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质调查所旧址,小洋楼是中国近代科研的图腾建筑

 萧然静客 2021-04-22

地质调查所旧址,小洋楼是中国近代科研的图腾建筑

       202012月随天翔128在西城区扫街拍文物建筑,在兵马司胡同15号院有一处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门口有文物标识石桩,大院门口近几年才新修的门柱和红色横匾,题记为“地质调查所图书馆”,落款是王迺斌题,这是仿造南楼上原汉白玉石匾的刻字,王迺斌本人与地质调查所的专业无关,他是地质调查所的上级单位领导,时任农商部总长当时的农商部办公地址就在兵马司胡同的东部,所以,在附近胡同买块地,建个地质调查所图书馆也是顺手的事,反正钱是社会上募捐的,王总长属于非常热心的领导,在图书馆内墙上还镶嵌着由王迺斌撰文,邢端书丹的《地质调查所图书馆记》,简述了筹建图书馆的过程:“民国十年九月,地质调查所图书馆成。丁所长以验工告且曰:文江备员兹所以讲求地质,端赖图书附室三楹,仅足庋置。八年,派与巴黎和会,以暇搜罗欧美载籍,彼都专家亦竞以新著见饷,总万数千册载以归,室隘莫容,原有矿产陈列馆五室亦不敷用。爰与邢前司长端、今林司长大闾、今翁会办文灏商之,业矿诸臣商,先后集银币几四万元。图书器用约费五分之二,余供营构。今幸观成,不可无述,敢以记请予。”这是非常珍贵的民国史料记载,其中提到的丁文江、翁文灏,才是要铭记的两位中国地质界的开创者。而这座胡同中小洋楼的开馆典礼,有当时的民国大总统出席参加,可见这座建筑诞生就自带光环,此后工作在小洋楼的地质专家学者,创造出中国科学研究真正的第一束光环,完成了众多的科学界第一次。比如我比较关注的有,1920年,地质调查所主持仰韶文化的考古,开创了中国现代考古事业。1929122日,裴文中发现了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其后,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所的裴文中、杨钟健、贾兰坡等人完成了周口店“北京人”头盖骨的发掘和研究。让全世界学术界知道中国地质研究所的存在,扬名立腕的第一次。1933年,出版了一部由地质所编撰的《中华民国新地图》,开中国现代化地图集之先河。“沁园燃料研究所”从事矿物岩石的化学研究,他们成为中国石油化工工业的先行者。可以说,小洋楼里的学者在各自参与的学术界光芒万丈。地质调查所为中国地质学、古生物学、古人类学、地理学、地震学、土壤学等学科锻炼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1949年后,曾在地质调查所工作过的百余位科学家中,就有48位先后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一座中国科学界丰碑式的建筑旧址。

     走进院子里有三座多层建筑,也可以说是三座破旧的筒子楼,分为南楼、西楼和北楼,开始以为是50-60年代的建筑,等待拆迁的危楼,当我看到建筑中的木地板和早期昂贵的花纹地砖,才意识到其曾经有着不可一世的身份。我眼中的小洋楼一般是各国使馆建筑,银行、学校、医院和教堂附属建筑,而在老胡同低矮的四合院建筑群中,修建高耸入云的小洋楼房也是破戒或者坏规矩的大事,而地质研究所本身就是破旧立新的科研先锋,做前人没有做过的出格之事,才会有此后众多的中国第一次。当初鹤立鸡群的小洋楼,如今败落为草鸡,混迹于大杂院而无人瞻仰,住户(租户)的居住条件恶劣,但是,这里优越的地理位置寸土寸金,想收回做小型遗址博物馆难上加难,期待改观。可以看看每座建筑的历史资料。

1、南楼,1922年建成,两层楼建筑,大门拱劵有由汉白玉石匾“地质调查所图书馆”,由德国雷虎建筑公司承建有德国血统的公共建筑,内部装修使用当时属于非常时髦的建筑材料,给予地质知识宝藏(各国采购的书籍)极高的待遇。图书馆的藏书每年以五六千册的数字递增,到1934年,总藏书量已达51750册,成为东亚最大的地质图书馆。南楼图书馆成为地质调查所的精神象征,1922年,中国地质学会诞生于此;1927年,中国矿冶工程学会诞生于此,此后地质调查所先后创办了5个研究室,如中科院地质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图书馆等,都是由地质调查所中初建研究室发展形成的。这已经不是普通的小洋楼,而是一座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图腾建筑,有一群中国近代最早的科技人,在一穷二白的国土上,用生命和拼命加速祖国的科技发展,小洋楼就是见证人。可惜南楼的木构斜屋脊被改造成平顶,外立面也有布局修改,留下了历史的痕迹。

2、西楼,1928年建成,为通用办公室,有汉白玉石匾“土壤研究室”,该建筑地上两层,地下一层,楼顶起出一间阁楼,是院内最漂亮的建筑,它的设计者是第一个赴西方学习建筑的中国人、世界建筑业著名的贝氏家族第一代创始者—贝寿同(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叔祖)。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翁文灏先生的办公室就在此楼的二层。1930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土壤学研究机构——地质调查所土壤研究室,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也诞生于此,研究室工作人员主持了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的发掘工作惊动了全世界的人类学界

3、北楼,1930年建成,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为平顶建筑,这可能是北京胡同中最早的三层平顶建筑,不知道平顶结构是如何实现的,以当时的建筑材料而言,平顶结构不利于防水,难道使用了先进的钢筋混凝土,到今年已经经历了90年的风雨,现在很多老旧建筑实施平改坡,而这位高龄平顶多层建筑,依然我行我素,王者风范。北楼石匾为“地质调查所沁园燃料研究室”,落款“金绍基题”,金绍基是捐款人,“沁园”是其父金焘的字光宗耀祖之举,而“燃料”特指石油,至今依然是国家的重要能源,这也是中国石油行业的发源之地,民国时期栋梁之材的超前意识是国家之幸,而北楼是见证者。

地质调查所与北京很多古迹有关,除了周口店猿人遗址外,还有模式口冰川遗迹,据说当时在北京大学地质系任教的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也常来此从事研究工作并参加学术活动。鹫峰地震台也是地质调查所的杰作,包括首钢建厂前期矿产资源考察,都与地质调查所有关,绝对是中国近代科研领域中丰碑式的纪念建筑物。期待它早日成为胡同中的小型博物馆,让后人铭记祖国科研先辈的伟业。

地质调查所旧址,小洋楼是中国近代科研的图腾建筑

地质调查所旧址,小洋楼是中国近代科研的图腾建筑

地质调查所旧址,小洋楼是中国近代科研的图腾建筑

地质调查所旧址,小洋楼是中国近代科研的图腾建筑

地质调查所旧址,小洋楼是中国近代科研的图腾建筑

地质调查所旧址,小洋楼是中国近代科研的图腾建筑

地质调查所旧址,小洋楼是中国近代科研的图腾建筑

地质调查所旧址,小洋楼是中国近代科研的图腾建筑

地质调查所旧址,小洋楼是中国近代科研的图腾建筑

地质调查所旧址,小洋楼是中国近代科研的图腾建筑

地质调查所旧址,小洋楼是中国近代科研的图腾建筑

地质调查所旧址,小洋楼是中国近代科研的图腾建筑

地质调查所旧址,小洋楼是中国近代科研的图腾建筑

地质调查所旧址,小洋楼是中国近代科研的图腾建筑

地质调查所旧址,小洋楼是中国近代科研的图腾建筑

地质调查所旧址,小洋楼是中国近代科研的图腾建筑

地质调查所旧址,小洋楼是中国近代科研的图腾建筑

地质调查所旧址,小洋楼是中国近代科研的图腾建筑

地质调查所旧址,小洋楼是中国近代科研的图腾建筑


地质调查所旧址,小洋楼是中国近代科研的图腾建筑


地质调查所旧址,小洋楼是中国近代科研的图腾建筑

地质调查所旧址,小洋楼是中国近代科研的图腾建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