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193章)

 桑葚三味 2021-04-21

第193章 山雨欲来

自李林甫当上宰相后,张九龄心中的担忧一日胜过一日。

张九龄出生于673年,李林甫出生于683年,两人相差十岁。两人虽然相识已久,但道不同不相为谋,多年来一直互相没有好感。

两人相识于718年。那年春天,45岁的张九龄因修大庚岭路有功,从岭南被召入京拜为左补阙,主持吏部考试选拔人才。那一年,李林甫35岁,已在太子中允闲职上蹉跎了好几年。

720后,李林甫的姨父源乾曜担任门下省侍中,源乾曜儿子源洁为表兄李林甫求取司门郎中之职,源乾曜的回答一时被传为佳话。他说:“郎官应有才干声望,哥奴也能当郎官?”只是将李林甫从太子中允改为太子谕德。此事一方面说明源乾曜大公无私,一方面也说明李林甫的才干声望确实平平,并未引起张九龄的注意。

张九龄和李林甫的第一次冲突,发生在726年。那一年,在御史大夫宇文融的引荐下,李林甫被提拔为御史中丞。因宇文融和中书令张说只见颇有积怨,宇文融便和李林甫一起向李隆基弹劾张说,列举张说“引术士王庆则夜祠祷解,其亲吏市权招贿”等罪状。

李隆基一怒之下,就罢免了张说的宰相之职。不仅如此,连被张说赏识提拔的张九龄也受到牵连,被指控说亲附张说,将张九龄从中书舍人降为太常少卿,不久又被调出京师,远赴冀州(今河北衡水市)担任刺史。

后来,经过有司调查,李隆基终于明白,宇文融和李林甫弹劾张说,并非真正履行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的监察职责,而是闹朋党之争。于是,李隆基各打五十大板,令张说致仕,令宇文融出任魏州(今河北大名县刺史。但李林甫却毫发未伤,从御史中丞调任刑部侍郎,后来又担任吏部侍郎,一路青云直上。

通过这件事,张九龄渐渐看清了李林甫的为人手段。他生性阴柔,精于权谋,与宫中宦官、妃嫔交情深厚,对李隆基的举动了如指掌,每逢奏对都甚合李隆基的心意,越来越受李隆基赏识。

正是因为张九龄明白李林甫的为人手段,因此,当李隆基就提拔李林甫为宰相一事来征求张九龄意见时,张九龄明知李隆基已铁定了心要提拔李林甫,但依然决定犯颜直谏。

他一脸肃然地对李隆基说:“陛下,宰相位高任重,事关社稷,李林甫虽有吏才,但持身欠正。这宰相人选,只怕还需斟酌一番才好。”

其实,他真正想说的还有一句:“陛下若要重用李林甫,只怕有一天会给大唐带来灾难。”但这句话毕竟太重,他想了一想,还是忍住不说了。

果然,李隆基并未尊重张九龄的意见,依然将李林甫擢为宰相,和张九龄、裴耀卿一起进入宰相班子,成为大唐最有权力的人。

面对这个诏令,张九龄无力地摇了摇头,在心底发出了一声长叹。他不知道李林甫将要做些什么,但他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会力挺寿王李瑁为太子,而这必然掀起轩然大波。自古以来,因废储夺储而引发的流血斗争还少吗?他不能眼睁睁看着一代明君贤臣用20多年时间开创的开元盛世毁在李林甫一个人手中!

忽然,他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此刻恐怕还在嵩山修佛。是时候让他重返朝廷,助他和裴耀卿一臂力了!(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