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物最相思——王维传(第225章)

 桑葚三味 2021-04-21
当王维得知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的消息时,已是第三日的早朝时。王维如雷轰顶,心急如焚,散朝后便一路快马加鞭,奔赴张九龄家中,却见大门洞开,庭中空空。

看护宅院的老苍头急急走了出来:“王大人,张大人的车马刚走,你赶紧去灞桥,或许还能赶得上……”不待老苍头说完,王维就跃然上马,朝灞桥风驰电掣而去。

可惜,王维到底晚了一步。当他风尘仆仆赶到灞桥时,哪里还有张九龄的影子?不过,一个熟悉的背影映入了他的眼帘,那人正怔怔地站在灞桥亭中,向远处极目眺望。此人正是尚书左丞相裴耀卿。

“裴大人,王维来迟了!”王维翻身下马,几步走到裴耀卿身后。听见声响,裴耀卿转身回头,见是王维,一把握住他的手,声音哽咽道:“摩诘,你也知道了?张大人已经走远了……”

“裴大人,为何不告诉我一声?张大人待我恩重如山,我也想送大人一程。”

“唉,昨日一早,张大人请我去他府上,嘱咐了我一些事,并再三交代,不能告诉任何人。因为眼下这种局势,无论谁来送他,都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裴耀卿拍了拍王维的肩膀,忽然想起了什么,说,“对了,张大人特地留了一首诗给你,喏,就是这个。”说着,从宽大的袖袍中掏出一张诗笺。

王维眼角湿润,忙双手接过诗笺,一字一句念了下去: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摩诘,张大人说你进退有度,慧珠在握看到这首诗,自然就明白该如何自处了。莫负生平所学,莫负张大人的一片苦心呐。

王维点了点头,强忍泪水,向裴耀卿俯身行礼道:“裴大人,您和张大人的谆谆教诲,王维从未忘怀,请受王维一拜。”

“摩诘,你我之间,何必多礼?起风了,咱们回去吧。”裴耀卿扶起王维,再次回头看了看张九龄远去的方向,叹了口气道,“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大人这一走,朝中恐怕无人再敢直言。国事堪忧,天下堪忧呐。
在裴耀卿的叹息声中,王维不由想起了张九龄曾经对他说过的那些话,字字句句,仿佛犹在耳畔:

眼下朝廷表面上风平浪静,实际如何,你我都很清楚。如果老夫年轻十,韬光养晦,静候时机,或许未为不可,可如今,老夫还等得起吗?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为三纲。君王要心怀社稷,心忧天下,为人臣子者,则要不计荣辱,为君分忧,此乃臣本分。

所谓炙手可热,权倾朝野,从来都非老夫所愿老夫年事已高,去日无多,凡事不问祸福,只求问心无愧,此乃臣子本色

权势名声,原是世上最迷人心窍之物,也是最靠不住的身外之物。大丈夫立于世间,靠的不是这些身外之物。我们不能为权势名声所迷,失了本心。

“人生在世,不能投机取巧,见风使舵,而磨砺慧心,坚定本性。只有如此,到了人生尽头,才能心底安然,不留遗憾。
摩诘,你绝不能一走了之。无论时局如何变化,你都须明白,朝中多一个好人,就可以少一个坏人。
…………
这样想着,想着,王维眼中噙着的热泪终于忍不住滚了下来。刹那间,他忽然明白,张大人之所以不怕触怒龙颜,不惜黯然离场,是因为他心中早就没有自己。和臣子的本分、本色、本心相比,个人的荣辱得失又算得了什么呢?或许,只是天上的过眼云烟罢了。

他闭了闭眼睛,抬头看向远方,一双眸子明澈得仿佛可以照见世间一切微尘。他不知道接下去的长安城会发生什么,但他知道,虽然长安城失去了张九龄,但张九龄说过的那些话,早已深深烙印在了他的心里。仿佛一盏明灯,在即将到来的黑夜里,依然可以照亮他前进的路。(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