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维传(第77章)

 桑葚三味 2021-04-21

第77章 七夕之夜

次日清晨,璎珞是在窗外的鸟鸣声中醒来的。或许昨晚有些乏了,今早显然醒得比平日晚了些。

她慵懒地转了个身,发现身侧早已空了,王维大概已经去府衙了。她揉了揉略带浮肿的眼睑,披衣起身,踱到窗前。窗外,被清晨露珠洗得透亮的茵茵青草,正散发着淡淡清香。三五小鸟在枝头的绿荫下,跳来跳去,啾啾欢鸣……

听见璎珞起床的声音,小蝶忙推门走了进来。一进门,就笑逐颜开地举起手中一个开了小孔的木匣子说:“小姐,我一早就在檐下捉喜子,已经捉了好几只了,你看够不够?”

“捉喜子?难不成今日已是七月初七?”璎珞看了一眼木匣子,只见里面已有两只蜘蛛趴在那里一动不动,似乎在吐丝织网。唐人七夕节风俗,是要以蜘蛛织网疏密为巧拙之征的。

“是呀,今天晚上,我们还要向织女乞巧呢。小姐,你的手已经够巧了,不求也罢,我可要好好求上一求。”

“瞧我,每日里昏天黑地地混睡,差点把这么重要的日子都忘了。晚上乞巧用的新鲜瓜果、巧果面点,可曾准备好不曾?”

“小姐现在是有身孕的人了,自然容易倦怠。乞巧用的东西,我都已经准备妥当,小姐放心吧。今日小姐想梳一个什么发髻?”

“都好,你看着办就成。”这么多年,小蝶一直跟随在璎珞身边,色色事情都替璎珞安排妥帖,璎珞很是省心。

小蝶侧头想了一想,说:“我看最近盛行的翠螺髻很是好看,要不小蝶试上一试?”

“好。”

于是,小蝶放下木匣子,先为璎珞洗手净面,再扶璎珞在镜台前坐下,用檀木梳子将璎珞头发梳了一遍,将顶上一束头发用丝带束起,在头顶编盘成螺壳形状,再将下面头发有层次地一一盘起,最后,在髻后垂一根彩色丝带……

璎珞妆罢,朝镜中看了几眼,果然颇有“螺髻凝香晓黛浓,万岁千秋绕鬓红”的韵味。想着王维回来看到这个新发髻,应该也会欢喜,嘴角不自觉地浮现一层笑意。

这日傍晚,王维和璎珞早早吃了七夕特定的吃食——汤饼、千层饼和油酥饼。天还未黑,王维和小蝶将案几抬到庭院当中,小蝶用七个银盘分别装了七样新鲜瓜果、巧果面点,在案几上一一摆放整齐,请天上的织女品评享用,还放了一壶美酒和一个香炉。

七夕乞巧的风俗,起源于汉代。东晋著名炼丹家葛洪(自号抱朴子)辑抄的《西京杂记》中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到了唐代,这一风俗更盛,七夕之夜,上至皇宫,下至民间,无不忙着乞巧,可谓“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待那轮银梳般的新月渐渐从树梢爬到空中,并发出璀璨皎洁的光芒时,小蝶忙取了一个铜镜放在案几上,并双手奉上早已准备好的金针彩线,递给璎珞,说:“小姐,明月当空,咱们这便在月下穿针乞巧,可好?”

璎珞含笑接过七孔金针,就着铜镜反射的月光,熟稔地往七个针孔里一一穿上了彩线。不过,一旁的小蝶却是穿了几次都不成功,急得额角上直冒冷汗,越是着急,就越是穿不过去。

王维见状,呵呵笑道:“小蝶,莫急莫急,今晚向织女乞巧,不成也不碍事。你家小姐手巧得很,你向她求不也一样?”

听王维如此一说,小蝶似乎松了口气,原本绷紧的背脊,顿时松垮了下来,转身屈膝向璎珞伏了一伏,说:“小姐不要嫌弃小蝶才好。”

“小蝶,穿针引线之事,最忌心浮气躁。你且静下心来,再试上一试?”

璎珞点了点头,又凑到铜镜旁试了一次。这次居然真的穿了过去,璎珞和王维不禁为小蝶拍手称好,小蝶抹了抹额角上的汗水,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穿针之后就是拜月。唐人心目中的织女,勤劳善良,心灵手巧,因此,七夕晚上,无论是闺中少女,还是年轻少妇,都要在月下行拜祭的礼仪,希望自己也能象织女一样有一双灵巧的手,有一颗聪慧的心,有一个美满甜蜜的姻缘,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

拜月完毕,璎珞不禁仰头望天。只见那密密麻麻布满星斗的天穹上,仿佛真的有一条泛着乳白色星光的银河划过,硬生生地将牛郎和织女分隔两岸,从此天各一方……

“摩诘,今日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他们聚少离多,一年才见一次面,不知此刻他们有多少话想要对彼此倾诉?”

“傻璎珞,看把你愁的。”夜风习习中,是夏日难得的凉爽。庭院中的葡萄架下,王维揽过璎珞的肩,娓娓道来,“其实,关于牛郎和织女的最早记载,只是两颗星宿。《诗经·小雅·大东》有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织女星和牵牛星从星宿演变成爱情故事的最早文献记载,当是在战国末期、秦朝初年。不过,南朝有位名叫宗懔的才子,在他写的《荆楚岁时记》里,倒是对牛郎织女的故事有另外的说法。”

“宗懔?《荆楚岁时记》?”璎珞不禁在心里小声嘀咕,自己怎么不曾听说呢?不过,在王维面前,她不曾听说过的书,又岂止这一本?不知王维的脑袋里,还藏着多少她不知道的书?在他面前,曾经自诩过目成诵的她,竟有一种“白认识字了”的失落感……

“哦,那他怎么说呢?”璎珞一阵嘀咕后,好奇地问。

“他在书中写道:'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璎珞,你看,在宗懔看来,天帝发怒的原因,并非织女违反天条嫁给牛郎,而是因为织女婚后不再好好织布而已。”王维两手一摊,撇了撇嘴,带着一股重重举起、轻轻放下的调侃。

“啊?这样也可以?”璎珞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一时有些愕然。

“哈哈,神话故事本就是世人想出来的,世人可以这样想,也可以那样想。只不过,真实的生活总有些平淡,所以,世人大多喜欢浪漫动情的故事。所谓的神仙眷侣,也无非是寄托了世人的美好愿望而已。”

“嗯,初唐才子卢照邻的《长安古意》中,有句'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比目鸳鸯真可羡,双去双来君不见’,我很是喜欢。我不知道旁人怎么想,我只知道,即使拿神仙来换,我也不愿意。”璎珞一改刚才的愕然,扬起下颌,神采飞扬地说。

“哈哈,如果嫦娥奔月前能听了咱家璎珞这番话,也不至于日后常常后悔偷灵药了。”王维揉了揉璎珞的头发,哈哈笑道。

“嫦娥为了获得长生,不惜窃药奔月,从此独居月宫,碧海青天,清冷寂寥。与其这样长生,还不如在人间和后羿长相厮守,虽然只有短暂的几十年,却是有情有爱的一辈子。”

“嗯,道理是简单的,但未必人人都能参透。否则,古往今来,也不会有那么多帝王将相,心心念念都想炼丹得道、长生不老了。退一步讲,即使是你我,恐怕也有对死亡的恐惧和对长生的贪念吧?”

“对死亡的恐惧?”璎珞心里“咯噔”了一下,是啊,人和人之间的结局,其实只有两种,一是生离,二是死别。如果有一天,生命走到尽头,王维先她而去,她不知道,没有他的人间,她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如果她先王维而去呢?她一样也不忍心让王维独自承受没有她的独孤清冷……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残忍之处。从出生那一天起,就知道生命的终点是死亡,但却依然只能按部就班地往前走。到了终点时,功名富贵等一切身外之物,通通都可以放下,但唯独和爱人之间那份刻骨铭心、海枯石烂的爱,却真的难以割舍……

“璎珞,在想什么呢?”见璎珞顾自低头发怔,王维抬起她的下巴,凝视着她的眸子,柔声问道。

璎珞心里忽然有种难受,久久看着王维,缓缓开口说道:“摩诘,如果有一天,我们都老了,我希望我能先你而去。因为……”

不待璎珞说完,王维就将她拥进怀里,呵呵笑道:“都是我不好,和你聊什么长生不老,倒是惹你胡思乱想了。”

“摩诘,你说的对,我也害怕死亡,可是我更害怕没有你的尘世。因此,我只愿此生能走在你的前面……”璎珞摇了摇头,从王维怀里挣脱出来,认真地说。

听璎珞讲到最后一句时,王维用手轻轻捂住了她的唇,佯怒道:“从今往后,不许你再说这些糊涂话了。罢罢罢,都是我不好。时辰不早了,你也乏了,咱们进屋安歇吧。”

从穿针引线到月下漫谈,璎珞确实有些乏了,上床后便在王维怀里沉沉睡去。可是,王维却迟迟无法入眠。

原本温柔的月光,在失眠的王维看来,却似乎有些刺心,就像方才璎珞在他怀里说的那番话,让他莫名有些不详的预感。

自打认识璎珞以来,他就知道,她是一个重情聪慧的女子。重情聪慧的女子,难免多愁善感,而忧伤最是伤人,所谓“情深不寿,慧极必伤”,说得便是这个道理。更何况她如今已是有孕在身之人,方才说出那番话来,并非有福之兆,万一生产时……

王维不敢再想下去,只是将璎珞搂得更紧了些,在心里默默发愿:“璎珞,我会一直陪着你,你也一定要——陪着我。”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