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你将“自家孩子”当作“别人家孩子”……

 桑葚三味 2021-04-21

1

亲爱的欢乐:

某晚,姐姐说:“妈妈,最近好多同学过生日,请同学们去家里玩。我最爱去同学家里玩啦,balabala……”

我说:“估计每个孩子都喜欢去同学家玩哦。”

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我们读书那会,放学时间早,作业没有你们现在多。我们一群要好的女同学,常轮流去同学家里玩。今天小红家,明天小玲家,一起做作业,吃零食。直到同学家里要开饭了,我们才知道该回自己家了。

无论去谁家,大家都会觉得,别人家就是比自己家好。

为什么呢?

最简单的一个区别是,回到自己家,父母可能会盯牢我们做作业。但到别人家,别人的父母不仅不会盯牢我们做作业,而且还会热情招呼我们:“孩子,肚子饿了吧?来来来,吃点饼干,吃点水果……”

2

和你们聊了我小时候后,你们哈哈大笑。忽然,妹妹说了一句:“如果每个小朋友轮流去别人家住,一定很好玩。”

妹妹的话,虽是玩笑话,却让我想明白了一件事。

曾和许多家有学龄儿童的父母们聊天,最大的感受是两个字——焦虑。

父母们总担心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学的东西不够多。“别人家的孩子”在学啥,我们家的孩子也得学啊。否则,从一开始就落后了,长大了还怎么竞争?

父母的焦虑感,一定会传递给孩子。不知不觉中,孩子也有了越来越多的焦虑,越来越多的烦恼。

其实,很多父母的焦虑和烦恼,问题就出在“期望太高,要求太多”。

如果我们能像对待“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对待“自家的孩子”,如果大家交换着养孩子,这世界,一定和谐多了。许多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3

我认识一位漂亮、能干的“85后”妈妈H。她有两个女儿,大女儿9岁,小女儿6岁。经营着一家托管中心,照管着50多个小学生。

最近,她苦恼地告诉我:“托管中心里的50多个孩子,我都能和他们相处得很好。但,一回到家里,面对自己的两个女儿,却是各种心塞。各种不自觉,不懂事,真是心累。”

我记得我是这样对她说的:“或许,你对两个女儿的期望值太高了。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然后,我推荐她有空时读一读《我的心里住着一个孩子》。

今天中午,春雨一直淅淅沥沥地下着。我在一家小面馆吃面,手机“滴滴”响了。原来,是H发来了长长一段语音。

H激动地诉说着:“吕姐,看完了你这本书后,我才发现自己一直以来对两个女儿的要求太高太高了。我容不得她们不如人家,总是催她们学得越多越好,越快越好。她们稍微有一点退步,我就紧张、焦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忍不住要批评她们。现在女儿看到我就很害怕。所以,不是女儿错了,而是我错了……”

我回复她:“试着用和托管中心孩子们的相处方式,和你的两个女儿相处。我相信,你的女儿们会成长得更好。”

4

我们明白,爱之深,责之切。

我们也明白,过犹不及。

但,一放到自己孩子身上,或许,就容易忘了。

很多时候,很多问题,皆因太在意。因为太在意自己的孩子,所以会对孩子“求全责备”。但事实却是,人无完人。除了少数天才,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

还是回到H。我记得,她曾对我说:“托管班的孩子们很喜欢我,愿意听我的话,乖乖做作业,等父母们来接。”

我说:“那是因为你对他们的要求一定比你对女儿的要求低,因此,你和他们说话时的口气、眼神,一定温柔得多。他们越来越喜欢你,而你的女儿们,却越来越怕你。”

5

可怜天下父母心。

不过,并不是父母操的所有的心,就一定有道理。很多时候,父母是“欲速则不达”。

孩子,如果我偶尔忘记了这一点,请及时提醒我。

也善意地提醒为人父母们,请减少对孩子的过高要求。用对待“别人家孩子”的心态,用欣赏、鼓励的眼神,去对待“自家孩子”吧。

或许,父母们会惊讶地发现,你的孩子比以前更快乐了。而且,不会比以前差。

2017.3.23

相见甚欢,心中甚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