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伯温为何坚持要杀清官张昶?张昶得意时泄露的话,道出其中杀机

 思明居士 2021-04-21

在古代封建制度的实行下,朝廷官员根据官级拿着俸禄,再加上有些官员拿人钱财替人办事的私密收入,其实在朝官员大多都是身家不菲的。可在明朝建立之前,却有一位身着满是补丁的衣服却还舍不得扔掉、皇帝下发命令后第一个执行的清官,他就是张昶。

“清官张昶”作为元朝高官户部尚书,为何会在元朝与各地起义军相对立面的时候,来到朱元璋身边呢?说起来,还是元顺帝的一道旨意,改变了张昶原本一帆风顺的一生…

话说元末年间,各种矛盾再加上天灾肆虐,让走投无路的农民纷纷铤而走险,揭竿起义,对这个早已奄奄一息的大元朝发起了抗议。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也在阴差阳错中参加了起义军,在当时影响颇大。

刘伯温为何坚持要杀清官张昶?张昶得意时泄露的话,道出其中杀机

到了至正年间,元顺帝见武力镇压各路起义军效果并不显著,便想采取怀柔政策招安各地起义军。于是,作为元朝使团成员之一的户部尚书张昶,就受命首先去见军阀方国珍。但方国珍可以说是一位见风使舵的小人,因此招安并未有实际性的进展。

紧接着,使团又来到了北方红军朱元璋的阵营,前来招降由朱元璋为首的红巾军。没想到,张昶此行反倒被朱元璋劝降,留在了朱元璋麾下。

在历史的朝代更替中,旧朝官员的去向说到底就分为两大类:一是为已经被消灭的朝代守节,或者有更加忠心的官员会为旧朝殉节;二是在面对新朝的招安时,选择入仕,继续仕途之路。前者有如我们熟知的抗元名臣文天祥,就曾以轻描淡写一句话表示他誓死报效朝廷的沉重决心,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张昶则选择了后者。

在当时,面对朱元璋的招安,张昶选择了屈从。朱元璋后来还跟他手下的贤臣刘伯温、宋濂说:“元帝国送给我一个贤臣,你们可以多跟他讨论。”

刘伯温为何坚持要杀清官张昶?张昶得意时泄露的话,道出其中杀机

可能会令人疑惑的是,既然朱元璋一方面拒绝了元朝的招安,又为什么把作为元朝重臣的张昶留在了自己的身边呢?

其实在那时,元朝势力在北方尚存,作为西吴割据国主的朱元璋曾经多次遣派使者前往元帝国,以求了解元朝机密。朱元璋清楚地知道,只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那么当这位身居元朝高位,掌握元朝实讯的张昶来到了自己的面前时,朱元璋又怎么会放过他呢?

而且朱元璋本人求贤若渴、广纳贤才,他早就听闻张昶的能力,并且十分欣赏。在大明朝尚未建立时,张昶就意外地被封为西吴的中书省都事,随后又升迁为参政。张昶的提升速度令朝野震惊。

刘伯温为何坚持要杀清官张昶?张昶得意时泄露的话,道出其中杀机

而刚开始被朱元璋留下来时,张昶还是有脚踏实地在为朱元璋办事的。据史料记载,“昶有才辨,智识明敏,熟于前代典故,凡国家建置制度,多出昶手,裁决如流,事无停滞。”意思就是说,张昶有才华且智慧过人,加上曾任元朝高官所以熟知元朝典故。张昶办事效率也很雷厉风行,只要是经他手的工作,从不滞留片刻,他将自己的才华发挥得淋漓尽致。

因此,朱元璋在感慨自己没有错付他人时,也给予张昶许多金银珠宝的赏赐,但张昶都一一拒绝了赏赐。张昶严谨务实的做事态度,不仅把户部治理得井井有条,且上朝时身着满是补丁的衣服,这无疑是清官之模范典型呀,这让贫困人家出身的朱元璋对张昶更为肯定。

在大明朝建立之前,国家许多制度都还未被完善,在西吴政权踏向大明王朝的最后一年,朱元璋下令编纂《大明律》。而在编纂与适用在法律方面使用轻典还是使用重典这个问题上,张昶与刘伯温发生了意见的争持。

有句话说:“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节军事诸葛亮,后世军事刘伯温”,这位刘伯温是洪武年间朝廷重臣,为朱元璋瞻前顾后出谋划策。刘伯温为人刚正不阿,又颇有心计,看人眼光极其毒辣,认为张昶身着满是补丁的旧衣服上朝,并非世人眼中的两袖清官,而是因为他心念旧朝。

刘伯温为何坚持要杀清官张昶?张昶得意时泄露的话,道出其中杀机

刘伯温认为,大明即将建立之际,应该轻刑法而笼络民心,再加上常年战乱,百姓早已苦不堪言,轻刑法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回调发展;而张昶却上奏表明理应重刑法,给出的理由又好像不无道理——百姓常年因为战乱,法律意识较差,现在应该重刑法才能压制尚有叛乱之心的乱民。

其实,张昶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想让朱元璋失去民心从而复兴元朝,也就是因为这件事,刘伯温向朱元璋上谏张昶留不得。他清楚地看出了张昶“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二心,朱元璋对此虽然没有完全听进去,但也在心里落下了一个疙瘩。

刘伯温为何坚持要杀清官张昶?张昶得意时泄露的话,道出其中杀机

慢慢的,张昶以为自己之前的兢兢业业被朱元璋看在眼里,因此稍微放纵起来,时常对自己的亲信说:“吾若得归元,仍不失富贵也。”而他为了复兴元朝,也做了不少功夫。

除了悄悄笼络朝廷中人上书给朱元璋,歌颂朱元璋的丰功伟绩,还劝朱元璋应该懂得及时享乐,对未收复的城池就让手底下的大将去做就可以了。只可惜,雄心壮志的朱元璋并未听信张昶的谗言,反而让他对张昶起了疑心。朱元璋对刘伯温说:“是欲为赵高也。”刘伯温也说就如同陛下您所见的,张昶真的是必杀不可。

后来,张昶在家养病,朱元璋派杨宪前往张昶家中探望,结果杨宪在张昶家中找到了张昶私通元朝旧臣的信件,信中张昶称自己在元朝做官的日子才是最潇洒快活的日子,在明朝简直是度日如年,这使得朱元璋大怒,马上下令将张昶抓起来审问。

刘伯温为何坚持要杀清官张昶?张昶得意时泄露的话,道出其中杀机

但尽管如此,朱元璋仍对张昶抱有期待。他不愿意相信这个衣服都是补丁、办事兢兢业业的人,会在他一片真心善待之下仍不想真心归顺自己,也不愿意相信自己阅人无数从不出错,竟然在张昶这里栽了跟头。但刘伯温却一直坚持己见,认为张昶一定心怀二心,留不得这个人。

其实,张昶虽然担任西吴的参知政事,但却时常表示思念元朝的土地,表面上唯唯诺诺,实际上在最危险的地方盘旋着他的复元大计。在狱中,张昶见事情败露,心灰意冷说出了八个字:“身在江南,心思塞北。”这八个字,足以证明张昶确确实实心怀二心。

朱元璋听完雷霆大怒,实在忍无可忍,下令将张昶诛杀。而张昶的死法也较为惨烈——“碎其骨头,投身扔向河里”。朱元璋在愤怒之余,也感概了元朝旧臣并不足以重用以及“文人不可用”,对文臣的戒备之心也油然而生。

刘伯温为何坚持要杀清官张昶?张昶得意时泄露的话,道出其中杀机

张昶自幼聪慧且饱读诗书,他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认为忠臣不事二主,尽管这种忠心侍主的行为值得歌颂,但他的这种忠心是非常愚蠢的。元朝早已大势已去,张昶这种行为不但无济于事,稍有不慎便为自己带来杀生之祸。

但我们不禁感慨,如果张昶真心实意归顺朱元璋,以他的聪明才智必定能够成就一番大业,与刘伯温宋濂等人位列也不是不可能的。只可惜他选择了错误且固执的路,落下了碎骨投河的结局,这都是咎由自取的。

文/陈小柒

参考资料:

1、《刘基入明后诗学思想研究》,苗民

2、《试论明初入仕元官的境遇与心态》,汪红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