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时为何诸葛亮与姜维频繁伐魏?而魏国却始终采取防守策略?

 炫叶楓雪 2021-04-23

自曹丕在洛阳称帝,定国号为魏之后,刘备也在四川成都称帝,国号为汉,后世之人为将其与汉朝区别开来,称其为蜀,孙权则在江南称帝,国号为吴,天下从此进入了三国割据的局面。

刘备称帝后,立即调集大军征讨东吴,为其结义兄弟关羽和张飞报仇雪恨,可惜蜀吴彝陵之战,刘备损兵折将,大败而回,临死前将蜀后主刘禅托孤于诸葛亮。

诸葛亮在拥立刘禅即位后,随即出兵平息南部孟获之乱,而后向蜀后主刘禅递呈了《出师表》,从而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伐魏之战。

当时三国中唯有魏国势力最大,而且占据了富庶的中原地区,蜀国则占有了偏西的四川一带,那么诸葛亮为何不顾两国实力悬殊,而不停地攻打魏国呢?

三国时为何诸葛亮与姜维频繁伐魏?而魏国却始终采取防守策略?

一.诸葛亮认为曹丕的魏国政权刚刚建立,而且是在逼着汉献帝禅位于他,因此尚未收拢民心,才趁此机会攻打。

诸葛亮是位军事家,更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因此他只是率领蜀军不停地搔挠魏国边境地区,只要魏国境内原本忠于汉朝的旧臣遗民在蜀国攻打魏国时借机造反,那么诸葛亮最希望看到的局面就会出现,魏国将会陷入外扰内乱的困难境内,这时诸葛亮就会立刻率领蜀军长驱直入,攻入魏国境内收拢民心,则魏国可灭,天下可得。

二.魏文帝曹丕也是位雄心勃勃的政治家,他不仅专心治理国家,稳定政权,而且还善于采取谋士之言。

三国时为何诸葛亮与姜维频繁伐魏?而魏国却始终采取防守策略?

曹丕登上帝位后,对外一方面采取和少数民族部落氐、羌、匈奴修好策略,一方面打击刚刚崛起的鲜卑政权,而且恢复了在西域的管辖权,稳定了外部局面。

对于魏国政权内部,曹丕采取了尚书陈群的建议,改革了官僚制度,采取了九品官人制,广泛选拔人才,为朝廷所用。他还废除了丞相制,恢复了三公制,避免再次出现类似权臣势大,逼皇帝退位的事情发生。

对于蜀军的征讨,曹丕只是命令严守边关,不让蜀军搔乱其境内,维持魏国的经济发展。

三.诸葛亮久伐中原,却因为魏文帝对魏国的有效治理,而诸葛亮渴望的魏国内乱的局面始终没有出现,诸葛亮不久在最后一次伐魏中病逝于五丈原。

诸葛亮病逝后,将蜀国军权交给了他的得意门生——姜维。而此时魏国境内已经出现了民众安居乐业,终济快速发展的局面,曹魏政权已经彻底稳固,失去了内乱的基础。

姜维做为诸葛亮的学生,只学会了怎样用兵打仗,却不具有政治家的敏锐感,此时魏国已经出现了国泰民安,民不思反的政治局面,姜维却是依然效仿诸葛亮率军讨伐魏国,在姜维率领的蜀军九伐中原后,魏国日益强大,兵精良足,而蜀国却连年兴兵作战,劳民伤财,蜀国国内经济是一落千丈。

四.曹丕死后,魏明帝曹睿觉得魏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想要伐蜀,却被散骑常侍孙资给劝阻了。

三国时为何诸葛亮与姜维频繁伐魏?而魏国却始终采取防守策略?

散骑常侍就是皇帝身边的高级谋士,因此担任此官职的孙资对魏明帝谏言:“昔内武皇(指曹操)在讨伐张鲁时进攻南郑,拼死冒险才得到了最终的胜利。后来夏侯渊率军陷入刘备大军的围困后,又是武皇亲自率军涉险将夏侯渊将军救出。蜀地的地势险恶,如果冒然派魏国军队进攻,需要大量的兵力和后勤转运人员,那就会耗费掉魏国的大部分国家资源,但是如果依旧采取先帝(指魏文帝曹丕)所用的防守策略,那么再经过几年,魏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会更加强大,而穷于用兵的蜀国和吴国必然衰落下去。”

魏明帝曹睿听了,就采取了积极防御的策略,一心发展魏国的经济。

五.于是三国之中魏国日益强盛,则蜀、吴两国国力日渐衰落。可终究是一报还一报,权臣逼宫皇帝禅位的事件在魏国再次上演,这次却是曹操的后人遭了报应。

由于魏国经过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力昌盛,远远地超过了衰落的吴、蜀两国,可是昔日权臣逼宫皇帝禅位的局面又在洛阳出现了,自魏明帝死后,后续继任的皇帝一代不如一代,在经过魏少帝曹芳、魏帝、曹髦和末代皇帝魏元帝曹奂后,由于司马懿早已经领着他的二个儿子司马昭、司马师发动政变,掌控了魏国的军政大权,所以这次是司马家族的司马炎逼着魏元帝曹奂禅位,司马炎登基称帝,国号为晋。

不久,司马炎的晋国大军灭了吴,统一了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