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话董琛琛:May The Light Be With You丨AMNUA滚动的雪球

 南美小白 2021-04-22

滚动中的雪球·南京   

Rolling Snowball · Nanjing

开幕时间:2018年12月15日   15:00

Opening: 2018.12.15, 15:00

展览时间:2018年12月15日——2019年1月16日

Dates: 2018.12.15 - 2019.1.16

展览地点: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三楼三号展厅

Venue: Hall 3, 3rd floor of AMNUA

展览地址:南京市虎踞北路15号

Location: No.15 North Huju Road, Nanjing

艺术总监:李小山

Art Director: Li Xiaoshan

学术顾问:伊尼卡·顾蒙逊、秦俭

Academic Advisor: Ineke Gudmundsson, Qin Jian

策展人:陈瑞、李梅兰

Curator: Chen Rui, Li Meilan

本次展览由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与中国欧洲艺术中心联合主办,并由双方团队共同呈现

This exhibition is jointly organized and presented by The Art Museum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AMNUA) and Chinese European Art Center(CEAC).

Artists/参展艺术家:

Bi Rongrong 毕蓉蓉

Bian Shaozhi 卞少之

Bill Aitchison (UK)

Chen Yufei 陈宇飞

Cheng Ran 程然

Donald Schenkel(NL)

Dong Chenchen董琛琛

Eva Spierenburg(NL)

Fahrettin Orenli(Turkey/NL)

Gerald van der Kaap(NL)

Guido van der Werve(NL)

Guo Mengyao 郭梦垚

Guo Xi 郭熙

Han Feng 韩锋

Huang Zhenwei 黄臻伟& Heling

Irina Birger(Israel/ NL)

Inbu Pyo(Korea) 表仁夫

James Johnson-Perkins (UK)

Jia Zhixing 贾志兴

Jiang Peiyuan 姜培源

Jingfang Hao & Lingjie Wang 郝经芳&王令杰

Ke Jipeng 柯济鹏

Laura Puska(NL)

Li Nu 李怒

Liu Jiayu 刘佳玉

Luo Fan 罗凡

Luuk Schröder(NL)

Marjan Teeuwen(NL)

Maya Kramer(USA)

Meiya Lin(CN/NL)林美雅

Nick Renshaw(UK)

Park Woongkyu(Korea) 朴雄珪

Pedro Bakker(NL)

Persijn Broersen & Margit Lukács(NL)

Peng Tao 彭涛

Scarlett Hooft Graafland(NL)

Shen Linghao 沈凌昊

Thor Vigfusson(IS)

Wang Zhigang(USA)王志刚

Wei Na 维娜

Xie Ai 谢爱

Xue Ruozhe 薛若哲

Xue Wenwen 薛问问

Yang Jian 杨健

Yang Ah Ham(Korea/NL)咸良娥

Yang Zhiqian 阳芷倩

Zhang Yue 张玥

Zheng Haozhong 郑皓中

Zhu Wei 祝炜

对话人:南美小白、董琛琛

图片来源:董琛琛

编辑:南美小白

展览现场

Q:简单地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A:金箱子这个作品的灵感来自于我在伦敦第二年抑郁期写下的一个童话故事。故事的基色大概像是阴雨笼罩下的孤独世界中,两个被浇得湿透发抖的孩子手拉手,他们都迷了路,无法让天变晴朗,只有彼此依偎。 真正开始把这个作品变成行为,是在两年后,我毕业了,抑郁症基本好了,但对这种感触的同理心促使我决定实践这个作品。“你很孤独,我也是,虽然帮不了你什么,但是这一刻,我们把彼此的伤口贴附在一起,拥抱”在伦敦办了个个展,那时候作品名叫倾诉屋。 我希望能通过艺术来疗愈别人,而作为倾听私密的诚意,我把自己置身于孤独与不适的限制下,试图吸引出与我互动的人心中的孤独小孩,我尽最大诚意倾听着他们的故事,然后努力安慰,努力去爱对方。伦敦是高度文明的城市,正是这种普遍高的修养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利己主义氛围笼罩下的社会,有条件的爱远远超出了无条件的爱,没人愿意做先付出,或是做无条件付出的那一个。所以整个趋势就变的越来越爱无能了。于是,同理心和无条件的爱就成了我初期的主题。我尽自己所能,在有时间空间条件限制的情况下,为观众提供一种被主动且无条件付出爱的体验。这次,这个作品搬到南京,本来想沿用初期的主题,但发生了让我始料未及的转变……

图片来源自艺术家12.25的朋友圈——“圣诞礼物”

这或许就是艺术家口中“始料未及”的转变吧

Q:我在一个群里分享了《我在》这件作品,引起了热议,有些人觉得灵感或许来自阿布拉莫维奇著名的《对视》,也有人觉得像教堂里的忏悔屋,对此你怎么想?

A:阿布拉莫维奇的确是对我影响非常深刻的艺术家,但我觉得自己想传承的更多的是她对艺术的态度而不是她的创作形式乃至思想,关于态度,她在ted演讲上说:“行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用身体和心灵建构的状态,行为和表演的区别在于,表演中的刀子不是刀子,血是番茄酱。而在行为中,血是素材,刀是工具。”我完全认同,在遵守简单粗暴的指令状态下所感受到的完全无法预测的精神性上的启发非常让人着迷。所以我坚持每天打卡,中途不出来,尽力坚守住最初建构的规则,把自己置身于不可探知的状态。从作品表现形式上看,《对视》和《我在》都是采取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区间、空间,通过单一的规则与观众产生能量互动的作品,相似度还是蛮高的。我想也许直到这个层面上,我还是有受到阿布拉莫维奇的影响的。但不同点,其实一说就明白了,因为是很核心的分歧。 就像不同的宗教,虽然都对人有精神性的启发,但中心思想完全不同。《对视》这个作品,阿布拉莫维奇原话描述的是“大众不再是一个群体,而是一对一的关系,我看着这些人,他们等了几个小时才能坐在这个位置上,最后他们坐上来了,发生了什么?他们在被另一个人观察,他们被拍照,被媒体,被众人观察以至于只能躲到自己的内心里。” 观察,这其实是一个很冷静,冷漠的观点。教母想要提供的更像是一个让浮躁的当代人沉淀下来向内自省 冥想的手术台,她的目光就像打在手术台上的聚光灯——冷彻、静默。而《我在》这个作品想呈现出的完全是相反的概念,在上一个问题中有回答。我没有阿布拉莫维奇强大的内心,我只是站在一个有点感情泛滥的普通人的立场上,传递互爱与关怀的能力,如果没有,就先从温柔的同理心做起。但在实践过程中,我也逐渐意识到自己做为人的无力感。并在作品中努力调整心态——见“朋友圈 - 圣诞礼物”。  总之,这就是《对视》和《我在》最核心的区别,前者揭露的是你是一个人,后者抚慰着你不是一个人。

《对视》,阿布拉莫维奇,图片来源于网络

Q:关于和陌生人握手这件事很多人是有抗拒心理的,作为作品主体的艺术家本人,你被动地等待观众来和你接触,你的想法是怎样?

A:行为艺术的触发机制不是强制性的,作为发起者,我尽量不给观众定下规则,不想强制他们过来和我互动。(展览中期人流量不多,保安大哥们怕我在里面不好受,还特地热情邀请观众们上来与我互动。 当天开箱后我就表示了,如果观众问起这个作品,可以告诉他们 ,但没有必要要求他们过来一一和我感受一下。)一切顺其自然,才是最美的,哪怕没有人参与也是经历 ,这些远比机械性的与每个想过来感受一下的人握手要更强烈,所以定下规则,让缘分自然而然流淌进来,是我蓄积精神力量的重要途径。

展览现场

Q:我在被你握住双手的时候感受到巨大的力量和温暖,期间我们并没有对话,你是如何在无言的情况下传达情感的?你希望观众感受到什么?你对此有预期吗?

A:我所做的就是抛开现实中的一切身份角色,真心诚意的把对方当成对自己眼下最珍视的人。关于预期,我想要传达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在爱无能的时代,唤醒人的温度。

但另一个角度来说 行为过程中最没办法预期的就是我的心态转变。这段时期和形形色色的人交流的过程中,一切都是相互的, 我既在变化也在被同化。逐渐意识到身为人的局限和无力感,在反省关怀太多人后的自己是否越发无情,在寻找如何让人们可以把这种短暂美好的瞬间带入生活,而不是回归生活后发觉这个瞬间只是海市蜃楼… 但不论如何,我想传达的有一个点是不会变的,希望与和我互动过的人都可以在一切皆可物化的无情当代做个有温度的人。

展览现场

Q:我看你的朋友圈,好像你是个特别快乐的人,《我在》和其他作品相较于你展示出来的你本人似乎都更深沉一些,你怎么看艺术家和作品的气质关系?

A:我的艺术是现实世界中的童话或者诗歌,我本人是天真的大人和为所欲为的小孩结合出的某种…  泥石流彩虹吧。就是下雨天汽油淌进水沟子里晕开的泥泞的彩虹纹。

深沉这种情节, 我不太想它出现在我的日常生活中。虽然我比大多数同龄人要经历很多,算是独一无二的人生体验了,的确有很多感悟,但升华成作品就好了。

生活中,我不太喜欢通过把自己端成高深的样子来证明自己与周边不一样。这样活着很累,我只想靠积累出的这些感悟活的更自在一点,经历带给我的是,比如……不管身处任何环境,我都能快速且真诚地和周边打成一片? 对,毕竟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是老天爷的小孩,所以活的可能,看起来很不深沉

图片来源于艺术家微信朋友圈

Q:在方盒子里最难熬的是什么时候?你能看见对方吗?最多发生在你们之间的事情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感觉?

A:我看不见对方。起初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我是全程闭眼的。 这样有助于把所有感知都集中在那一双手的触感上。但最近我会带上一支笔进去,有时候握出感情色彩了就把对方的手拉进洞口 写个赠言什么的,当然我还是会刻意规避看到对方,但其实刻不刻意隔着板子基本上也是看不到的。

最难熬是人多的时候,一个接着一个,排着队过来与我互动。每个人都想来体验一下这个作品到底藏了什么玄机,太燥了对我来说。这个作品和《对视》的最大区别在于,我想做那个默默等待缘分到来的人。而如果人太多,我能传递出的只有温柔,没有温度,毕竟我也是个普通人。 

关于最多发生在我们之间的事,真的是太多了… 我甚至想写本书,我也一直在进化。

从最初的概念,你是一个人,我也是一个人,我在,我懂你。

到中期的,当你让光在身体里苏醒,你就不是自己以为的一个人,我们都被光芒和祝福笼罩 。

到中后期的,如果你相信我们的相遇不是偶然,那也请相信你的世界中没有偶然,因为一切都是最好、最美的安排。

到最近的,做个有温度的人,把这种温度带入生活。请把我传达给你的传承下去

在箱子里 我的精神像是一个不停爆炸、重组的能量场。从来没有超出过箱子的范围,但通过局限的双手交流,相握时把自己当下对作品的理解传达给对方,又被对方的状态一定程度上的同化,握完手后,便陷入等待的自省期,思考从刚才那双手中得到了什么感受,再次进行一个重组的整顿,期待下一个人到来。这样的过程不断重复 累积到一个点 会进化出一个全新的认识。

展览现场

Q:听说你比我们上班还要准时地进入方盒子里等待观众。不同的场域,不同的天气,不同的心情会影响你对于观众的输出和表达吗?

A:会的,不同的场域、温度、天气对于行为作品来说,就像舞台灯光之于戏剧。

在最初的前三天 。南京很冷,展馆里空调坏了,箱子里很冰冷。握暖了几双冰手后,我的手已经冰冷到无法温暖别人了,我在箱子里是弓着腰的,因为天气寒冷,背部的筋肉死死的僵硬着,膝盖长时间保持不动的状态,风像针一样插进来,真的是生疼。那两天许多人过来拉着我哭,因为这太能唤醒他们的某种孤独感了,我开始还反手安慰对方,但后来我真的太痛了,我没有心力感受对方了,别人过来,我就像救命稻草一样狠狠拽着他们。这是另一种语境,和我在伦敦第二年创造这个作品的语境一模一样,那时我有抑郁症。

以上是这个作品和宗教的忏悔屋最大的区别,也是这个作品最原始的状态。

到了第三天下午,我正在里面思考,思考自己这么做的意义,值与不值,突然乌秃秃的箱子里金光闪闪的,暖流涌进来,保安大哥怕我在里面遭罪,把他们的浴霸拆了放在金箱子后面。然后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浴霸出现了? 如果一切都是必然,那么这是老天爷为我预备的祝福,所以我就把自己交出去了,我的手有无限的温暖可以去捂热别人。

但在这之后的时期,我还是花了很大段时间搞清楚身份,浴霸刚刚打开那几天,金箱子还真的是变得和宗教的忏悔屋一样。人们开始过来握着我的手祈祷,甚至有无视跪垫上的“请坐”直接跪在上面和我握手的,我自己好像也被设下了什么限制,不敢把自己平凡的小爱表现出来,我怕玷污了某种圣洁的东西,由于这种敬畏心的笼罩。那几天握手,我唯一做的就是什么都不做,像阿布拉莫维奇的《对视》一样,平静,冷漠,浴霸使我的手一直保持温暖,然后传递给对方。但我分明能感受到,这个作品的意义在流失,我又开始反思。

再之后,我握到了一个人我闭着眼睛 戴着耳塞 不知道是谁。我握着他,然后他哭了,手开始抖动,我安抚,然后变成痛哭,一边痛苦一边把我攥紧。 我也莫名想哭。我仍旧不知道是他,但我真的是发自内心的安慰他,丢弃了这些金光加持的包袱,努力握紧眼前这个人。然后我被他回握住,扣在他的双手中,那双手的温度是真实的温度,是来自于平凡人的,真挚的爱。那种只有家人之间才会有的血浓于水的小爱……我还在沉浸在这种感悟中时,音乐切换到了下一首,这些音乐都是我导入的,所以很熟悉,名字是“fuji”山。 山,一下子就想到了我爸。

晚上开箱,保安说,你爸爸上午来了。但因为心疼,没来得及见一面就离开了。他不支持我做的事,因为他不在乎天下人,他只在乎我。但他又尊重我,资助我。看到自己女儿在箱子里自愿受罪,他一边心疼一边发钱一边躲起来默默哭…

我之所以能为所欲为的做小孩,是因为有这样的父亲,我一直生活在无条件的爱里。找回了自己后,才意识到,老天爷的确给了提供我源源不断的温度,也仅此而已 。想要把它转换成能够融化人心的暖流,需要配合上一双有“人情味”的平凡人的双手。然后,我又带上了这一层觉悟上路。

所以不同的心情的确会对输出和表达造成很大的感受分歧。

最后 非常感谢能与我的作品产生共鸣!并且提出这么多带动我思考的好问题 ! 希望迟来的回应不会让你失望咯 ,Tina 🍬 新年快乐! 

展览现场

编者语:我在被握住双手的时候感受到了久违的被关怀,被认真拥抱,被包容的感觉!感谢董琛琛的这件作品!!!

 艺术家介绍 

DonChnchn

Artist

July 6, 1994 born in HarbinHeilongjiang

2015  Published anindependent magazine, - brutal comedy. Organized 21 artists to participate.Three volumes

2016  [brutalcomedy] Video - street experimental atGoreme VillageCappadociaTurkey.

2016  Groupexhibition, [silence] at King's Cross Railway Station in London.

2016  Groupexhibition, [Fans effect] at Central Saint Martin College

2017  Groupexhibition [Mask] at Central Saint Martin College open stidio

2017  Degreeshow–[Thumbelina] at Central Saint Martin College

2017Graduated from Central Saint Martin College of Artand Design with a Bachelor degree.

2017  [ almostnothing ] Street experimental at the entrance of the Tate Gallery

2017  SoloExhibition [Pale plague] – [ Golden box ] Shop 8Brick LaneThe old Truman BreweryLondon 

2017  Groupexhibition [Art papapapaparty] at Banana Jam Art Center, Shenzhen China

Address

No.327 EGG Gallery, Caochangdi,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China

Zip code 100015

展览团队

The exhibition team

展览统筹:曲俊

Exhibition Coordinator:Qu Jun

助理策展:阳芷倩、徐质雯、朱觅懿、庄涵迪

Assistant Curator: Yang Zhiqian,Xu Zhiwen,Sophie Miyi Zhu,Zhuang Handi

设计:高雅、张鑫

Designer:Gao Ya, Zhang Xin

宣传:刘婷、李立、张安平

Public Promotion: Liu Ting, Lili, Zhang Anping

翻译:吴卉、丁涵玉

Translator: Nancy Wuhui, Ding Hanyu

公共教育:宣文陵、徐乐、金玉衡

Public Education:Xuan Wenling, Xu Le, Jin Yuheng

志愿者团队:蔡季翰、唐婧娜、徐菁菁、薛嘉炜、薛圣男、俞濠濠、张寓哲

Volunteers:Cai Jihan,Tang Jingna,Xu Jingjing,Xue Jiawei,Xue Shengnan,Yu Haohao,Zhang Yuzhe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