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与义《观雨》《牡丹》比较阅读及答案

 中小学阅读写作 2021-04-21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观雨

陈与义

山客龙钟不解耕,开轩危坐看阴晴。

前江后岭通云气,万壑千林送雨声。

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

不嫌屋漏无干处,正要群龙洗甲兵

牡丹

陈与义

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

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

(注释)①陈与义:北宋南宋之交的爱国诗人。北宋1127年灭亡,此诗写于1128年,汴京失陷后诗人流寓湖、湘时。②海:暴雨。③洗甲兵:《北堂书钞》 引《六韬》,“武王伐殷,兵行之日大雨。太公曰:'是洗濯甲兵’”。④《牡丹》写于1136年。⑤伊洛:指诗人的故乡洛阳。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雨》首联写诗人虽不事农事,但留心天气,“阴晴”既指天时,也指时局,见兴致,见气势。

B.《观雨》颔联渲染雨前、雨来时的气势,视听结合;《牡丹》尾句借助动作塑造人物形象,抒发情感。

C.这两首诗都写于北宋灭亡之后,诗人观雨,看牡丹,情绪或昂扬,或沉郁,但都流露出亡国之痛。

D.这两首诗中,诗人自称龙钟客,借景抒情,一语双关,《观雨》还借典故抒情,《牡丹》则托物言志。

15.《观雨》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6.结合这两首诗,分析《观雨》和《牡丹》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

阅读答案:

14D.“《牡丹》则托物言志”错误。没有托物言志,是借景抒情

15.暴雨打得竹枝低伏了又顽强地挺起,大风吹得乌云翻涌的山脊明明灭灭。描述了山中暴雨时的壮阔昂扬之景。

16.《观雨》因雨寄怀,表现对抗金胜利的渴望,为了重建太平,不顾个人利害。《牡丹》抒发诗人真挚强烈的忧国伤时之情\思念故乡,怀念故国,亡国之痛,无力报国之哀苦\伤悼故国,感怀身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