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趟子战斗,又名“黑风口阻击战”,是1937年3月北满抗日联军总司令兼第三军军长赵尚志率领三军一部与日伪军作战取得重大胜利的一次战斗,也是东北抗联史上以极少代价换取重大胜利的一个著名战例。 战役背景 1936年秋,受到我东北抗联部队沉重打击的日伪反动势力,对我抗联部队开始了以宾县、木兰、汤原、通河、依兰5县为中心的军事“围剿”,妄图将抗联部队聚而歼之。为粉碎敌人的阴谋,赵尚志决定三军主力部队再次西征,挺进到海伦、通北一带建立游击区和根据地。10月初,时任三军一师政治部主任许享植率先遣队出发,11月,与三军六师在铁力一带会合。11月末,三军在汤原老钱柜岭西混合编成一支500余人的骑兵队伍,由赵尚志率领西进。12月到达铁力,同三军六师张光迪部及许亨植部会师,并在铁力活动约两个月时间。之后,赵尚志率司令部少年连和一师、五师、六师一部共300余人,从铁力出发北进,于翌年3月初行至海伦与通北交界的冰趟子(今通北红星林场红旗作业所所在地),与在这里活动的五师蔡近葵部会合。当部队在冰趟子两侧山上的4个木营(烧炭工人住所)休息时,得知通北镇集结700余人的日伪军和多架马爬犁,要进山“讨伐”。为了打击敌人的猖狂气焰,根据冰趟子一带的地形和我军所处的地理优势,赵尚志同远征部队干部商议,决定在此地打一次伏击战。 冰趟子,处于两山之间的一个峡谷地带,谷内有泉水溢出,加上两侧的山水流入,这里夏季是一片沼泽,封冻期间便是一带冰川,故得名冰趟子。而我军所占据的两侧山坡恰好形成对中间冰趟子的夹击之势,况且山坡上有林木覆盖,可作埋伏,易守难攻,正是伏击敌人的理想之处。 战役过程 1937年3月初,寒风凛冽,冰雪层层覆盖着东北小兴安岭起伏的山林。 为打破敌人的“讨伐”计划,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赵尚志率领骑兵和第六师张光迪部共200余人,从汤原根据地出发西征,到达海伦与通北交界的山里,与活动在这里的五师蔡近葵部会合。 部队刚刚住下,就有消息报来:日伪军800余人已进山“讨伐”,正向我军奔袭而来。敌人前阻后追,军情十分紧急。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赵尚志当机立断,马上集合部队,连夜火速向通北东山里转移。他决定,把敌人引进山里,寻机设伏,狠狠打击一下敌人的嚣张气焰,以摆脱敌人的追击。 赵尚志率领部队转移后,便有一股敌人尾追而来。当部队来到一处山路狭窄、两侧山坡树林茂密的地方时,赵尚志命六师一部20余名战士,在前方隐蔽设伏,诱敌深入;又命其他部队,前进一段路程后,沿山脊返回山路两旁的半腰处,待敌伏击。不出多时,一长串马爬犁出现在前方,爬犁上坐着100余名日军。“砰!砰!砰!”前方打响了。马爬犁上的日军立刻人仰马翻,敌人纷纷滚下爬犁,趴在雪地上拼命抵抗。打了一会儿,日军发现我兵力不多,便集中力量发动进攻。战士们佯装不支,边打边向沟底退却,巧妙地把日军引入山腰处我军伏击圈。赵尚志看见一群群气势汹汹的日伪军冲上来后,大喊一声:“打!”顿时四挺机枪一齐怒吼,鬼子兵应声倒地,死的死,伤的伤,仓惶而逃。日军一大尉军官当场被击毙,死伤30余人。战士们还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毛毯等物品。 赵尚志认真分析了形势,认为敌人决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调来大批军队再次反扑,进行报复。于是决定部队迅速前进,甩开敌人。当部队来到一个叫“冰趟子”的地方时,赵尚志看了看地势,立即命令部队停止前进。 赵尚志在木营里召开班以上干部会议。他说:“这4座大木营很坚固,可以固守;沟的两侧是山林,可以设伏;沟口很窄,可以截住敌人的退路,又可以打敌人的援兵。总之,这里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好战场。”赵尚志决定在这里布置一个“口袋阵”,重创敌人,让日本鬼子再尝尝抗联战士的铁拳。他让大家抓紧在这里抢修工事,以迎接更大的战斗。干部、战士们分头行动,在每个木营的墙上都挖了一排排枪眼,院套的矮墙上也构筑了工事,还用冰雪浇注了交通壕,在山路南的沟林旁也布置了伏击阵地。战士们严阵以待。 3月7日傍晚,日军竹内部队守田大尉率日伪军800余人,沿山沟口向“冰趟子”木营攻击前进。 一群伪军首先被打退,接着约200名日军在机枪和炮火的掩护下,向木营凶猛地扑来,山路、冰层上布满了敌人。我军六挺机枪同时向敌人开火,子弹、手榴弹雨点般地飞向敌群。日本鬼子倒下一排,又一排冲了上来,受伤的日本兵也趴在冰面上继续射击,战斗异常激烈。随着敌人后援部队的不断到来,敌人更猛烈地发动了第二次、第三次进攻。沟里冰趟子上的敌人趴着不敢动,有的掉头就跑,日军指挥官狂舞战刀命令冲锋。为了牵制敌人,减轻正面部队压力,赵尚志派多股小部队,从两侧密林和北部河沟中拦腰突袭敌人。敌人仗着人多势众,武器精良,集中攻打正面木营。20多名日军一度占领了左侧一个木营。赵尚志命令少年连,趁日军立足未稳,坚决夺回这个阵地。少年连两个班战士,在排长赵有财的带领下,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搏斗,左侧木营终于失而复得。 战斗一直打到晚上,气温迅速下降到近零下40度,枪支冻得打不响,士兵的手指冻得麻木不能弯曲扣扳机,战士们就轮流到木营屋内火炉旁烤手、烤枪,然后继续投入战斗。趴在冰雪中的日本兵冻得无力还击,加之冰上又滑,不敢前进,枪声渐渐稀落。此时,赵尚志估计敌人将要撤退,于是命令部队加强沟口堵击力量。果然不出所料,敌人停止攻击,开始撤退。我抗联战士在沟口处与敌人激战一小时,又杀伤了大批的日伪军。 冰趟子战斗共歼灭日伪军300余人,缴获“九二”式重机枪1挺及大量武器、弹药和其他物资,抗联部队牺牲7人。 战役意义 冰趟子战斗是抗联三军建军以来与日军作战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也是抗联斗争史上敌众我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这次战斗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鼓舞了抗日联军和东北人民的斗志。1937年和1938年,抗联六军从冰趟子出山,先后打开了通北火车站,管家烧锅,杜家围子,六井子,福安火车站,龙镇飞机场,讷莫尔警察署,并在北安市东胜、胜利等一些村屯建立了抗日救国会,开展游击战争,使敌人百万关东军不敢离开东北寸步,生怕抗日联军端他老窝。 冰趟子战斗后,赵尚志留下200多兵力,在通北、海伦、绥棱、铁力一带抗日。 图文来源 | 绥化党建e家 |
|