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17章)

 桑葚三味 2021-04-21
再说朝中之事。

因为一个人的提拔与否,张九龄再次站到了李隆基的对立面。这个人就是朔方行军大总管牛仙客。

牛仙客出生于675年,比张九龄年轻两岁,比李林甫年长八岁,曾担任河西节度判官,是河西节度使萧嵩的心腹。729年,萧嵩入朝拜相后,牛仙客被提拔为河西节度使736年,牛仙客调任朔方行军大总管,河西节度使之职由崔希逸接任。

不久,崔希逸上报朝廷,牛仙客在任时厉行节约,积蓄财物,政绩可观。李隆基颇为好奇,命刑部员外郎张利贞前往核实。张利贞回奏朝廷,称河西的确仓库盈满,器械精劲。李隆基大悦,想让牛仙客到尚书省任职,担任六部尚书 

中书令张九龄知道后,上奏反对道:“自开国以来,尚书之职只有德高望重者才可担任。牛仙客边疆小吏出身,骤然提拔到清要之位,恐怕会遗羞朝廷。

李隆基虽然心中不悦,但张九龄说的不无道理,便只好退了一步,说给牛仙客加封爵位。不料,张九龄再次反对说:“封爵是为了奖励功劳,牛仙客身为边将,充实仓库,修理器械,乃是本职,不足以论功。陛下赏赐金帛即可,不可封爵。

张九龄字字句句,在李隆基听来是如此刺耳,却又一时挑不出刺来,便默然不语,不欢而散。退朝后,李林甫故伎重施,暗中向李隆基进言道:“牛仙客确有宰相之才,张九龄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倒是有些不识大体了。几句话就把李隆基说得龙颜大悦。

次日上朝时,李隆基再次提出要给牛仙客封爵,张九龄仍旧反对。这下,李隆基终于怒不可遏道:“你嫌牛仙客家世寒微,难道你出身名门?”

张九龄摇了摇头,一脸肃然道:“臣出身岭南寒门,不如牛仙客中原人士,但臣却在中枢执掌文诰多年。牛仙客此前只是边疆小吏,目不知书,如加以重用,恐难孚众望。请陛下三思。”

退朝后,李林甫再次暗中进言:“只要有才识,何必满腹经纶?天子用人,有何不可?”

于是,这一回,李隆基再也不顾张九龄反对,铁定了心赐封牛仙客为陇西郡公,采邑实封三百户人家。

消息传来,牛仙客自然对李林甫感激涕零、感恩戴德,朝中大臣们无不议论纷纷,看张九龄的眼光越来越不一样了。

转眼间,便到了八月初五。这天是李隆基生日,宫中照例举行千秋节。寿宴进行到高潮时,文武百官纷纷向李隆基献上奇珍异宝,而张九龄送上的贺仪却是他亲自撰写的《千秋金鉴录》。

他手捧书稿,上前一步,向李隆基语重心长道:陛下,以镜自照见形容,以人自照见吉凶。臣述前世兴废之源,为书五卷,谓之《千秋金鉴录》,还请陛下笑纳。

李隆基面上淡淡地笑了笑,心里却恨恨想道:“今日是朕的好日子,你却拿这个来提醒朕,要朕从善如流,励精图治,言下之意,不就是怪朕不够从善如流,不够励精图治么?”

如果说这些矛盾虽然让李隆基对张九龄越来越不满,但还不足以让李隆基对张九龄出手,压垮张九龄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李林甫告发中书侍郎严挺之徇私枉法一事。

73611月,李林甫告发中书侍郎严挺之徇私枉法,张九龄作为严挺之的上司,深知严挺之是清白的,就为严挺之据理力争。

不料,李林甫早已向李隆基参了一本,说张九龄和中书侍郎严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等人交往过密,有结交朋党之嫌。

李隆基对结交朋党最是深恶痛绝,一怒之下,二话不说,就罢免了张九龄的中书令之职,降为尚书右丞相。

与此同时,因为裴耀卿与张九龄交好,也因此事牵累,被免去门下侍中一职,降为尚书左丞相

至此,李林甫终于赶走张九龄,当上了梦寐以求的中书令,总理朝廷政务。在李林甫大力推荐下,刚被封为陇西郡公的牛仙客,也如愿以偿进入尚书省,担任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式入相。

“玉娘,我苦心经营了二十多年,从被人踩在脚底的千牛直长做起,一路摸爬滚打,终于当上了这大唐第一宰相!你说,你服不服我?我这算不算大器晚成?”

“服,服,即便你不当这第一宰相,我也服你!大器是大器,这晚成么,倒还不算,你何曾老了?”武玉娘知道李林甫此刻定是心花怒放,言语间不由也带上了几分媚意,不过,她忽然想起了武惠妃,不由眉头微皱道,“哥奴,虽说你当上了第一宰相,但惠妃交代的事,你还没有办成呐!这终归是桩心病。要废除太子,谈何容易?你到底有几成把握?”

“哼,当真是妇人之见。你说,这朝中上下,谁反对废除太子最凶?当然是张九龄和裴耀卿。如今,他俩都被我赶下了宰相之位,这朝中上下,谁还敢再吱一声?你放心,不出半年,我便会帮武惠妃办妥此事,你信也不信?”

“信,信,我何时不曾信你了?再说了,谁当太子,我关心作甚?我关心的,只有你一个……”武玉娘知道,随着李林甫当上中书令,他身边的美娇娘一定会越来越多。她不知道她还能抓住他的心多久,她只知道,这一刻,他还在她身边……(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