七)

 桑葚三味 2021-04-21

二十二

曹雪芹写《红楼梦》,写到第八十回“美香菱屈受贪夫棒,王道士胡诌妒妇方”时戛然而止。从此,宝黛爱情何去何从?成为千古之谜。

曹雪芹1763年去世后,他的八十回《红楼梦》以手抄本的形式广泛流传坊间,成为红极一时的畅销书,一时洛阳纸贵。很多喜欢《红楼梦》的人,纷纷写起了续集,各种版本五花八门。比如,有的人写,宝玉修道有成,进了太虚幻境,玉帝下旨让宝黛成婚;有的人写,几经波折,黛玉、宝钗、紫鹃、晴雯统统嫁给了宝玉;有的人写,黛玉死了,被警幻仙姑救活,宝玉发奋读书,同时娶了宝钗黛玉……真是让人目瞪口呆,不一而足。

1791年,乾隆五十六年,高鹗续写《红楼梦》,写了四十回。有一个叫程伟元的出版商,认为高鹗的续写是所有续写中水平最高的。于是,他将高鹗的四十回附在曹雪芹的八十回后,出版了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称为“程甲本”。书空前畅销,一卖而光。第二年,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再版,称为“程乙本”。刊印本的传播效率大大高于手抄本。从此,一百二十回本的《红楼梦》代替八十回本的手抄本,流传于世。高鹗的续写,如果不仔细琢磨,确实可以以假乱真。因此,人们一度认为,一百二十回均出自曹雪芹之手。直到民国初年,胡适等学者们从坊间搜集来八十回手抄本,经过一番仔细的考证、研究,才认定后四十回系他人续写。

高鹗的续文中,第九十八回写了“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以宝玉娶宝钗为妻、黛玉含恨身亡为宝黛故事的结局。宝黛之间的爱情,终成千古绝唱。

如果曹雪芹亲自写后面的故事,宝黛将会怎样?这个问题,让后人猜了200多年,一直无法猜透。

其实,曹雪芹就像一个预言大师。在前八十回中,他草蛇灰线,伏行千里,有意无意地暗示了宝黛的结局——黛玉注定英年早逝,无缘嫁给宝玉。

二十三

最大的暗示,是绛珠草的“还泪”之说。

《红楼梦》开篇就讲了一个神话。据说,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一株绛珠草,快要枯死了。幸好有一个赤瑕宫的神瑛侍者,每天都用甘露来灌溉它。于是,绛珠草活了下来。后来,在天地精华和雨露的滋养下,绛珠草脱胎换骨,修成了一个女体,名唤绛珠仙子。她终日徘徊在离恨天外,饿了,就吃蜜青果。渴了,就喝灌愁水。

因为一直没有机会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所以,绛珠仙子五脏六腑中就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当她听说神瑛侍者动了凡心,要去红尘走一遭时,她也赶紧到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仙子问她为何要追随神瑛侍者下凡,她说:“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于是,两人一起下凡,分别投胎贾家和林家,成了宝玉和黛玉。

因此,所谓的“木石前盟”,就是宝玉与黛玉的仙缘。“木”指黛玉前世绛珠仙草,“石”指宝玉前世那块“无才可去补苍天”的顽石。

“甘露之恩,当泪水相报”。于是,黛玉从小就有不足之症。三岁那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对林如海夫妇说:“这个孩子有命无运,只有出家了才平安。”林如海夫妇膝下通共只有黛玉一个女儿,哪里舍得!和尚只好说:“既舍不得她,只怕她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

 可是,黛玉生来就是“还泪”的。且没过几年,母亲去世,黛玉就去投靠外婆家了。和尚说的话,一句都没做到。

    12岁的黛玉,进贾府后,见到了13岁的宝玉。从此,两个前世有仙缘的人,耳鬓厮磨,朝夕相处。黛玉几乎从没停过眼泪。伤心时流泪,吃醋时流泪,生气时流泪,高兴时,依然还是流泪。《枉凝眉》说的好,“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可是,到了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黛玉的眼泪,却渐渐少了。那天,她看到宝钗和宝琴在一起,想到自己没有姊妹,不免又哭了。宝玉忙劝道:“你又自寻烦恼了。你瞧瞧,今年比旧年越发瘦了,你还不保养。每天好好的,你必是自寻烦恼,哭一会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黛玉一边拭泪,一边说:“近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旧年少了些。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宝玉安慰她说:“这是你哭惯了心里疑的,岂有眼泪会少的。”

其实,作者是在暗示,既然黛玉要用一生的眼泪来报恩。那么,泪尽了,就该离开人家,回到仙界了。

二十四

绛珠仙子来到人间,是为了还泪报恩。高鹗写黛玉含恨而亡,恐怕是不符合曹雪芹原意的。

如果黛玉含恨而亡,回到太虚幻境,怎么向警幻仙姑交待呢?难道她说:“不好意思,我眼泪还过头了,现今轮到神瑛侍者欠我了。”

其实,在宝玉对黛玉说了“你放心”、“任凭溺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等话后,黛玉对宝玉,已经没有当初的小猜忌和小吃醋了。因此,虽然无法确定黛玉在贾府抄家前死还是抄家后死,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她离开人间的时候,是心平气和的。因为,该还的泪,已还清。该了的情,也已了。

这一生,曾经被宝玉这样爱过、疼过、懂过、知过,黛玉可以足矣。

(全文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