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已去世三年的宰相李林甫难辞其咎

 思明居士 2019-09-25

引言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安禄山是一个非常熟悉的名字。有时候人们的目光更多集中在他与唐玄宗李隆基、杨贵妃之间的故事,很自然地联想到可能在杨贵妃和安禄山身上发生了爱情,也许恰恰是因为他们这个故事是如此的令人熟悉的缘故。回归到安禄山身上,他在唐玄宗李隆基天宝十四年引发的一场动乱可以说直接改写了唐朝历史,乃至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唐玄宗李隆基无论如何一开始也想不到这个看似恭敬、顺从的胡族胖子会将他心目中的盛世大唐拖入万丈深渊。安禄山叛乱并不是偶然发生,这一切都是由李林甫执政时期的一系列制度所养育起来的。

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已去世三年的宰相李林甫难辞其咎

影视剧中的安禄山

新与旧的较量

为了更好理解安禄山会起兵作乱,在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初期,有一件事尤其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前期所任命的多数重臣,都是通过科举考试迈入仕途的,而且他们当中许多人在武则天时期就已经身居要职,特别是姚崇、宋璟。唐玄宗李隆基也正是将国家大事交付这样一批官员处理,而他们也不负众望为唐玄宗李隆基开创了一个在中国颇具有代表性的盛世。盛世之下也暗流涌动,从公元721年宇文融开始括户,一直到公元736年李林甫执掌权柄,关中旧贵族就与那些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新兴士子之间的矛盾贯穿其中。

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已去世三年的宰相李林甫难辞其咎

唐玄宗

宇文融是一名典型的关中旧贵族,他是北周皇室的后裔,也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而是通过门荫获得自己的官位。当时身居宰相职位的张说从一开始就极力反对宇文融括户,并且毫不隐瞒他个人对宇文融的厌恶。

中书令张说素恶融之为人,又患其权重,融之所奏,多建议争之。融揣其意,先事图之。中书舍人张九龄言于说曰:“宇文融承恩用事,辩给多词,不可不备也。”说曰:“此狗鼠辈,焉能为事!”

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已去世三年的宰相李林甫难辞其咎

张说

在公元725年,张说与宇文融之间便发生了第一次冲突。当时唐玄宗李隆基在泰山封禅的主要事务由张说主持,而张说却有意偏袒自己的亲近之人,将最好的职务分派给他们。结果引起朝廷官员诸多不满,于是宇文融向皇帝秘密上奏,建议重新对人选进行考核和测试。至此宇文融便开始利用自己在御史台的权力来弹劾张说,并且联合了两个盟友,一个是御史大夫崔隐甫另一个则是御史中丞李林甫。公元726年,宇文融、崔隐甫和李林甫三人共同弹劾张说收取贿赂,徇私枉法并且引术士占星。于是唐玄宗李隆基下令逮捕张说,后经审理发现罪证确凿,张说被罢相。

李林甫登台表演

从726年张说倒台到729年宇文融身居宰相之位的三年间,朝廷中还出现了三位宰相,分别是源乾曜、杜暹、李元纮。但是宇文融的任相时间非常短,他本人对于当时整个文人士子多持有一种敌视的态度,所以宇文融的倒台非常快。宇文融罢相之后,由裴光庭和萧嵩继续执政。但是好景不长,宰相之位频频易主。公元733年,唐玄宗李隆基任命张九龄担任宰相。对于张九龄他算是一个纯粹的文学士子,曾经也和张说联系比较密切。张九龄是来自于岭南官宦家庭,父亲和祖父都在本地任官,家族中也没有人入朝为官。为此张九龄本人也是极为反感通过其他方式迈入仕途或者是获得晋升的官员。

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已去世三年的宰相李林甫难辞其咎

张九龄

公元734年,唐玄宗李隆基又任命另一名宰相李林甫,据史料记载,李林甫晋升相位得到了唐玄宗李隆基的宠妃武惠妃的推荐。

休既入相,甚德林甫,与嵩不和,乃荐林甫堪为宰相,惠妃阴助之,因拜黄门侍郎,玄宗眷遇益深。

对于李林甫有必要对于他的出身和背景以及性格做一个简单的了解,毕竟他即将成为这段历史的重要人物。李林甫本人出身于李唐宗室,也属于关中旧贵族。他也是通过门荫进入仕途,无需参加科举考试,所以与当时文学士子并无交好。一些文人士子出于报复心理,撰写了一些逸闻趣事讽刺李林甫。尽管这样李林甫在混迹官场方面的天赋使得事半功倍。他善于利用他敏捷的头脑再加上一些肆无忌惮的阴谋诡计,几乎使他成为了一段传奇。

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已去世三年的宰相李林甫难辞其咎

影视剧中的李林甫

很显然,李林甫和张九龄之间自然是水火不容,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当然张九龄本人也有着性格缺陷,他在为人处世方面心胸异常狭隘。张九龄总是想方设法地保持文人士子的地位,为此不余遗力地贬低军人。例如他曾反对宽恕安禄山,也极力反对唐玄宗李隆基提拔张守珪为相,还有一次他反对唐玄宗李隆基封赏牛仙客。

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

看似张九龄站在了文人士子的立场上,实则一步一步将自己推入深渊。时间一长唐玄宗李隆基也感到厌烦。于是唐玄宗李隆基便利用张九龄为严挺之辩护一事将其罢相,给出的理由怀疑张九龄疑似在结党。时间也就来到了736年,这一年唐朝的中枢政局已然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接替张九龄职位的牛仙客则是完全地屈附于李林甫,在国家大事制定方面也是表现出唯唯诺诺的态度。

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已去世三年的宰相李林甫难辞其咎

影视剧中的牛仙客

昔日朝堂上激烈争执的局面一去不复返,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波涛汹涌,这平静的背后存在一种巨大的张力,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以另一种方式爆发出来,而且是摧枯拉朽地横扫了唐帝国。

无意插柳柳成荫

在公元736年便进入李林甫专政时期。在李林甫专掌朝政的前几年,他表现得比较温和。时间来到牛仙客死后,其的位置由幽州节度使李适之接任。李适之本属于皇室成员同样靠门荫入仕。事实上,李适之与唐玄宗之间的关系远比李林甫走的亲近,为此李林甫也不可能十分开心的欢迎他这个新同僚的加入。李适之的任命一定是违背了李林甫的意愿,唐玄宗李隆基可能是因为李林甫的集权而感到不安,希望李适之来平衡朝中势力。

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已去世三年的宰相李林甫难辞其咎

李适之

据史料记载李林甫耍诡计使李适之失去皇帝的信任,他先是鼓动李适之告诉唐玄宗,华山之下有金矿,随后又向群玄宗解释,他早就知道这些情况的存在,之所以保持沉默,是因为华山的龙脉所在不得毁坏。最终李林浦通过一系列比较阴险而又非暴力的手段成功削弱自己的对手,使得以李适之为首的政治集团就遭到了无情的打击,他们大多数人都死于非命。

随后李林甫及其亲信又利用太子谋立一案,继续扩大他们的权益,同时打击他们的政敌。李林甫第一个目标锁定在了韦坚和皇甫惟明身上。李林甫抓住了太子访问韦坚宅邸,同时韦坚与皇甫惟明在道馆相见一事,向唐玄宗李隆基报告他们意图推翻皇帝,共立太子。此事后韦氏兄弟以及同党被贬职。后又因图谶之事,韦坚、皇甫惟明等人都被处死。同时李林甫又将王忠嗣牵扯到太子谋立一案当中。

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已去世三年的宰相李林甫难辞其咎

王忠嗣

在针对太子数次的大狱中,李林甫的亲信有一个新的人物,这就是杨国忠。他是皇帝新宠杨贵妃的一位远房堂兄,此时他在政治上只是一个小人物,也是李林甫进行政治斗争的一个工具,但是它很快就迅速蹿升并成为后者的竞争对手,最终代替李林甫为相。

当李林甫一一地击败他的这些竞争对手时,他自然不希望看到一个新的野心勃勃的势力崛起,尤其是在对外扩张的浪潮中继续崛起,而这种扩张又是唐玄宗所希望看到的,在安禄山身上他似乎看到了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这个方法可以解决他个人当时所面临的难题,但最终却给唐朝带来了一场灾难。安禄山对于他而言无疑是一个理想的节度使,是一个纯粹的士兵,由于目不知书也不可能升至高位,因此在王忠嗣获罪之后,李林甫就公开提倡任用蕃将为节度使的政策,他宣称蕃将少养马上,长习阵敌,比汉人将领更为勇猛。而唐玄宗此时也热切追求开疆扩土,又怠于政事,希望将政事都委托给丞相,于是便同意此事。

国家武德、贞观已来,蕃将如阿史那杜尔、契苾何力,忠孝有才略,亦不专委大将之任,多以重臣领使以制之。开元中,张嘉贞、王晙、张说、萧嵩、杜暹皆以节度使入知政事,林甫固位,志欲杜出将入相之源,尝奏曰:“文士为将,怯当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战有勇,寒族即无党援。”帝以为然,乃用思顺代林甫领使。

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已去世三年的宰相李林甫难辞其咎

影视剧中的安禄山

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李林甫会特别赞成安禄山的高升,以便成为他新政策之下成长起来的光辉榜样。另外还有一件事也能体现出安禄山对李林甫的巨大尊敬,据说安禄山每次与李林甫对话都紧张到汗流浃背,有一次他到中书厅去见李林甫。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就让他坐下,并脱下自己的袍子给他披上,从那以后即使回到自己的方镇也会一直提心吊胆,担心接收到李林甫传达给他的要求。据说有一个臣子曾模仿他焦急询问奏事归来的样子,逗得唐玄宗大笑不已,这些故事都非常一致地描绘了一个这样的画面,就是安禄山作为一个天真不懂世故的武夫。。还有一些小的事件,也可以说明安禄山与唐玄宗以及杨贵妃之间的关系,他像个滑稽的小丑一样取悦他们,安禄山体肥无比,并且在宫廷礼仪方面比较欠缺,这为大家提供了许多消遣,不过有人认为安禄山如此这般,不过是刻意伪装,是为了隐藏他的不臣之心。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750年安禄山开始走向权力的巅峰。公元750年安禄山入朝意味着皇帝将给他更多的封赏,唐玄宗为他新建了一所宅邸。安禄山到达之日,杨氏兄妹一起出城迎接,唐玄宗则亲自与他上考,并赐予他可以在管内起五炉铸钱的特权。751年安禄山生日,由于他被杨贵妃收为养子,因此收到丰厚的礼物,还有唐玄宗个人许多赏赐。同年返回自己的方镇之时他还兼任了河东节度使,此时他已经达到自身荣耀和权力的巅峰,掌管着整个中国北部边境东北部的武力,但是京城内部政治格局却悄然发生变化,李林甫虽然表面上压制着所有反对者,但是他不能阻止那些曾经为他所用的人,还有更大的野心和企图,其中就包括杨国忠等人。

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已去世三年的宰相李林甫难辞其咎

影视剧中的杨国忠

752年王鉷倒台,朝中势力平衡进一步打通,王鉷倒台的最大受益者是杨国忠,他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又接管了王鉷的所有职务,此时杨国忠已经可以显而易见地成为李林甫的最大政敌,二者的斗争也转向公开的同时也更为激烈,很显然当时朝廷中大多领袖人物包括安禄山,吉文等人都是支持杨国忠与李林甫形成对立。

这时李林甫也已经走到生命的尽头,尽管在与杨国忠对峙时开始处于弱势,但至少在他生命结束那一刻,李林甫都至少在表面上保持着他的最高权位。现在到了安禄山迈向人生新阶段的时刻,他携带着巨大的破坏力试图给唐帝国致命的一击。

755年安禄山起兵叛乱,已去世三年的宰相李林甫难辞其咎

安史之乱形势

结语

安禄山在李林甫执掌权柄时期,还是一个恭恭敬敬的胖子,等到杨国忠执掌大权一手遮天的时候,这个胖子就改变了他原有的态度。如果说造成这一切的幕后黑手是谁?非李林甫不可。李林甫在九泉之下也不会想到正是自己昔日的一举一动,使得唐朝再也没有机会去攀登世界巅峰,在也没有从这个打击中恢复过来。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