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针灸基本功:如何学习医古文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1-04-21
国医大讲堂2021-04-21 14:22:30

针灸基本功:刺针方向的八个原则

  • 针灸基本功:学习中医与语文的关系

  • 针灸基本功:背诵歌诀(图文 音频)

  • 针灸基本功:练习针法,练好指力

  • 针灸基本功:针灸如何取穴?如何“针下辨气”?

如何学习医古文?

一、培养爱好古文的兴趣

“古文”,也称为“文言文”。依现在统一的说法,古文是古代汉语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的古代书面语”。它包括唐代古文运动以后,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仿古之作;也包括历代诗、词、歌、赋、散文等多种体裁的古典文学作品。学习古文不但可以增长哲学、历史等各门知识,而且也是一种艺术享受。好的文章念起来抑扬顿挫,琅琅上口,铿锵和谐,悦耳动听,令人百读不厌,其味无穷。深入钻研,反复吟诵,能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思想修养和文学素质;还能使人心境开朗,怡然自得,有一种优美的感觉。常见一些老文人闭目养神,口诵心维,吟哦诗文,既是温习,又是娱乐。读一些古文,不但可以丰富语言、词汇,增加成语、典故的运用能力,更是学好医学的良好基础。有了它,学习中医就会理解得更深刻,更容易掌握。要达到这个目的,非得下功夫多读书不可,刚开始略有艰难,但是过关之后,就是平坦的大道。入门之后,尝到甜头,自然就会产生兴趣了,以后再登堂入室也不是难事。

二、学习文言基础知识

文言是先秦时期的书面语言,两千多年来一直沿用。虽然历代有些变化,但基本还是仿古的。到“五四运动”后才有了现代白话文。所以要读懂文言文,必须学会一些文言语法知识。但是也不要太专门、太深奥、太细致。只要从阅读文言文的实际需要出发,着重分析常见的语法、词汇,以文带法,文法结合就可以了。例如:文言的字和词,实词和虚词,语法和音韵等,各学习一些例子,领会其基本概念就行了。主要方法是多读范文,从中吸取营养,慢慢地就掌握文言文的基础知识了。此外,工具书也很重要,如《中国历史年代简表》、《汉语词典》、《辞源》、《中国医学大辞典》、《中国药学大辞典》、《针灸辞典》等,也应具备。

三、背诵和牢记

学习古文和医古文为什么要背诵呢?这也和学习医学知识一样,如果只是理解大意,一到临床还是不会应用。所以必须牢记。要牢记,就得熟读,熟读到能够背诵才行。背诵有助于深入理解,有助于更扎实地学好医学基础知识,这也是作好临床工作的重要条件。

常见歌唱家能连续演唱几十首不同内容、不同曲调的歌曲;戏剧演员能唱很长一段台词,一字不差;山东快书一口紧接一口,描述各种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故事情节,真使人佩服他们的记忆力,羡慕他们的本领。我们中医在临证时,如果也能这样熟练地背出理、法、方、药等基本知识,那么一定会辨证准确,用药中肯,取穴精到,提高医疗效果。

经验证明,学习古文不像看小说那样,一读即过,领悟大意而已。学习医古文必须强调牢记,下硬功夫,定期早读,坚持夜课。要选好课文,分节分段,反复朗诵,读熟一段,再读一段,难读的句要连念数十遍。每天要从一篇文章的头读起,熟的一念即过,到不熟的地方再逐句攻。要达到滚瓜烂熟,脱口而出,能够背诵的程度,才能为我所用。这样不能算“死”读书,这是先“死”读而后活用的必由之路。

关于背诵的问题,笔者在“文革”期间曾请教过一位长期被批斗正在劳改的著名老中医、老教授,他语重心长而又含蓄地说:“虽不强调背诵,但要'记住’,如汤头、脉诀、药性等等。熟记之后,心中了然,应用方便,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乎?”至今我还在想这句话,“要记住”,不多读,不背诵,如何记得牢呢?所以,还是非熟读牢记不可。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下去,必有心得。只要多读书,一定会达到“熟读深思妙自知”的境地。可惜现今的中医学生把大量得时间花在理解性的知识上,真正下功夫读古书的人太少了!

古往今来,凡是在学术上有成就的人,都是下大功夫苦学的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至理名言。但是背诵也要掌握技巧。汗牛充栋的文学书和浩瀚的医籍,一一成诵,万不可能。椐《四库全书》总目记载,重要的医书就有2498卷,只是书名也不好记住。所以,要分清主次,选择重要篇章作为必读课,或者摘出名句、精词、嘉言,然后攻读,日久见功,不能贪多求快,好高骛远。如果不加选择,见书就读,反而浪费时间,其结果是丢掉纲领,抓住末节,费工大,收效微。

在攻读的时候,要眼看、口念、耳听、心想四结合,即所谓“口而诵,心而维”。这样,效果既快又好。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主张学与思维相结合的读书方法。因为只读书而不思考,就辨不清是非,容易上当受骗,成为本本主义,只是思考而不读书,问题仍然疑惑不解。同时,还要分析课文,掌握行文规律,注意音韵,运用联想和对比,分析异同之处。记住层次,就不至于杂乱无章,张冠李戴,把书背串了。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要下功夫读书。宋代朱熹写过一首诗:“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机会万万不可错过,只有认真读书才会成为有学问的人。

读熟之后还要常常温习,才不至于忘却。孔子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就是学会之后还要不断温习。所谓:“学之时有限,习之时无穷”,温习旧课可以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开阔思路,就是增加新知了。

四、如何选读医古文

历代医药学家,大都是医文兼优,他们把毕生的经验,用文字总结出来,行文用语非常简练,特别是对必读之处往往取其精华,以诗、词、歌、赋形式编成文章,押韵合辙,便于背诵。如《药性赋》、《濒湖脉学》、《汤头歌诀》、《十四经穴分寸歌》、《标幽赋》等,都是初学者应练的基本功。

中医的经典《黄帝内经》(电子图书馆黄帝内经内容较多,请搜索查阅)有许多篇章都是有韵律很好的文章;《伤寒论》(电子图书馆伤寒论内容较多,请搜索查阅)中的条文,文字精练,言简意赅;《医宗金鉴》更善于以诗句概括。这些都是中医必读的书。此外,有些医书序文、医德、医论、医案、医话等,也应该选读。

在选读历代医学文章的时候,从体裁上要照顾到诗、词,歌、赋、散文等,从内容上药物、方剂、诊断、内科、针灸、气功等都要读一些,养生保健方面也不容忽视。选读这些文章有一举两得之妙,既学习了文学,提高了阅读医古文的能力,又学会了医学知识。这样费力小,收效大,何乐而不为呢?在青年时代,一旦读熟,则终身难忘。不但临床应用时判处方药可以左右逢源;讲起课来亦可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写起文章来知识渊博,可以引经据典,信手拈来。如果能使大多数中医都能成为能写、善讲、会看病的全面手,对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是有很大好处的。如果有条件,或者有深入研究的必要,还可以扩大范围,博览群籍。如先秦诸子、汉赋唐诗、历代散文等。

总之,经验证明,学好古文或医古文,是学好祖国医学必备的先决条件。中国有句古话说的好,“欲诣扶桑,无舟莫适”。若将中医比作扶桑,古文就是行舟。可见古文与中医关系的密切了。但是,现在有些学习祖国医学的人,不注意文学,囿于一时行舟,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与古人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好学精神,两相比较,则有天壤之别。也有些人想提高文学知识而不知从何下手。“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在当今中医学的学习过程中,尤其应该重视提高中国古代文学的修养。愿中医界同仁,能以古代医家为楷模,认真学习,刻苦读书,这样才能后来居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注:本文摘自《针灸基本功》作者:谢锡亮、关玲,由培医教育(tcmedu)整理,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