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罗马君王谱】东罗马帝国(二十一):利奥三世2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1-04-23

东罗马帝国(二十一):利奥三世2

c.经过

这个争辩大多是在东方的教会,在723年的时候,回教国王耶济下令撤除他境内一切基督徒在教堂中一切的图像。

第八世纪时,东罗马皇帝利奥三世(在位时间717-741年)发动禁止崇敬宗教图像的运动(又称破坏偶像主义),725年下令教会不得在崇拜中使用图像。在726-730年间,两度宣布反对供奉圣像的诏令,是为破坏圣像运动。首先他在726年,颁布了《禁止崇拜偶像法令》,中止了君士坦丁堡及各省的一切关于偶像崇拜的活动,同时大批教会的土地被充公,剩下的土地亦必须交税,教会被取缔,大批修士还俗,恢复了劳动人民的本色,征用教会产业,宣布没收意大利南部什一税730年,他召开宗教会议,撤换了反对运动的大教长日耳曼努,代了是拥护运动的大教长阿纳斯塔西乌斯,并制定了有关的宗教法规,为此运动提供了宗教上理论的依据。

结果引起宗教界的叛变,教皇额我略二世对此表达强烈抗议,部分意大利希腊地区更爆发了人民起义。利奥三世甚至动用军队执行其命令,君士坦丁堡的主教长革尔曼阿斯,反对皇帝的这个命令,主教长革尔曼阿斯马上就被皇帝除去职位。727年,拉文纳更因此脱离帝国的统治,731年,额我略二世更宣布开除利奥三世和全体圣像破坏者的教籍,不过都无阻破坏圣像运动的进行。

利奥三世于740年去世,利奥三世的儿子君士坦丁五世子承父业,继续推行此运动,虽然运动因阿尔塔瓦兹德中途夺位而暂停,但在743年,君士坦丁五世复位后再次推行,大量的圣像艺术品焚毁,教堂内的圣像雕刻被石灰水洗清,破坏圣像运动的推行一直打击教会的收入及发展,更重要的是破坏圣像运动一直在教会中未找到定案,此运动一直激发各教义派别的矛盾,令社会处于不安的情绪,结果君士坦丁五世得此加强集权统治,

大马士革的圣约翰也是拥护图像崇拜的,但是他因为在回教区域的境内,皇帝无法对他施权,所以这样一乱就快三十年之久了,大马士革的圣约翰是这样说的:上帝临在于图像中,正如他临在圣晚餐中一样。作表记的图像是未见之事物的真实代表。基督像如果没有描绘出来,那他就不是真基督。他们在清除东方教会的图像之外,过不久也下了一道敕令,在西方的各教堂也要如此,而主教怒气冲冲地把皇帝处以破门律。而这件事也是造成1054基督教大分裂其中一个助因。

754年,君士坦丁五世更于一次宗教会议中,将圣像崇拜的拥护者大马士革的圣约翰遂出教会。另一方面,教皇哈德良一世为了救助受到君士坦丁五世迫害的信徒,于782年,复修了希腊咏经团圣母堂,作为收容逃难信友。

君士坦丁六世继位,但由于年幼由伊琳娜女皇摄政,但伊琳娜女皇很快就废掉君士坦丁六世的皇位,伊琳娜女皇和支持圣像派妥协,教宗哈德良一世得以在787年召开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讨论敬拜圣像在教会中地位的问题,结论是不断注目于绘画的图画能够维持一个人的信仰,并使人经常留心其中的教训,肯定了圣像之重要性,且重申圣像可以被重视但不可以被当成神来崇拜。并下令把反对圣像崇拜者的法令、文件和著述全部销毁,但这次会议并未停止圣像破坏运动。

到了815年,利奥五世召开宗教会议,恢复圣像崇拜禁令,废黜大教长尼基弗鲁斯,取而代之的是一位崇尚毁坏圣像的主教,利奥五世是破坏圣像运动的坚定支持者,他以君士坦丁五世为榜样,重新推行被废止的破坏圣像法令,否认第二次尼西亚公会议的决议。直至843年,米海尔三世登位,摄政皇后提奥多拉颁布反对破坏圣像的尼西亚法规,此运动才得以终结,没收的教产不用交回教会,而圣像则免于遭受破坏。

d.影响

破坏圣像运动的产生,遏制了教会无限膨胀的经济特权,限制了教会的扩张,是次运动是君权与神权的交替,此运动在各方面打击教会,导致教会需依附在君权之下,皇权高于教权的原则并未发生动摇,并加深了东西教会的裂痕,促成1054东西教会大分裂。在毁坏圣像运动之前,教会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这场运动打着宗教的旗帜,自上而下,矛头直指教会土地和财产。对教会打击最为严厉的是在君士坦丁五世时期,他大量没收和剥夺教会占有土地,打击和迫害修道士,使教会在经济上受巨大的损失。从思想上和理论上又严重打击了圣像崇拜者的主张,巩固了拜占廷帝国统治,重新树立了皇权对教权的高度权威,导致了教会阶层的相对衰落。在东罗马帝国的历史上,教会始终未能像罗马教会那样发展成为凌驾一切的至高权力。另一方面,中部意大利脱离东罗马帝国,在法兰克帝国矮子丕平支持下建立了教皇国,教皇本身的独立性增强了,从而为中世纪西方教权向鼎盛时期发展准备了条件,加速了东西方教会走向分裂的进程。但另一方面,破坏圣像运动亦促使了部分的省份,脱离帝国的统治,打击了帝国的税收。

在当时来说,教会的权力并非一般贵族或骑士可比拟,教会地位下降,取而代之是贵族和骑士的地位提升,改变了整个社会阶层,加快了封建化的进程。长期的对外战争使军区制得到了迅速发展,政府对军队上层进行大规模分封,形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军事封建贵族阶层,运动中被没收的修道院的土地,大部分被新兴军事贵族所占有,大部分成了军士的封地。军事贵族领地上的村社农民更快地沦为依附农民或农奴,从而加速了拜占廷帝国的封建化进程。东罗马皇帝为拉拢军事贵族杯葛教会,有意识地赋予大地主各项经济、行政、司法和军事特权,进而加强了他们发展的趋势。由此,促进了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发展。不过,兴起的以大地产为后盾的军事贵族成为帝国晚期政治分裂的主要因素。军事贵族的实力不断的增强,逐渐形成了与中央集权抗衡的地方分裂势力,他们借经济势力与中央政府抗衡,又与中央政府的官僚势力争权夺利,明争暗斗,部分更推翻当朝皇帝,自立为帝。

这场运动把帝国从外族入侵、包围、挟攻的危亡中拯救出来。圣像破坏运动带来了军事上的转机,帝国从教会中没收得来的财产重新分配给国内的军事贵族,令军士们勇于为国家战斗,虽遭受过无数次的外族入侵,但都回击了入侵者的进攻。最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强大保全了西方世界的发展,拜占廷帝国实际是欧洲的东方前哨,如果没有拜占廷,阿拉伯人回教徒就会直接冲击西方国家,给西方教权和皇权的统治带来威胁。正是由于圣像破坏运动才使拜占廷帝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强盛起来,有力量对付周围阿拉伯人、保加利亚人斯拉夫人的无数次进攻,保全了帝国,同时也保全了西方世界的自由及宗教发展。

破坏圣像运动对于拜占廷文化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大量圣像在运动中被破坏,对帝国文化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一些拜占廷帝国早期创作的艺术珍品在运动中毁于一旦,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亦是其中的牺牲者。但另一方面,运动兴起了世俗艺术的热潮,一些无法逃离拜占庭的学者或艺术家,为了生存而放弃自己的主见,改变了自己的创作风格、特色,被石灰水刷掉圣像的墙壁上出现了以皇帝图像和花草动物等自然景物为主的世俗绘画,其中不乏对重大战役、皇家生活、公众活动和赛车竞技等场面的描绘。同一时间,逃到意大利的学者在该地建立大学修道院,将东方文化传入西方,对后来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有很大影响。

经历过百年的破坏圣像运动终于落幕,印证著盛行崇拜诸神雕像艺术的希腊文化战胜历来反对偶像崇拜的阿拉伯文化,使希腊文化得到复苏。

④内政

利奥三世在位期间,重新编修了查士丁尼一世的法典,是为埃克洛加(Ecloga),当中涵盖了婚礼、遗嘱、奴隶及私有制等法律内容,同时在法典中强调君权的重要性,巩固了伊苏里亚王朝的统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